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49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2-07-01 上一期    下一期
    专家笔谈
    基于治疗方案和牙移动方式的无托槽隐形矫治难度评估
    赵志河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2,49 (4):  373-379.  DOI: 10.7518/gjkq.2022082
    摘要 ( 1061 )   HTML ( 180 )   PDF(pc)(885KB) ( 864 )   收藏

    建立基于治疗方案和牙移动方式的错𬌗畸形无托槽隐形矫治难度评估原则,对提高我国隐形矫治水平和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分配有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错𬌗畸形是三大口腔疾病之一,我国的正畸医疗资源需求巨大。过去以传统的固定矫治技术为主,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进步,隐形矫治的需求逐年增大。如何在术前合理评估错𬌗畸形无托槽隐形矫治方案的实施难度,辅助方案设计决策,促进正畸分级医疗,已成为口腔正畸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笔者将隐形矫治难度评估的研究进展及笔者的临床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基于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材料力学特点,遵循临床医师主导方案设计的原则,探讨拔牙病例和非拔牙病例在矢状向、垂直向、水平向三维方向的难度评估要点以及其他影响矫治难度的因素。希望本文能够引导我国无托槽隐形矫治的临床诊疗,促进建立科学规范的分级诊疗,吸引更多医师和研究者参与到隐形矫治的创新工作中,促进我国隐形矫治学术与技术水平的进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牙发育专栏
    时钟基因在牙齿发育中表达分布与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赵曼竹,宋锦璘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2,49 (4):  380-385.  DOI: 10.7518/gjkq.2022057
    摘要 ( 370 )   HTML ( 26 )   PDF(pc)(1758KB) ( 203 )   收藏

    时间生物学的出现将生命科学研究由静态思维转向了动态思维。近年来时钟基因在口腔医学领域,尤其是牙齿发育中的调控作用与机制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生物节律在牙齿硬组织中留下的痕迹包括釉柱横纹、芮氏线、牙本质冯·埃布纳线等,但时钟基因如何参与牙齿硬组织的生成调控及其分子机制仍未被完全揭示,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目前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时钟基因在牙发育过程中的动态表达规律和在牙齿硬组织矿化生成过程中的作用与机制,本文就时钟基因在牙齿发育中的表达分布特点、调控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原发性牙齿萌出障碍病因的研究进展
    查蕴宸,张佳佳,孔卫东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2,49 (4):  386-391.  DOI: 10.7518/gjkq.2022072
    摘要 ( 1011 )   HTML ( 164 )   PDF(pc)(796KB) ( 989 )   收藏

    原发性牙齿萌出障碍(PFE)是一种导致牙列开𬌗的罕见病,无明显局部和全身因素,主要与牙齿的萌出机制异常有关。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PFE的病因学开展了大量研究,本文就PFE的可能病因及其相关假说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微生物专栏
    变异链球菌与白色念珠菌相互作用在龋病发生中的研究进展
    李姗姗,杨芳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2,49 (4):  392-396.  DOI: 10.7518/gjkq.2022039
    摘要 ( 439 )   HTML ( 30 )   PDF(pc)(756KB) ( 163 )   收藏

    口腔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口腔疾病的发生至关重要。变异链球菌和白色念珠菌是幼儿龋病常见的致龋微生物。两种微生物之间可通过葡糖基转移酶、蔗糖、SigX因子、群体感应信号分子法尼醇、化合物代谢等多种方式相互协同或者拮抗致龋。本文主要综述了二者的致龋机制、在生物膜中的协同和抑制作用以及混合生物膜抗菌疗法如抗菌剂、化合物、光动力疗法等。从生物膜角度阐释两种微生物与龋病发生的关系以及抑制生物膜活性的方法,为开发龋病治疗新策略提供了新视角。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牙龈卟啉单胞菌在阿尔兹海默症发生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王冠儒,冯强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2,49 (4):  397-403.  DOI: 10.7518/gjkq.2022074
    摘要 ( 747 )   HTML ( 88 )   PDF(pc)(1661KB) ( 474 )   收藏

