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两年内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1.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铁死亡调控基因与牙周炎的关系
    罗晓洁,王德续,陈晓涛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3, 50 (6): 661-668.   DOI: 10.7518/gjkq.2023082
    摘要437)   HTML21)    PDF(pc) (2875KB)(10760)    收藏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探究牙周炎与铁死亡之间的关系。 方法 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下载数据集GS16134,在铁死亡数据库(FerrDb)中下载铁死亡的驱动和抑制基因。利用R软件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limma”包筛选牙周炎中差异表达的基因(P<0.05)。利用基因本体(GO)以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对差异基因进行分析,确定其主要的功能及通路。构建蛋白互作网络,筛选关键mRNA。 结果 一共筛选出50个在牙周炎牙龈组织样本和健康牙龈组织样本中存在差异性表达的铁死亡调控基因。GO功能和KEGG通路结果表明,差异基因主要参与氧化应激反应,并集中在Xc-系统通路及铁代谢通路。 结论 铁死亡调控基因在牙周炎组织样本中存在差异表达,这些基因主要在氧化应激和铁代谢通路上发挥作用,表明二者之间存在相关性。推测铁死亡可能通过脂质过氧化以及铁代谢异常对炎症,甚至对牙槽骨骨改建造成影响,本研究为牙周炎的发生发展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和思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基于胱氨酸-谷氨酸反向转运体的抗肿瘤代谢治疗新策略
    王苗,孟婉蓉,李龙江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4, 51 (1): 10-20.   DOI: 10.7518/gjkq.2024019
    摘要354)   HTML20)    PDF(pc) (1904KB)(10157)    收藏

    代谢重编程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促使肿瘤细胞在营养匮乏的情况下存活并促进其恶性进展的重要原因。近些年研究发现,胱氨酸-谷氨酸反向转运体(system Xc-)不仅是诱导铁死亡的关键靶点,同时对肿瘤代谢起重要调控作用,该转运体是导致肿瘤细胞对葡萄糖高度依赖的原因之一,这提示对于高表达system Xc-的肿瘤,抑制葡萄糖摄取及糖代谢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策略。本文从system Xc-的表达调控、功能及其对肿瘤代谢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抗肿瘤代谢治疗提供新思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机械力作用下牙周膜干细胞调控骨重塑的研究进展
    韩行,李颖辉,李雯雯,徐书奎,马文盛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4, 51 (3): 265-277.   DOI: 10.7518/gjkq.2024033
    摘要360)   HTML20)    PDF(pc) (4262KB)(7609)    收藏

    力诱导的牙周组织重塑在口腔稳态调控中具有重要意义。牙周膜为正畸牙移动(OTM)过程提供微环境支持,而牙周膜干细胞(PDLSC)作为重要的间充质干细胞,在调控牙周组织重塑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机械力刺激下PDLSC调控骨重塑的研究进展,指出PDLSC可通过多种途径感知机械力刺激,是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及免疫调节作用的间充质干细胞。PDLSC通过调控骨骼系统细胞,如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及骨细胞的活动调节骨重塑,还可通过调控免疫系统活动间接影响骨重塑。本文总结了PDLSC在OTM骨重塑中的功能作用,为进一步探索机械力调控骨重塑的机制提供了基础。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线粒体自噬在牙周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研究进展
    古丽其合热·阿布来提,秦旭,朱光勋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4, 51 (1): 68-73.   DOI: 10.7518/gjkq.2024010
    摘要411)   HTML29)    PDF(pc) (769KB)(6650)    收藏

    牙周炎是一种由菌斑生物膜引起牙周支持组织破坏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以牙龈炎症和牙槽骨进行性破坏为特征。线粒体自噬是通过自噬选择性清除细胞内功能失调或受损的线粒体来调节细胞内稳态的主要机制,在线粒体质量和数量控制中发挥关键作用。近年来有研究发现:线粒体自噬可以通过抑制牙周炎症反应、降低细胞凋亡、促进牙周韧带干细胞成骨分化等多种途径参与牙周病的发生和发展,为牙周病的治疗提供了有前景的治疗靶点。本文就线粒体自噬的分子机制及其在牙周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黏性骨在口腔组织再生中的研究进展
    王家烯,吕鸣樾,袁泉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3, 50 (5): 594-602.   DOI: 10.7518/gjkq.2023045
    摘要1050)   HTML40)    PDF(pc) (1202KB)(5610)    收藏

