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一年内发表文章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1. 钛种植体抗菌化修饰的研究进展
    张政,杨锋,李家锋,曹焜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4, 51 (5): 585-595.   DOI: 10.7518/gjkq.2024084
    摘要266)   HTML16)    PDF(pc) (864KB)(2929)    收藏

    种植体周围炎是导致种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钛基材料种植体缺乏抗菌能力,所以通过对种植体表面进行元素掺杂和形貌改性来提高种植体的抗菌能力,预防种植体周围炎,是提高种植成功率的有效可行的研究方法。然而,受限于其制作高成本、流程复杂、抗菌效果不尽稳定,目前临床中鲜有应用含抗菌修饰结构的种植体。本文从种植体抗菌材料的分类切入,叙述其抗菌机制及抗菌效果,重点介绍了口腔种植体抗菌材料的研究现状及新进展,并且归纳总结抗菌材料研究存在的难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牙龈卟啉单胞菌外膜囊泡在口腔疾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毛鸿晨,王铮,杨德琴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4, 51 (5): 608-615.   DOI: 10.7518/gjkq.2024085
    摘要340)   HTML35)    PDF(pc) (828KB)(2382)    收藏

    牙龈卟啉单胞菌是一种与慢性牙周炎密切相关的革兰阴性球杆菌,其产生的外膜囊泡作为一种特殊的毒力因子在口腔疾病的致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外膜囊泡是细菌释放的纳米级球状结构,主要由细菌的外膜和周质成分组成。外膜囊泡被释放到环境中后参与了口腔中多种细菌的共聚集和生物膜的形成,并将毒力因子输送到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中。本文主要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外膜囊泡毒力蛋白质在常见口腔疾病中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及其机制,旨在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智能响应型水凝胶及其在药物控释中的应用
    罗启培,张新春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5, 52 (1): 123-132.   DOI: 10.7518/gjkq.2025013
    摘要719)   HTML19)    PDF(pc) (3082KB)(1928)    收藏

    水凝胶是一类易于功能化修饰及负载药物的聚合物材料,在药物递送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智能响应型水凝胶相比传统水凝胶具有刺激响应性,避免了传统水凝胶的早期爆释药物现象,可响应病理情况下的微环境变化或响应外加刺激从而实现按需控释药物,是更为智能的药物递送系统。本文全面综述了pH、活性氧、化学、温度、磁、光、超声响应型水凝胶独特的响应机制以及在各类疾病治疗中药物控释的创新应用,展现了这一领域的前沿进展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2003—2023年口腔癌智慧医疗文献循证可视化及对比分析
    廖永珍, 王晓辉, 邱洁, 周加靓, 丛丽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5, 52 (1): 50-60.   DOI: 10.7518/gjkq.2025026
    摘要470)   HTML18)    PDF(pc) (9818KB)(1499)    收藏

    目的 运用文献计量学探究口腔癌智慧医疗领域的发展趋势、研究热点及未来方向,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3—2023年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Scopus和PubMed数据库口腔癌智慧医疗主题英文文献和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简称中国知网)数据库同主题中文文献,利用VOSviewer 1.6.18软件对纳入文献的国家、机构、作者、被引频次、关键词进行循证可视化对比分析。 结果 共纳入547篇英文文献和34篇中文文献,发文量均呈上升趋势,且近几年增长趋势更加明显;美国是该领域贡献最大的国家,与其他国家学术交流紧密,而我国跨国、跨机构、跨团队合作较局限,网络结构具有明显地域性。此外,人工智能辅助口腔癌诊治是国内外文献共同关注的重点,英文文献侧重新型诊断技术的深层探索,中文文献倾向智慧康养及中药网络药理学的应用探究。 结论 口腔癌智慧医疗的持续发展使其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智慧康养和中药特色药理学方面的应用研究日益深远,早期预警筛查亟待成为智慧医疗关爱口腔健康的重要着力点。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儿童病毒性口炎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蒋思鑫,施雯锦,罗小波,陈谦明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4, 51 (5): 519-531.   DOI: 10.7518/gjkq.2024040
    摘要394)   HTML47)    PDF(pc) (2164KB)(1409)    收藏

