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50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3-07-01 上一期    下一期
    专家笔谈
    基于循证实践的Ⅱ类洞复合树脂修复的操作要点
    薛晶, 杨静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3,50 (4):  375-387.  DOI: 10.7518/gjkq.2023061
    摘要 ( 1423 )   HTML ( 215 )   PDF(pc)(1071KB) ( 1121 )   收藏

    邻面龋是临床上的常见问题,对后牙邻面龋备洞后行Ⅱ类洞修复是临床日常性操作,复合树脂充填修复已成为Ⅱ类洞修复的首选方式。随着复合树脂、粘接技术和成形工具的发展,Ⅱ类洞复合树脂修复的理念与技术已出现很多新的进展,本文基于近期的文献证据,从受力分析、术区隔离、窝洞预备、护髓处理、成形系统的选择与放置、粘接方案、充填方案以及修形与抛光8个方面对Ⅱ类洞复合树脂修复操作要点进行阐述,为Ⅱ类洞复合树脂修复临床实践提供循证医学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牙体牙髓病学专栏
    根管内感染控制对年轻恒牙牙髓再生治疗的影响及研究进展
    吴思佳,舒畅,王洋,王媛,邓淑丽,王慧明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3,50 (4):  388-394.  DOI: 10.7518/gjkq.2023053
    摘要 ( 1348 )   HTML ( 47 )   PDF(pc)(823KB) ( 622 )   收藏

    牙髓再生治疗(REP)中根管内感染控制至关重要,包括根管冲洗和根管内封药2个过程。根管内残留细菌、根管冲洗剂和药物的细胞毒性等与根管内感染控制相关的因素会影响REP的预后,因此需要寻求最佳的根管内感染控制方案,以满足抗菌功效和利于组织再生的要求。新型根管冲洗剂、冲洗技术以及新型抗菌支架的研发和应用,能够减小其对REP的不利影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拟讨论根管内感染控制对REP的影响,并对其前沿进展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邻面去釉后釉质表面患龋风险控制的描述性综述
    王钢,陈卓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3,50 (4):  395-400.  DOI: 10.7518/gjkq.2023046
    摘要 ( 982 )   HTML ( 52 )   PDF(pc)(754KB) ( 365 )   收藏

    邻面去釉是一项在牙齿邻面去除少量釉质的术式,目的在于解除轻、中度的牙列拥挤或改善牙齿形态。邻面去釉术后,釉质表面的粗糙度升高,矿化程度降低,加之所处的解剖位置隐匿,导致术后的患龋风险较术前明显升高,易发生白垩病变甚至龋病,因此邻面去釉后釉质表面患龋风险的控制至关重要。目前临床上有多种控制邻面去釉术后釉质表面患龋风险的措施,包括合理选择去釉器械,即刻表面抛光,应用氟制剂,渗透树脂修复和再矿化药物修复等。本文对这些措施的研究进展及效果评价进行综述,旨在为邻面去釉后患龋风险的基础研究及临床治疗研究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酸性氧化电位水在根管治疗中的研究与应用
    高宇天,苏勤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3,50 (4):  401-406.  DOI: 10.7518/gjkq.2023075
    摘要 ( 1061 )   HTML ( 30 )   PDF(pc)(752KB) ( 363 )   收藏

    根管治疗是目前治疗牙髓根尖周疾病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根管治疗成功的关键之一在于有效的根管冲洗。酸性氧化电位水是一种由氯盐电解产生的,具有高氧化还原电位和低pH值,含一定浓度有效氯的液体,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和快速灭菌作用。相较于临床上常用的根管冲洗剂次氯酸钠溶液,酸性氧化电位水对人体无毒,对皮肤黏膜无刺激,对根管玷污层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这些优点使其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有望作为一种较为理想的根管冲洗剂应用。本文就目前酸性氧化电位水的制备与保存,用作根管冲洗剂的性能特点、应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肿瘤学专栏
    近红外荧光探针在口腔癌诊断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姜玥莹,何宇添,李婷,周蓉卉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3,50 (4):  407-413.  DOI: 10.7518/gjkq.2023068
    摘要 ( 1032 )   PDF(pc)(978KB) ( 393 )   收藏