    缺损牙槽骨的重建对恢复口腔颌面部美观及功能有重要意义,也是组织再生的难点之一。黏性骨是一种由血浆制品与骨替代品混合制成的复合生物材料。随着基础研究的深入和制备技术的改进,不同制作方法的黏性骨相继出现,并应用于牙槽骨重建等口腔组织再生中,取得了较为肯定的软硬组织再生效果。本文就黏性骨的演变、制备方法、自身特点以及口腔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能为黏性骨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口腔内伤口敷料的研究进展
    丁雨棠, 王剑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4, 51 (3): 344-352.   DOI: 10.7518/gjkq.2024038
    摘要432)   HTML28)    PDF(pc) (832KB)(3964)    收藏

    口腔作为人体的门户,其黏膜完整性常因各种理化及生物因素作用而遭到破坏,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多种具有黏附、止血、载药、抗菌等功效的伤口敷料已被研发,并应用于口腔伤口的治疗。这些新型的敷料材料与传统的治疗手段相比具有诸多优点,例如使用方便、能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伤口愈合时间等。本文对现有的口腔内伤口敷料的种类及应用场景作一综述,讨论了口腔内伤口敷料的设计特点及挑战,并对未来口腔伤口敷料的发展方向作出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牙髓再生中的作用机制
    陆慧,郑烨新,赵玮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4, 51 (4): 467-474.   DOI: 10.7518/gjkq.2024064
    摘要479)   HTML32)    PDF(pc) (968KB)(3713)    收藏

    牙髓再生是一种基于组织工程治疗牙髓坏死的新策略,应用种子细胞结合支架和生长因子,实现牙本质、血管和神经的新生。外泌体是一类直径约为30~150 nm的细胞外囊泡,在调控细胞间信息和物质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2016年以来,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因其在牙髓组织再生领域展现出的巨大潜力而备受瞩目。本文介绍了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的种类和培养环境,并对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调控细胞成牙本质向分化、血管生成、神经再生和成骨向分化的作用和机制作一综述。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微创非手术牙周治疗技术的临床研究进展
    马瑜鸿,赵蕾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4, 51 (2): 227-232.   DOI: 10.7518/gjkq.2024022
    摘要1408)   HTML55)    PDF(pc) (737KB)(3595)    收藏

    牙周炎是造成牙齿脱落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的牙周非手术治疗(NSPT)是规范化牙周序列治疗的第一步,然而该治疗对存在骨内缺陷的中重度牙周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有限,常需要进一步行牙周手术治疗。随着“微创牙科”治疗理念的不断推广,有学者提出了微创非手术牙周治疗技术(MINST),即以微创操作进行非手术牙周治疗的技术。MINST可在一定条件内替代牙周手术治疗来改善牙周骨内缺损的牙周临床指标,并在减少术后疼痛、提高美观和患者接受度等方面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本文总结了MINST的提出和临床应用进展,分析该技术与传统的NSPT和微创牙周手术治疗的效果,并就该技术联合其他辅助治疗手段(包括局部药物治疗、釉基质衍生物、牙周内镜)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牙根发育异常疾病概述
    王京楠,邓淑丽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3, 50 (6): 639-645.   DOI: 10.7518/gjkq.2023103
    摘要440)   HTML39)    PDF(pc) (913KB)(3509)    收藏

    牙根发育异常严重影响牙齿正常行使功能,甚至导致牙齿的早期脱落。牙根发育异常的表现复杂多样,目前对该类疾病仍认识不足,具体的致病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在总结大量病例报告及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就主要的牙根发育异常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可能的致病机制进行综述。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生物可降解镁基材料在颅颌面外科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常欣楠,刘磊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4, 51 (1): 107-115.   DOI: 10.7518/gjkq.2024004
    摘要309)   HTML7)    PDF(pc) (843KB)(3431)    收藏

    作为一种新型骨植入材料,生物可降解镁基材料在颅颌面外科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与传统骨植入材料相比,镁具有良好的降解特性、生物相容性、力学特性和成骨特性,其降解产物镁离子具有抗凋亡、抗炎的作用,能够促进骨折和骨缺损部位的愈合。多项研究将生物可降解镁基材料应用于颅颌面部骨内固定、引导骨再生技术、骨替代材料、药物负载、种植体表面涂层等领域,其结果显示该类材料能够为骨愈合提供稳定的支持,并发挥出良好的促进成骨作用。此外,镁在口腔其他领域,如牙组织工程、促进软组织愈合等方面也表现出应用潜能,显示出生物可降解镁基材料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再生性牙髓治疗在成人根尖发育不全恒牙应用的研究进展
    胡佳,王秀清,卢国英,黄晓晶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3, 50 (6): 686-695.   DOI: 10.7518/gjkq.2023095
    摘要497)   HTML41)    PDF(pc) (1042KB)(3373)    收藏

