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1. 数字化技术在重度牙周炎治疗中的应用
    钟良军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5, 52 (1): 1-10.   DOI: 10.7518/gjkq.2025001
    摘要1122)   HTML319)    PDF(pc) (3445KB)(609)    收藏

    重度牙周炎损害牙齿支持组织的健康并影响咀嚼功能,甚至导致牙列缺损或缺失。在重度牙周炎的诊疗中,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诊疗的精准性和高效性,为患者提供了更优的治疗效果和诊疗体验。目前口腔临床常用的数字化技术手段和器械包括数字化牙周电子探针、牙周内镜、数字化口腔扫描和3D打印、数字化电子咬合记录仪、电子面弓等。本文就上述几种数字化技术在重度牙周炎诊疗中,从临床检查、诊断、治疗规划到治疗实施等各个环节的应用进行阐述。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流动树脂注射充填技术的临床应用
    薛晶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4, 51 (6): 653-661.   DOI: 10.7518/gjkq.2024100
    摘要519)   HTML146)    PDF(pc) (1042KB)(514)    收藏

    随着流动树脂性能的提高,导板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流动树脂注射充填新技术在临床有了更广阔的应用场景。流动树脂的操作简便性和高度可塑性使其临床技术敏感性降低,结合导板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可优质、高效地完成复杂和疑难直接粘接修复病例。本文对流动树脂材料的进展、注射充填技术的内涵和发展以及注射充填技术的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进行阐述和讨论,为流动树脂注射充填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哺乳期女性口腔疾病的治疗及注意事项
    叶畅畅, 孟姝, 王晓丽, 黄萍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4, 51 (5): 513-518.   DOI: 10.7518/gjkq.2024095
    摘要512)   HTML131)    PDF(pc) (939KB)(755)    收藏

    哺乳期是女性分娩后进入的一个特殊生理时期,身体处于恢复阶段,免疫力尚未恢复至产前水平,同时又承担着哺育婴儿等各种身心压力,容易发生口腔疾病。由于乳汁是新生儿重要的营养来源,产妇使用的任何药物都可能进入乳汁,对新生儿产生不良影响。在接诊哺乳期患者时,口腔医生不仅需要根据产妇的全身情况制定方案,还必须把握正确的治疗时机,掌握哺乳期用药知识才能尽量避免严重不良后果的发生。本文就哺乳期口腔疾病治疗的时机选择、药物使用、麻醉和影像检查安全性以及产妇的家庭口腔保健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哺乳期口腔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牙保存相关上颌窦底提升术的临床应用
    谭学莲, 满毅, 黄定明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4, 51 (4): 381-391.   DOI: 10.7518/gjkq.2024071
    摘要468)   HTML90)    PDF(pc) (2682KB)(1031)    收藏

    上颌后牙是牙髓根尖周疾病的常见发病部位,在解剖上与上颌窦关系密切,炎症易扩散引发牙髓源性上颌窦炎。非手术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病例,常需联合进行显微根尖手术和上颌窦底提升术,笔者将其命名为牙保存相关上颌窦底提升术。上颌牙-牙槽骨-上颌窦复合体是该手术的解剖学基础,本文结合文献回顾及临床经验,详细讨论了牙保存相关上颌窦底提升术的应用场景及优势、适应证与禁忌证、治疗计划制定以及术式选择等关键问题,旨在探讨牙保存相关上颌窦底提升术在治疗上颌后牙牙髓源性上颌窦炎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为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为进一步规范其临床操作路径和制订多学科联合管理策略打下坚实的基础。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牙齿漂白技术的临床应用策略
    张敏, 李继遥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4, 51 (3): 249-255.   DOI: 10.7518/gjkq.2024045
    摘要2047)   HTML134)    PDF(pc) (2525KB)(1254)    收藏

    牙齿漂白技术是微创治疗牙齿着色的有效方法之一。漂白技术实施简单,但是临床应用中颇具挑战性。术前进行充分的医患沟通和评估,根据病因和难度制定个性化方案,对于治疗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有计划地防控,是治疗取得成功的关键。本文结合文献回顾和笔者的临床体会,对活髓牙漂白技术的临床策略进行探讨,以期为着色牙的漂白治疗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浅谈正畸临床矫治新技术——球托止动定位轻力5s系统
    贺红, 吉利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4, 51 (2): 125-136.   DOI: 10.7518/gjkq.2024032
    摘要1908)   HTML145)    PDF(pc) (7241KB)(2411)    收藏