    荧光成像因具有侵入性低、灵敏度高、可实时检测等优点,在癌症诊断及药物靶向等研究领域备受关注。自体荧光检查术可利用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对同一波长激发光产生的荧光差异对癌变组织进行诊断,或是利用药物本身的荧光对癌变组织进行示踪。然而,上述荧光诊断技术的特异性较差且检测灵敏度相对较低。与现有荧光诊断方法相比,近红外荧光诊断技术受背景信号干扰小且能对更深部组织进行成像,可有效弥补自体荧光检查术的不足,对辅助临床上口腔癌症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综述了应用于口腔癌诊断领域的第一、二近红外荧光窗口成像探针的构建方法,并进一步讨论了其在标记口腔癌症中的研究进展,为实现口腔癌实时精准诊断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机械力环境影响头颈癌生物学行为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孙晓倩, 张军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3,50 (4):  414-418.  DOI: 10.7518/gjkq.2023047
    摘要 ( 1057 )   HTML ( 193 )   PDF(pc)(691KB) ( 307 )   收藏

    随着肿瘤细胞外基质力学特性逐步被认识,在二维和三维培养条件下考察机械力环境影响肿瘤生物学行为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机体的细胞外基质中存在各种机械力,这些力学信号可以转化为生化信号,改变组织细胞微环境并影响其代谢,从而驱动肿瘤发展。本文就拉伸力、压应力和流体剪切力这3种常见机械力对头颈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进行文献回顾和综述,为进一步探讨机械力环境在头颈癌中发挥的作用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肾移植术后腮腺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1例
    赵玲帆, 周杨, 叶鑫鑫, 张强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3,50 (4):  419-422.  DOI: 10.7518/gjkq.2023065
    摘要 ( 1210 )   HTML ( 162 )   PDF(pc)(3201KB) ( 179 )   收藏

    黏液表皮样癌是唾液腺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肿瘤之一,而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属于高度恶性肿瘤,较为少见。由于肾移植受者术后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故肾移植受者比普通人群更易发生恶性肿瘤,其中皮肤癌最为多见,而肾移植术后发生涎腺肿瘤较为罕见。本文报道了1名肾移植术后6年,患腮腺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的男性患者。该患者接受了手术切除治疗后,达到出院标准,顺利出院。随访21个月后,病变无复发。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IPS e.maxCAD和Lava Ultimate在贴面修复中的有限元分析
    黄依欢,李委航,马典,陈瑾,钱捷,李旭东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3,50 (4):  423-432.  DOI: 10.7518/gjkq.2023063
    摘要 ( 231 )   HTML ( 25 )   PDF(pc)(2847KB) ( 363 )   收藏

    目的 对比不同厚度的2种材料制作的𬌗贴面修复左上颌第一磨牙的应力分布情况,为𬌗贴面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方法 提取左上颌第一磨牙的Micro CT数据,按不同厚度(0.6和1.0 mm)及不同材料[IPS e.maxCAD(LD)和Lava Ultimate(LU)]建立𬌗贴面修复左上颌第一磨牙的4个有限元模型,分别为LD0.6、LD1.0、LU0.6和LU1.0,模拟口内上颌第一磨牙的轴向载荷F1和侧方载荷F2,记录各载荷时𬌗贴面、牙体组织和粘接层的最大主应力(MaxPS)和最小主应力(MinPS)的大小及分布情况,对MaxPS和MinPS进行百分比量化的定量分析,并用威布尔分析计算各模型的失效概率。 结果 1)仅釉质达到该材料的拉伸强度;2)在各组中,LD组的𬌗贴面所受到MaxPS和MinPS绝对值显著大于LU组的,变化量分别为11.4%~34.7%和-18.2%~-9.5%;而LD组的牙体组织以及粘接层的MaxPS和MinPS绝对值小于LU组的,变化量分别为-187.1%~2.4%和-1.4%~16.9%。当修复体厚度由0.6增加为1.0 mm时,LD组的𬌗贴面所受到的MaxPS和MinPS绝对值显著减小,变化量分别为20.0%~21.0%和-5.7%~-3.9%;而LU组的MaxPS和MinPS绝对值变化不明显;3)F1的整体模型失效概率为LU0.6>LU1.0>LD0.6>LD1.0,轴向载荷F2的整体模型失效概率为LU0.6>LU1.0>LD1.0>LD0.6,F1的失效均低于F2结论 1)比起LU,LD制作的𬌗贴面承担更大的应力,从而保护其龈方的牙体组织和粘接层;2)厚度对LD的应力分布影响显著,而对LU的影响不显著。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窄谱强脉冲光治疗一期单侧唇裂术后瘢痕的疗效评价
    唐晓娟, 刘小静, 孙永恒, 张景霞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3,50 (4):  433-437.  DOI: 10.7518/gjkq.2023066
    摘要 ( 197 )   HTML ( 152 )   PDF(pc)(1578KB) ( 214 )   收藏