    再生性牙髓治疗运用组织工程学原理,旨在实现牙根继续发育和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的功能性再生,已成为牙髓坏死年轻恒牙的首选治疗方案。成人根尖发育不全的感染恒牙的治疗难点在于形成根尖三维封闭和增强牙根抗折性。随着组织工程和生物材料的发展,再生性牙髓治疗在成人恒牙中的运用值得关注和探索。本文对再生性牙髓治疗应用于成人根尖发育不全恒牙的生物学基础、临床进展、治疗难点与策略进行了梳理、分析和阐述,并对其临床应用前景进行讨论。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铁死亡在口腔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傅豫, 何薇, 黄兰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4, 51 (1): 36-44.   DOI: 10.7518/gjkq.2024006
    摘要496)   HTML37)    PDF(pc) (827KB)(3345)    收藏

    铁死亡是一种可调控的,具有铁依赖性的,由脂质过氧化驱动的细胞死亡形式,是一种重要的细胞死亡形式,在多种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铁死亡在癌症、缺血/再灌注损伤疾病、各类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口腔疾病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关注。铁死亡是口腔癌的新兴治疗靶点。许多炎症损伤疾病与铁死亡相关,牙周炎作为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与铁死亡的发生过程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本文就目前铁死亡与口腔疾病的相关研究及发现进行综述,旨在为探索口腔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诊疗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浅谈正畸临床矫治新技术——球托止动定位轻力5s系统
    贺红, 吉利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4, 51 (2): 125-136.   DOI: 10.7518/gjkq.2024032
    摘要1936)   HTML146)    PDF(pc) (7241KB)(2945)    收藏

    达成精确的转矩表达和稳定的支抗控制是正畸治疗的关键因素,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口腔健康与矫治感受的重视程度日益增长,球面自锁托槽(球托)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这两个方面的需求。球面自锁托槽的球面结构可以降低因佩戴矫治器而引起口腔溃疡的概率,并能减少生物膜附着,降低牙龈和牙周疾病的发生概率。与方形托槽相比,球面自锁托槽的脱落率降低了95%。止动定位系统是球面自锁托槽的核心创新点,主要由螺纹系统、螺丝系统和弓丝系统组成。得益于止动定位系统,球面自锁托槽可以去除余隙角,精准表达转矩,使用止锁螺丝时可增强支抗稳定性。止动定位系统搭配了3种特制的细方丝(0.152 4 mm×0.635 0 mm、0.203 2 mm×0.584 2 mm、0.254 0 mm×0.558 8 mm),用轻力排齐的同时可以表达转矩,控制牙根。球托矫治器以黏膜刺激小、脱落率低、转矩表达精准、支抗保有率高、细方丝轻力矫治等特点引起了广泛关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钛种植体抗菌化修饰的研究进展
    张政,杨锋,李家锋,曹焜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4, 51 (5): 585-595.   DOI: 10.7518/gjkq.2024084
    摘要268)   HTML16)    PDF(pc) (864KB)(2929)    收藏

    种植体周围炎是导致种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钛基材料种植体缺乏抗菌能力,所以通过对种植体表面进行元素掺杂和形貌改性来提高种植体的抗菌能力,预防种植体周围炎,是提高种植成功率的有效可行的研究方法。然而,受限于其制作高成本、流程复杂、抗菌效果不尽稳定,目前临床中鲜有应用含抗菌修饰结构的种植体。本文从种植体抗菌材料的分类切入,叙述其抗菌机制及抗菌效果,重点介绍了口腔种植体抗菌材料的研究现状及新进展,并且归纳总结抗菌材料研究存在的难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甲状旁腺激素受体1基因相关与原发性牙齿萌出障碍的研究进展
    余岳霖,孔卫东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3, 50 (5): 573-580.   DOI: 10.7518/gjkq.2023080
    摘要310)   HTML18)    PDF(pc) (1050KB)(2916)    收藏