    达成精确的转矩表达和稳定的支抗控制是正畸治疗的关键因素,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口腔健康与矫治感受的重视程度日益增长,球面自锁托槽(球托)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这两个方面的需求。球面自锁托槽的球面结构可以降低因佩戴矫治器而引起口腔溃疡的概率,并能减少生物膜附着,降低牙龈和牙周疾病的发生概率。与方形托槽相比,球面自锁托槽的脱落率降低了95%。止动定位系统是球面自锁托槽的核心创新点,主要由螺纹系统、螺丝系统和弓丝系统组成。得益于止动定位系统,球面自锁托槽可以去除余隙角,精准表达转矩,使用止锁螺丝时可增强支抗稳定性。止动定位系统搭配了3种特制的细方丝(0.152 4 mm×0.635 0 mm、0.203 2 mm×0.584 2 mm、0.254 0 mm×0.558 8 mm),用轻力排齐的同时可以表达转矩,控制牙根。球托矫治器以黏膜刺激小、脱落率低、转矩表达精准、支抗保有率高、细方丝轻力矫治等特点引起了广泛关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无牙颌患者种植治疗修复空间与修复方式的选择策略
    汤春波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4, 51 (1): 1-9.   DOI: 10.7518/gjkq.2024001
    摘要797)   HTML119)    PDF(pc) (5803KB)(1538)    收藏

    无牙颌患者在种植修复的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患者建𬌗后的修复空间能否足够容纳种植义齿上部结构和修复体,根据修复空间选择合适的修复方式。目前存在的困难在于临床上对修复空间的评估尚无统一的标准。当口内的修复空间与修复体设计不匹配时,会出现种植义齿的机械或生物学并发症。本文综述并明确了无牙颌患者垂直高度和水平关系的评估方法,介绍了相应的无牙颌种植修复方式的临床决策。本文推荐:在无牙颌患者种植治疗之前,记录天然牙或旧义齿保留的正确的颌位关系;使用数字化技术,获得患者口腔颌面部完整的数字化信息,从而构建出三维虚拟牙科患者模型;根据测量得出的垂直修复空间和水平关系,设计以功能和美学为导向的种植修复方案。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部分断冠粘接术在儿童恒前牙复杂冠根折中的初步应用
    吴礼安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3, 50 (6): 623-631.   DOI: 10.7518/gjkq.2023099
    摘要670)   HTML125)    PDF(pc) (4562KB)(1813)    收藏

    复杂冠根折是牙外伤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类型,涉及牙体、牙髓和牙周组织损伤,临床上常用治疗方法包括正畸牵引、外科牵引、意向再植和断冠粘接术等。这些方法能够比较有效地保存患牙,但需要先拔出冠部断端,暴露龈下断面,然后再行粘接修复,可能会导致外伤牙冠根比不协调或牙周问题,给远期疗效带来挑战。近期,笔者尝试冠部断端非拔出技术联合部分断冠粘接术,即保留冠部断端不予拔出,仅沿龈上折裂线和龈下折裂线(髓腔侧)进行粘接,而龈下折裂线(牙周侧)不做处理,旨在简化操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牙周组织的二次损伤,降低牙周并发症的可能,短期内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但粘接强度和远期疗效尚有待观察与评估。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关于颌位调整方法的思考和改进
    刘洋,尹德强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3, 50 (5): 499-505.   DOI: 10.7518/gjkq.2023084
    摘要2141)   HTML129)    PDF(pc) (5509KB)(1358)    收藏

    咬合与颌位二者相互关联,处在不断变化的平衡状态中。咬合改变,可以导致颌位改变;反之亦然。临床工作中,既有可能因为改变咬合而导致口颌系统的平衡状态被打破,出现各种相应的临床表现;也有可能通过调改颌位,重建口颌系统的功能平衡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因为工具的局限性,传统调整干预颌位的方法有较大的系统误差,操作难度大,临床治疗效果不稳定。借助数字化技术构建患者个性化的口颌面部精细咬合模型,并以此为基础调整颌位和咬合关系,可以消除传统面弓架系统的系统误差,实现精准调控,改善临床疗效,提高工作效率。此外,数字化降低了技术门槛,实现了临床操作流程标准化,方案设计远程化;是未来开展远程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基于循证实践的Ⅱ类洞复合树脂修复的操作要点
    薛晶, 杨静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3, 50 (4): 375-387.   DOI: 10.7518/gjkq.2023061
    摘要1703)   HTML258)    PDF(pc) (1071KB)(2488)    收藏

    邻面龋是临床上的常见问题,对后牙邻面龋备洞后行Ⅱ类洞修复是临床日常性操作,复合树脂充填修复已成为Ⅱ类洞修复的首选方式。随着复合树脂、粘接技术和成形工具的发展,Ⅱ类洞复合树脂修复的理念与技术已出现很多新的进展,本文基于近期的文献证据,从受力分析、术区隔离、窝洞预备、护髓处理、成形系统的选择与放置、粘接方案、充填方案以及修形与抛光8个方面对Ⅱ类洞复合树脂修复操作要点进行阐述,为Ⅱ类洞复合树脂修复临床实践提供循证医学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牙保存相关上颌窦底提升术的生物学基础
    黄定明, 张岚, 满毅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3, 50 (3): 251-262.   DOI: 10.7518/gjkq.2023048
    摘要2162)   HTML250)    PDF(pc) (4497KB)(1320)    收藏