    病毒感染是一种常见疾病,可带来较重的疾病负担。部分病毒感染好发或早发于口腔黏膜,如不控制可能继发严重的全身症状;因此,早期发现并治疗病毒性口炎,可降低出现严重全身症状的风险。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病毒性口炎患病群体,其口腔黏膜病毒感染表现呈多样化。儿童病毒性口炎的诊断需综合临床表现、病史和辅助检查;儿童病毒性口炎的治疗主要以全身或局部抗病毒治疗为基础,辅以对症支持治疗;不同类型的病毒性口炎治疗方案存在一定差异;因儿童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期,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药物代谢能力也有别于成人,因此其治疗与成人有显著差异。关于儿童病毒性口炎的预防,最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部分病毒性口炎可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本文就常见病毒性口炎和部分少见病毒性口炎的儿童患病率、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新型组织黏合剂在口腔领域的研究进展
    韦秀湘,李昊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5, 52 (2): 154-160.   DOI: 10.7518/gjkq.2025040
    摘要1289)   HTML21)    PDF(pc) (800KB)(1352)    收藏

    组织黏合剂作为止血剂、密封剂、输送载体以及植入式生物医学材料在生物医学工程的不同领域已经得到广泛的研究。近年来,研究者致力于开发适用于潮湿和高动态口腔环境的新型组织黏合剂。与传统组织黏合剂相比,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组织黏附性,新型组织黏合剂在止血、药物输送、组织修复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在口腔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口腔领域应用较多的组织黏合剂进行简单分类,重点介绍各种新型组织黏合剂的组成、特性、黏附机制、应用及其存在的问题,旨在为新型组织黏合剂在口腔领域的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埋伏牙正畸治疗的研究进展
    潘珮玥,周婧,黄超,于乐,唐甜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4, 51 (6): 669-676.   DOI: 10.7518/gjkq.2024077
    摘要411)   HTML49)    PDF(pc) (854KB)(1337)    收藏

    滞留在黏膜或骨组织中的牙齿称为埋伏牙,埋伏牙极易造成错畸形、邻牙病变,甚至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是正畸治疗中的难点。本文讨论了埋伏牙正畸治疗时的关键因素,包括牵引时机、暴露埋伏牙的外科术式、牵引方式以及可能促进埋伏牙移动的方法。此外,还强调了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导致牵引失败的因素,包括根骨黏连、牙髓坏死、牙根外吸收、邻牙高度改变和牙周的不良影响,以及相应的治疗预防措施,希望对临床有一定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碳点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符天宇,张雪,王思琪,郭程祎,董晓宇,程亚鹏,李锐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5, 52 (1): 25-33.   DOI: 10.7518/gjkq.2025018
    摘要1130)   HTML21)    PDF(pc) (1359KB)(1315)    收藏

    近年来,随着纳米材料的发展和新型诊疗模式的进步,纳米医疗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碳点是一种具备荧光性能的零维纳米材料,可用于口腔癌诊疗,在提高检测灵敏度、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及增强疗效上有明朗的前景,为口腔癌的诊疗提供了新的切入点。本文对基于碳点的口腔癌诊疗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碳点在口腔癌的诊断、化学治疗、光动力治疗、光热治疗以及免疫治疗中的研究和应用,探讨碳点在口腔癌诊疗中的可行性,并对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作出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基于颞下颌关节思考成人安氏Ⅱ2分类错 畸形的治疗
    李榕,赵青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4, 51 (6): 687-698.   DOI: 10.7518/gjkq.2024087
    摘要316)   HTML29)    PDF(pc) (1145KB)(1218)    收藏

    安氏Ⅱ2分类错畸形以前牙内倾型深覆、磨牙远中关系为特征,患者的前牙切导异常,导致下颌运动轨迹被迫后退。多数患者表现出下颌后缩,并伴有咀嚼肌疼痛、关节盘移位以及髁突位置异常等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对于安氏Ⅱ2分类的成人患者,正畸治疗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主要是改善前牙舌倾、打开咬合以及协调上下牙列和颌骨的矢状向关系,但相关治疗措施对于颞下颌关节的影响尚有争议。本文综述了成人安氏Ⅱ2分类患者的颞下颌关节特征、正畸治疗及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总结了有利于恢复正常盘-髁关系的咬合板治疗措施,以期能为成人安氏Ⅱ2分类患者正畸治疗的临床诊断和方案设计提供参考,最终实现咬合和关节的协调、稳定。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数字化技术在重度牙周炎治疗中的应用
    钟良军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5, 52 (1): 1-10.   DOI: 10.7518/gjkq.2025001
    摘要1222)   HTML329)    PDF(pc) (3445KB)(1169)    收藏

    重度牙周炎损害牙齿支持组织的健康并影响咀嚼功能,甚至导致牙列缺损或缺失。在重度牙周炎的诊疗中,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诊疗的精准性和高效性,为患者提供了更优的治疗效果和诊疗体验。目前口腔临床常用的数字化技术手段和器械包括数字化牙周电子探针、牙周内镜、数字化口腔扫描和3D打印、数字化电子咬合记录仪、电子面弓等。本文就上述几种数字化技术在重度牙周炎诊疗中,从临床检查、诊断、治疗规划到治疗实施等各个环节的应用进行阐述。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光热治疗辅助根管冲洗治疗根尖周炎的研究进展
    赖思悦, 李博磊, 程磊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4, 51 (5): 565-571.   DOI: 10.7518/gjkq.2024081
    摘要291)   HTML29)    PDF(pc) (766KB)(1165)    收藏