    原发性牙齿萌出障碍(PFE)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后牙区开𬌗,无明显局部阻碍因素和全身因素,主要与患者牙齿萌出机制异常有关。目前研究认为其病因与甲状旁腺激素受体1(PTH1R)基因突变有密切联系,但其背后的致病机制还有待阐明。本文就与PFE发病相关的热点基因PTH1R信号缺陷与破骨细胞功能、牙囊发育、牙槽骨形成、牙周膜形成、牙根形成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意为PFE的病因遗传学及分子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三叉神经痛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
    何科泰,徐名颉,周昶含,米金龙,李忆博,刘磊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4, 51 (2): 217-226.   DOI: 10.7518/gjkq.2024014
    摘要374)   HTML20)    PDF(pc) (828KB)(2895)    收藏

    三叉神经痛是口腔医学的临床常见病,表现为电击样剧烈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三叉神经痛可分为3种,其发病原因及特点各有不同,其中,经典型三叉神经痛的主要发病机制是机械压迫,炎症因子对该过程也有重要影响。建立合适的三叉神经痛动物模型对于理解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具有重要作用,也是研究三叉神经痛治疗措施的实验方法学基础。目前学者们已经建立了多种三叉神经痛动物模型,适用于不同的实验目的和场景。本文对三叉神经痛动物实验模型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壳聚糖治疗牙周病的研究进展
    温星悦, 赵骏宇, 赵崇钧, 王贵欣, 黄睿洁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4, 51 (4): 416-424.   DOI: 10.7518/gjkq.2024037
    摘要360)   HTML13)    PDF(pc) (1250KB)(2754)    收藏

    壳聚糖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天然存在的阳离子多糖,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抗菌、抗炎、抗癌、组织修复活性和巨大载药能力等优点,在组织工程中逐渐受到重视。作为一种炎症破坏性疾病,牙周病发病率高且对口腔健康乃至全身健康都有重大影响。本文总结了壳聚糖在牙周治疗中的再生支架、药物递送、抗菌作用、抗炎和促进血管生成作用等,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旨在为牙周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不同类型的辅弓在正畸前牙压低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斯佳萍,吕林,王思婕,周宇,陈小燕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4, 51 (2): 241-248.   DOI: 10.7518/gjkq.2024011
    摘要520)   HTML27)    PDF(pc) (1336KB)(2589)    收藏

    前牙深覆是临床中常见的疑难错畸形,常伴随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牙周及美观等问题。压低辅弓是目前临床中治疗前牙深覆的主要方式之一。压低辅弓种类繁多,不同辅弓在适应证、疗效、不良反应、弓丝弯制及生物力学等方面存在差异。在临床实践中,正畸医生应根据目标位及患者牙槽骨情况选择合适的辅弓类型,并适时调整压低力的大小和方向,以达到最佳的效果。本文就不同类型的压低辅弓的应用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研究的开展及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舌位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
    杨冬叶,朱萍,吴淑仪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3, 50 (6): 723-728.   DOI: 10.7518/gjkq.2023109
    摘要519)   HTML28)    PDF(pc) (813KB)(2514)    收藏

    舌是一个具有多种功能的器官,其所在位置与口颌系统功能密切相关,受遗传或习得行为、呼吸模式、牙缺失/不良义齿等因素的影响。考虑到舌的解剖和生理联系,医务人员应意识到不正确的舌位可能导致不同的局部或全身功能障碍。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建议在临床检查中增加舌位评估。国内关于舌位的介绍极少,本文通过对舌位的定义及影响因素、舌位对机体的影响、舌位的评估和治疗等内容进行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医务工作者对正确的舌位知识的重视,以期为临床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无牙颌患者种植治疗修复空间与修复方式的选择策略
    汤春波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4, 51 (1): 1-9.   DOI: 10.7518/gjkq.2024001
    摘要880)   HTML121)    PDF(pc) (5803KB)(2496)    收藏

    无牙颌患者在种植修复的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患者建𬌗后的修复空间能否足够容纳种植义齿上部结构和修复体,根据修复空间选择合适的修复方式。目前存在的困难在于临床上对修复空间的评估尚无统一的标准。当口内的修复空间与修复体设计不匹配时,会出现种植义齿的机械或生物学并发症。本文综述并明确了无牙颌患者垂直高度和水平关系的评估方法,介绍了相应的无牙颌种植修复方式的临床决策。本文推荐:在无牙颌患者种植治疗之前,记录天然牙或旧义齿保留的正确的颌位关系;使用数字化技术,获得患者口腔颌面部完整的数字化信息,从而构建出三维虚拟牙科患者模型;根据测量得出的垂直修复空间和水平关系,设计以功能和美学为导向的种植修复方案。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