    上颌后牙缺失需行种植修复时,如果骨量不足,临床上常规采取上颌窦底提升术进行骨增量,以满足种植体初期稳定性的要求。上颌后牙的根管系统非常复杂,出现牙髓根尖周疾病时,根管治疗有可能无法彻底控制根管内感染,治疗后仍可能再度发生慢性根尖周病变。上颌牙、牙槽骨、上颌窦解剖位置及其功能关系紧密,笔者将其命名为“上颌牙-牙槽骨-上颌窦复合体”。当上颌后牙发生慢性根尖周病变时,牙根进入上颌窦内或者病变扩散至上颌窦可形成牙源性上颌窦炎。采用显微根尖手术治疗这类患牙时,常通过上颌窦底提升术建立手术入路。笔者将这种为治疗牙源性上颌窦炎并保存疑难根尖周病患牙而采取的显微根尖手术联合上颌窦底提升术命名为“牙保存相关上颌窦底提升术”。该技术与牙种植相关上颌窦底提升术不同,是一种全新的治疗术式。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分析,结合临床开展该技术的经验和认识,从解剖学、病因学和病理学三方面阐述了该技术的生物学基础:上颌牙-牙槽骨-上颌窦复合体是该技术的解剖学基础,牙源性感染引起上颌窦疾病是其病因学基础,根尖周术区和上颌窦黏骨膜的感染性炎症反应是其病理学基础。本文详细解析上述三方面生物学基础,为牙保存相关上颌窦底提升术临床术式的设计、诊治流程的规范和诊疗路径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游离皮瓣修复术的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李春洁, 毕小琴, 朱桂全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3, 50 (2): 127-137.   DOI: 10.7518/gjkq.2023040
    摘要3260)   HTML238)    PDF(pc) (4798KB)(2704)    收藏

    快速康复理念对于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十分必要,特别是针对手术并发症较多的接受了游离皮瓣修复术的患者尤其重要。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游离皮瓣修复术的快速康复中,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部分文献回顾及笔者在临床实践中的经验进行总结,包括气道管理、出血控制、术后感染预防、游离皮瓣修复术相关的手术并发症预防以及口腔颌面部功能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供相关医务人员参考,以期提高患者术后恢复速度,加强快速康复理念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游离皮瓣修复术中的应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主编寄语-石冰
    石冰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3, 50 (1): 1-1.  
    摘要457)   HTML72)    PDF(pc) (1104KB)(744)    收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单侧微小型唇裂手术方案与规范化建议
    李精韬, 石冰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3, 50 (1): 3-9.   DOI: 10.7518/gjkq.2023001
    摘要931)   HTML102)    PDF(pc) (1757KB)(847)    收藏

    单侧微小型唇裂尽管畸形程度较轻,但仍有可能涉及鼻唇皮肤、肌肉、黏膜及软骨等多组织类型异常。目前,微小型唇裂整复尚无标准化治疗方案,针对同一畸形特征的手术技术选择较多,术者在手术设计时常常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和自由度。临床个体化治疗绝不等同于随意的手术技术组合,必须发展出规范化的设计思路。达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全面理解不同手术操作的技术特点。本文在全面梳理单侧微小型唇裂整复手术入路、肌肉重建、鼻畸形整复等关键操作的技术选择基础上,针对规范化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出建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美学区种植骨增量与邻牙慢性根尖周病的联合治疗策略(下):临床诊治流程及实践病例
    满毅, 黄定明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2, 49 (6): 621-632.   DOI: 10.7518/gjkq.2022096
    摘要1240)   HTML156)    PDF(pc) (7988KB)(1396)    收藏

    种植相关治疗术区合并邻牙慢性根尖周病变时,邻牙的根尖周感染可能成为潜在的感染源引起治疗失败。笔者提出了邻牙显微根尖外科手术与种植相关治疗同期完成的联合治疗模式,既保证了种植相关治疗的早期安全性,也确保了口腔治疗远期效果的可预测性,这似乎是一种更具成本效益的治疗策略。本文将针对这一新的联合治疗策略制订临床应用的诊治流程及其临床实践的病例。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美学区种植骨增量与邻牙慢性根尖周病的联合治疗策略(上):应用基础及适应证
    满毅, 黄定明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2, 49 (5): 497-505.   DOI: 10.7518/gjkq.2022084
    摘要1427)   HTML199)    PDF(pc) (4260KB)(2072)    收藏