    根尖周炎是由微生物感染引发的根尖周炎症,根管微生物既能直接破坏根尖区牙槽骨,也能刺激根尖周组织产生炎症,进而刺激牙槽骨吸收。根管治疗的首要目标是控制感染,终极目标是促进根尖周病变愈合。根管冲洗是根管治疗中的重要步骤,理想的根管冲洗剂应符合上述两大目标并且细胞毒性较小。光热治疗(PTT) 是一种新型的抑菌方法,可以利用光热材料将光能转变为热能以控制感染,并且能调节组织修复过程,促进成骨过程并抑制破骨吸收。PTT还能与光动力治疗(PDT)形成协同抗菌效应。PTT应用于根管冲洗,有希望实现根管治疗的两大目标。本文总结了PTT对感染根管中常见微生物的抗菌作用和对根尖区骨修复的作用及其机制,并且初步探讨了PTT和PDT的协同效应,为PTT在根管冲洗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阻生第三磨牙引起邻牙牙根外吸收的研究进展
    潘子建,潘剑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4, 51 (5): 616-623.   DOI: 10.7518/gjkq.2024082
    摘要394)   HTML39)    PDF(pc) (848KB)(1138)    收藏

    阻生第三磨牙(M3)可导致相邻组织结构发生病变,其中包括引起相邻第二磨牙(M2)的牙根外吸收(ERR),即在牙根外表面出现牙体硬组织丧失。阻生M3引起相邻M2 ERR多无明显临床症状,严重者可出现M2牙髓受累甚至牙齿早失。阻生M3的方向以及和相邻M2存在接触是阻生M3引起相邻M2 ERR的重要危险因素。本文就近年来关于阻生M3引起相邻M2 ERR的诊断、流行病学、预后以及治疗方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总结阻生M3引起相邻M2 ERR的治疗方案为:在多学科指导下,综合考虑ERR的程度、M2有无牙髓受累或其他合并疾病、M3的利用价值、患者个人情况等因素制定治疗方案。这一结论为口腔医师对该类疾病的诊疗提供了参考,并为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可摘义齿数字化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及趋势
    崔爱民,王琪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5, 52 (1): 11-17.   DOI: 10.7518/gjkq.2025023
    摘要862)   HTML280)    PDF(pc) (1423KB)(1100)    收藏

    传统可摘义齿制作过程复杂,义齿设计的准确性、制作的高效性和质量的稳定性受到口腔临床医生和技师的理论水平、临床经验以及操作技能等多因素影响。随着数字技术带来的从理论到实践的革新,数字化在可摘义齿的设计、制作、佩戴等多个环节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可获得固位稳定、效果好,患者满意度高的高质量修复体,并能减少复诊次数及单次就诊时间,是未来可摘义齿修复的趋势。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数字技术在可摘义齿领域的文献,对数字技术应用的趋势特征以及在可摘义齿制作流程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颞下颌关节退行性改变与颅面形态及颞下颌关节形态结构的关联
    张桃李,龚衍吉,刘方,张秦兰蕙,刘洋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4, 51 (5): 642-652.   DOI: 10.7518/gjkq.2024062
    摘要334)   HTML21)    PDF(pc) (904KB)(1083)    收藏

    颞下颌关节退行性关节病在影像学上多表现为髁突骨质破坏、增生、硬化、囊样变或者髁突形态上的短小畸形,其病因复杂。相关临床研究发现,骨性Ⅱ类或高角骨面型的个体多见颞下颌关节退行性变,偏颌人群中的患病率也较高;同样有较多的研究提示,髁突骨质退行性改变与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等颞下颌关节形态结构存在关联,其中的因果关系目前尚不完全明确。本文主要从解剖学特征方面综述颞下颌关节退行性改变与颅面形态的相关性及与关节内部形态结构的相关性,最后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来探讨颞下颌关节退行性改变的可能原因,以期为临床工作者了解该疾病及制订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血清淀粉样蛋白A与牙周炎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程守正,李太文,赵蕾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5, 52 (1): 117-122.   DOI: 10.7518/gjkq.2025014
    摘要185)   HTML33)    PDF(pc) (743KB)(1025)    收藏