    目的 观察窄谱强脉冲光(DPL)治疗一期单侧唇裂术后瘢痕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6月进行手术治疗的56例一期单侧唇裂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28例。2组患者均于拆线后第2天开始使用硅凝胶药物涂抹瘢痕至术后6个月;B组除涂抹药物外,在术后4、6、8周给予3次DPL治疗。分别于DPL治疗前、末次DPL治疗后、术后4个月、术后6个月时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对瘢痕进行评估。末次随访时采用满意度调查表对家属满意度进行评价。记录治疗期间及末次治疗后1个月内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在DPL治疗前V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末次DPL治疗后,B组VSS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个月和6个月时,B组VSS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组15例(占53.6%)对疗效表示非常满意,10例(占35.7%)表示满意,3例(占10.7%)表示一般;B组24例(85.7%)对疗效表示非常满意,4例(14.3%)表示满意。B组2例出现治疗后一过性色素沉着。 结论 窄谱强脉冲光可以有效治疗一期单侧唇裂术后瘢痕,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不良反应少。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术后聚维酮碘与氯己定控制感染效果的系统评价分析
    王铝亚,张竞心,林洁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3,50 (4):  438-444.  DOI: 10.7518/gjkq.2023049
    摘要 ( 511 )   HTML ( 27 )   PDF(pc)(2223KB) ( 208 )   收藏

    目的 通过系统评价分析口腔术后使用氯己定与聚维酮碘含漱液控制感染的效果。 方法 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结合的方式,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检索时间从建库到2022年5月,搜集并筛选口腔术后使用氯己定与聚维酮碘含漱液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纳入文献后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提取数据,应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随机对照试验12篇,偏倚风险中等,Meta分析结果显示:口腔术后氯己定与聚维酮碘的感染控制效果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使用聚维酮碘的主观感受较氯己定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1)。 结论 口腔术后使用氯己定与聚维酮碘的感染控制效果无明显差异,而患者使用聚维酮碘的主观感受更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颌骨Gorham-Stout病1例及文献复习
    吴一凡,卢浩,刘胜文,徐万林,杨雯君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3,50 (4):  445-451.  DOI: 10.7518/gjkq.2023051
    摘要 ( 1304 )   HTML ( 35 )   PDF(pc)(2448KB) ( 283 )   收藏

    Gorham-Stout病(GSD)又名大块骨溶解症或消失性骨病(VBD),是一种以淋巴组织及血管增生为主要病理特点的自发性、进行性的骨吸收疾病。该病没有年龄、性别及种族差异,可累及全身单个或多个骨骼,罕发于颌面部。目前,GSD的发病原因尚存争议,其治疗方案及疗效的评价仍未达成统一的标准。本文通过报道1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收治的骨溶解症病例,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GSD的病因、临床病理特点、诊断要点及治疗作一综述,以进一步提高对发生于颌骨的GSD的认识。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罕见下颌骨及下唇复制畸形1例及相关文献回顾
    王淳艺,李精韬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3,50 (4):  452-456.  DOI: 10.7518/gjkq.2023074
    摘要 ( 941 )   HTML ( 28 )   PDF(pc)(2084KB) ( 218 )   收藏

    口腔颌面部复制畸形是一种极为罕见的出生缺陷。该畸形表型变异度大,目前尚未达成统一的治疗标准,需基于畸形波及软硬组织范围及具体影响的生理功能进行个性化设计。本文介绍1例涉及单侧下颌骨体及下唇的复制畸形病例,详细描述其畸形特征及一期手术治疗过程,并对该畸形的病因机制及治疗方案进行文献回顾。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纤维蛋白原血管外沉积在黏膜免疫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杨晓宇,袁泉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3,50 (4):  457-462.  DOI: 10.7518/gjkq.2023060
    摘要 ( 241 )   HTML ( 38 )   PDF(pc)(775KB) ( 376 )   收藏

    纤维蛋白原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凝血因子,作为血浆蛋白在止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当局部血管通透性增高时,纤维蛋白原可溢出形成血管外沉积,通过与细胞表面整合素受体相互识别,发挥趋化白细胞聚集,激活免疫反应的作用。研究表明:纤维蛋白原血管外沉积与一系列严重的黏膜疾病密切相关,包括口腔扁平苔藓(OLP)、口腔白斑病(OLK)、牙周炎、结膜炎、消化道和肺部炎症等,是潜在的临床治疗靶点。本文回顾了纤维蛋白原血管外沉积与黏膜免疫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研发新的临床治疗方法提供思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牙髓干细胞干性维持的研究进展
    于乐蓉,李祥伟,艾虹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3,50 (4):  463-471.  DOI: 10.7518/gjkq.2023064
    摘要 ( 213 )   HTML ( 45 )   PDF(pc)(789KB) ( 450 )   收藏