    在口腔种植治疗的临床实践中,种植相关治疗术区骨量不足同时合并邻牙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现象特殊而又普遍,邻牙慢性根尖周炎可成为骨增量手术中潜在的感染源而引起早期治疗失败/或延伸至种植体根尖周引起逆行性种植体周炎。不同于传统分科诊疗的模式,笔者基于两个学科的发展基础,提出了邻牙显微根尖手术与种植相关治疗同期完成的联合治疗新模式。目的是在实施种植相关手术同期消除邻牙潜在感染源;同时根尖手术中保留的自体骨可以避免种植相关骨增量手术中开辟第二术区取骨,大大提高了手术效率,并进一步减小了患者创伤,节省了医疗费用。本文针对这一新的联合治疗策略的应用基础及临床适应证进行探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基于治疗方案和牙移动方式的无托槽隐形矫治难度评估
    赵志河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2, 49 (4): 373-379.   DOI: 10.7518/gjkq.2022082
    摘要1274)   HTML210)    PDF(pc) (885KB)(1602)    收藏

    建立基于治疗方案和牙移动方式的错𬌗畸形无托槽隐形矫治难度评估原则,对提高我国隐形矫治水平和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分配有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错𬌗畸形是三大口腔疾病之一,我国的正畸医疗资源需求巨大。过去以传统的固定矫治技术为主,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进步,隐形矫治的需求逐年增大。如何在术前合理评估错𬌗畸形无托槽隐形矫治方案的实施难度,辅助方案设计决策,促进正畸分级医疗,已成为口腔正畸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笔者将隐形矫治难度评估的研究进展及笔者的临床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基于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材料力学特点,遵循临床医师主导方案设计的原则,探讨拔牙病例和非拔牙病例在矢状向、垂直向、水平向三维方向的难度评估要点以及其他影响矫治难度的因素。希望本文能够引导我国无托槽隐形矫治的临床诊疗,促进建立科学规范的分级诊疗,吸引更多医师和研究者参与到隐形矫治的创新工作中,促进我国隐形矫治学术与技术水平的进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伴扁桃体肥大类错𬌗畸形儿童早期矫治的临床诊疗策略
    贺红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2, 49 (3): 249-254.   DOI: 10.7518/gjkq.2022056
    摘要2114)   HTML355)    PDF(pc) (1109KB)(2908)    收藏

    腺样体/扁桃体肥大是儿童上气道阻塞相关牙颌面畸形的常见病因,由此引起的睡眠打鼾、张口呼吸、睡眠不宁等临床症状已日益为患儿家长所重视。由于腺样体/扁桃体肥大不仅可能导致患儿出现突面或凹面畸形,还可能造成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因此临床诊疗往往需要多学科协作。目前,国内外研究对儿童腺样体肥大相关的Ⅱ类错𬌗畸形关注度较高,而对扁桃体肥大相关的Ⅲ类错𬌗畸形缺乏足够认识。本文结合文献回顾和笔者的临床体会,对以扁桃体肥大为主要特征的儿童Ⅲ类错𬌗畸形临床诊疗策略进行探讨,以期为正畸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人工智能正颌外科的探索与临床初步应用
    罗恩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2, 49 (2): 125-131.   DOI: 10.7518/gjkq.2022041
    摘要1410)   HTML250)    PDF(pc) (20714KB)(1562)    收藏

    正颌外科手术是牙颌面畸形最常用的治疗方式。目前正颌外科已经普遍进入数字化阶段,但存在人工操作流程繁杂,重复性劳动比例高、效率低、耗时长,人工设计错误率高等问题。人工智能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和研究前沿。本课题组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立算法模型,开发出一套可以应用于牙颌面畸形患者临床诊断及手术方案设计的系统,并进行相关临床试验验证其临床使用可行性和准确性,期望其可以应用于临床辅助专科医生的诊疗工作。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修复治疗相关的牙周问题考量
    曹正国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2, 49 (1): 1-11.   DOI: 10.7518/gjkq.2022001
    摘要2140)   HTML460)    PDF(pc) (22682KB)(2823)    收藏

    牙周与修复之间的学科相关性一直广受口腔医生的关注和讨论。健康而稳定的牙周状况是获得修复治疗成功和疗效长期稳定的必要前提条件,在修复治疗的前、中、后均应受到密切关注。与此同时,牙周相关的软硬组织缺陷、美观及失牙问题又需要通过修复来解决。因此,修复治疗相关的牙周考量临床意义重大。本文对修复治疗的牙周准备与健康维持、修复治疗对牙周健康的影响以及牙周与种植相关关系3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对口腔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