    牙周炎是以牙周组织炎症和牙槽骨吸收为主要特征的慢性感染性疾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是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在机体受到感染、创伤、炎症等刺激后,血清SAA水平迅速升高,发挥免疫调节作用。近年来,对SAA的基因调控、蛋白结构及生物学功能的研究逐渐深入,发现SAA通过调节炎症介质的释放和免疫细胞的功能,促进破骨细胞分化及骨吸收,与牙周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SAA的分类、结构、功能及其在牙周炎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牙周炎发生发展机制研究和牙周炎防治策略提供新线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哺乳期女性口腔疾病的治疗及注意事项
    叶畅畅, 孟姝, 王晓丽, 黄萍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4, 51 (5): 513-518.   DOI: 10.7518/gjkq.2024095
    摘要587)   HTML135)    PDF(pc) (939KB)(893)    收藏

    哺乳期是女性分娩后进入的一个特殊生理时期,身体处于恢复阶段,免疫力尚未恢复至产前水平,同时又承担着哺育婴儿等各种身心压力,容易发生口腔疾病。由于乳汁是新生儿重要的营养来源,产妇使用的任何药物都可能进入乳汁,对新生儿产生不良影响。在接诊哺乳期患者时,口腔医生不仅需要根据产妇的全身情况制定方案,还必须把握正确的治疗时机,掌握哺乳期用药知识才能尽量避免严重不良后果的发生。本文就哺乳期口腔疾病治疗的时机选择、药物使用、麻醉和影像检查安全性以及产妇的家庭口腔保健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哺乳期口腔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刷牙方法的选择:基于循证证据的再思考
    陈斌, 闫福华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5, 52 (2): 141-147.   DOI: 10.7518/gjkq.2025032
    摘要393)   HTML82)    PDF(pc) (1635KB)(862)    收藏

    刷牙作为日常口腔保健的基本措施,不仅关乎口腔健康,而且与全身健康密切相关。面对众多的刷牙方法,如何选择一种既有效又安全的刷牙方式,已成为公众和口腔医学界共同关注的焦点。当前,Bass法及其改良方法(改良Bass法)在国内被广泛推荐,但深入分析后发现,Bass法亦存在不足。本文将从刷牙的重要性、刷牙方法简介、Bass法的应用必要性及其潜在危害等方面展开讨论,旨在提醒临床应用及科普宣传中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推荐合适的刷牙方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核糖体蛋白L5在Diamond-Blackfan贫血伴发唇腭裂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张婉琼,郑谦,贾仲林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4, 51 (6): 749-755.   DOI: 10.7518/gjkq.2024092
    摘要154)   HTML9)    PDF(pc) (766KB)(826)    收藏

    核糖体蛋白L5(RPL5)是核糖体大亚基的一部分,携带RPL5基因突变的Diamond-Blackfan贫血患者会伴发多种畸形,包括唇腭裂等颅面畸形以及心脏缺陷等躯体畸形。但是在RPL5突变导致核糖体生物发生缺陷的情况下,唇腭裂发生的机制仍然知之甚少。本文综述了近年对于RPL5的研究,并讨论了突变的RPL5核糖体蛋白与唇腭裂发生的可能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咬合与人体姿势关系的研究进展
    李泽彬,刘鑫,王美青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4, 51 (6): 772-784.   DOI: 10.7518/gjkq.2024097
    摘要531)   HTML34)    PDF(pc) (1262KB)(810)    收藏

    咬合作为咀嚼系统的核心要素之一,不仅可影响口颌系统的功能,而且会影响人体姿势,包括解剖形态和姿势平衡。随着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咬合与人体姿势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的研究表明,口颌系统可以通过神经和肌筋膜链的解剖联系与人体姿势产生关联,错畸形、牙齿缺失、咬合接触强度的变化以及咬合干扰等因素均可不同程度地影响人体姿势;同时,利用护齿器或咬合板等工具获得稳定的咬合及口颌状态,能够增强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提升训练水平和竞技成绩。本文就咬合与人体姿势相关性研究作一综述。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口腔局部麻醉药治疗颌面部疼痛的研究进展
    马博,柯博文,梁新华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5, 52 (1): 82-91.   DOI: 10.7518/gjkq.2025017
    摘要1019)   HTML37)    PDF(pc) (1153KB)(795)    收藏

    口腔颌面部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局部麻醉药在颌面部疼痛相关疾病的临床诊疗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局部麻醉药作用机制的理论研究不断发展,疼痛治疗的临床需求逐步增加,新型口腔局部麻醉药的开发成为研究热点。本文讨论了局部麻醉药物治疗颌面部疼痛机制的研究进展,结合临床常见的多种疼痛相关疾病,阐述了局部麻醉药的临床应用与作用机制。此外,本文对口腔局部麻醉新药的新剂型和药物递送方式开发进行总结,以期为未来新型口腔局部麻醉药的开发提供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