    牙髓干细胞是存在于牙髓组织中的一种牙源性未分化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强大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可在特定刺激条件下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成牙本质细胞、脂肪细胞、神经细胞、肌细胞以及肝细胞等,为其应用于治疗各种组织缺损和修复提供了新的临床思路和方法。牙髓干细胞在体外传代和扩增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增殖速度减慢、细胞衰老和多能性减退等干性降低的表现,这严重阻碍牙髓干细胞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如何克服牙髓干细胞干性维持欠佳的不足,以及如何维持牙髓干细胞的干性等问题在组织工程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牙髓干细胞干性维持的意义,维持方法(包括低温保存、培养维度、低氧环境、应用细胞因子等)及其调控的分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针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范琳,孙江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3,50 (4):  472-478.  DOI: 10.7518/gjkq.2023070
    摘要 ( 1253 )   HTML ( 48 )   PDF(pc)(1290KB) ( 425 )   收藏

    微针(MN)是一种经皮给药装置,可突破口腔黏膜屏障递送药物经口腔颌面部静脉进入体循环而发挥药效。此外,将微针作用于口腔黏膜后可刺激机体立即启动创面愈合级联反应,激发多种生长因子释放,促进血管新生及胶原蛋白、弹性蛋白合成以实现组织再生。大量研究表明微针具备安全、无痛、微创、高效给药等应用特点。目前微针在药学领域和皮肤科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微针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术后下牙槽神经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刘云通,刘畅,高丽钞,罗瑜雪,曹钰彬,华成舸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3,50 (4):  479-484.  DOI: 10.7518/gjkq.2023071
    摘要 ( 1256 )   HTML ( 41 )   PDF(pc)(763KB) ( 539 )   收藏

    下牙槽神经功能障碍是下颌正颌手术、下颌后牙种植手术以及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虽然大部分情况下发生率较低,但一旦发生,部分患者的持续时间可以很久,而且不适感可能较为明显。因此,这一并发症备受口腔科医生和患者关注。下牙槽神经功能障碍常表现为术侧颏部和嘴唇皮肤的感觉减退与异常感觉,伴或不伴感觉过敏、患侧下颌牙列不适感等症状。大多数患者在神经功能障碍发生后的6个月内,可得到明显缓解,也有少部分患者在随访超过6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后,仍无明显恢复。本文对不同类型的手术后所发生的下牙槽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及预后特点进行综述,并尝试分析其差异和相关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后牙全锆冠龈边缘预备形式的研究进展
    王晓晨,王剑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3,50 (4):  485-490.  DOI: 10.7518/gjkq.2023067
    摘要 ( 1366 )   HTML ( 52 )   PDF(pc)(914KB) ( 568 )   收藏

    氧化锆是近年来应用最为广泛的陶瓷材料,由第2代氧化锆制作的全锆冠具有美观、强度高的优势,即使在厚度仅有0.5 mm的情况下,也可承担后牙的咀嚼压力,在后牙全冠修复中广泛应用。后牙全锆冠的龈边缘预备形式多样,包括刃状边缘、凹槽边缘、肩台边缘等。后牙全锆冠由于机械强度较高,龈边缘预备形式与玻璃基全瓷冠有所区别,但仍缺乏统一标准。本文拟对后牙全锆冠的龈边缘预备形式进行归纳总结,探讨不同龈边缘预备形式牙冠的应力分布、机械性能、边缘适合性以及对基牙和牙周组织的影响,为后牙全锆冠龈边缘牙体预备提供临床操作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机器学习在口腔种植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朱可石,廖安琪,余优成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3,50 (4):  491-498.  DOI: 10.7518/gjkq.2023069
    摘要 ( 1260 )   HTML ( 42 )   PDF(pc)(864KB) ( 367 )   收藏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正在逐渐改变传统的医疗行业,机器学习是实现人工智能的主流方法。在口腔种植领域,机器学习技术可以辅助医生的诊疗过程,包括影像学资料智能识别、种植方案优化、自动化机器人等方面,是未来口腔种植学的发展趋势。本文就机器学习在口腔种植领域的研究进展做一总结,并对口腔种植的数字化、智能化未来进行展望。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