    牙周炎是中老年人群高发的口腔疾病,与阿尔兹海默症的发病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表明,牙周炎的主要致病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可能是阿尔兹海默症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阿尔兹海默症部分患者的脑脊液和血清中可检测到牙龈卟啉单胞菌的DNA或特异性抗体。动物实验显示牙龈卟啉单胞菌或其毒性因子,如脂多糖、牙龈蛋白酶、肽基精氨酸脱亚胺酶等,可以使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降低。牙龈卟啉单胞菌通过释放多种炎性介质,干扰宿主的免疫功能,引起一系列免疫炎症反应而破坏宿主神经细胞的功能。本文对牙龈卟啉单胞菌在阿尔兹海默症病因学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梳理,为全面认识阿尔兹海默症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掺锌生物活性玻璃纳米颗粒对复合树脂力学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王路明,曹潇,仵琳悦,李蕴聪,雷波,牛林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2,49 (4):  404-411.  DOI: 10.7518/gjkq.2022063
    摘要 ( 412 )   HTML ( 19 )   PDF(pc)(1560KB) ( 314 )   收藏

    目的 制备具有生物活性的掺锌活性玻璃纳米颗粒(Zn@BGN)并利用其对复合树脂进行改性,研究Zn@BGN对改性复合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溶胶-凝胶模板法制备3种不同掺锌比例的Zn@BGN,通过体外生物活性实验筛选适宜的掺锌比例。将Zn@BGN分别以质量分数为10%、15%、20%的添加比例制备3组改性复合树脂实验组,以未改性复合树脂作为对照组,利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及显微硬度仪测试挠曲强度(FS)、径向拉伸强度(DTS)、压缩强度和维氏硬度等力学性能。结果 溶胶-凝胶模板法制备的Zn@BGN呈现为较规则的直径约150 nm的球形颗粒,单分散性良好。当Zn@BGN中掺锌质量分数为1.6%时,生物活性良好。3组改性复合树脂实验组中,当Zn@BGN添加质量分数为10%和15%时,与对照组相比,力学性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当Zn@BGN添加质量分数为20%时,FS和DT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溶胶-凝胶模板法可制备出粒径大小均匀、单分散性良好且生物活性优异的Zn@BGN。当Zn@BGN添加质量分数为15%时,改性复合树脂的力学性能不受影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复合树脂及复合体对成骨细胞毒性及成骨向分化的影响
    张静怡,李丹薇,孙宇,雷雅燕,刘涛,龚瑜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2,49 (4):  412-419.  DOI: 10.7518/gjkq.2022068
    摘要 ( 388 )   HTML ( 30 )   PDF(pc)(3559KB) ( 159 )   收藏

    目的 通过观察口腔修复材料复合树脂、复合体对成骨细胞毒性及成骨向分化的影响,探索修复牙根缺损的新方法。方法 建立小鼠成骨细胞前体细胞(MC3T3-E1)体外成骨诱导实验模型,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CCK-8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检测、划痕实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茜素红染色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比较两种材料对MC3T3-E1细胞的生物学影响。结果 MC3T3-E1细胞在两种材料上黏附良好;复合树脂浸提液对MC3T3-E1表现出稍高的细胞毒性,但其可促进细胞迁移,上调骨钙素(OCN)、骨桥蛋白(OPN)、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和Ⅰ型胶原蛋白(COL-1)mRNA的表达,而复合体浸提液显著抑制了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P<0.05)。结论 轻微的细胞毒性并不会显著影响成骨细胞黏附生长于复合树脂和复合体材料上,两种生物材料不会影响成骨细胞的正常分化,初步体现了骨性替代材料的基本性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海口地区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中央根管发生率及相关因素
    吴文智,冯达兴,陈垂壮,周丽鹃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2,49 (4):  420-425.  DOI: 10.7518/gjkq.2022020
    摘要 ( 807 )   HTML ( 55 )   PDF(pc)(1214KB) ( 228 )   收藏

    目的 评估海口地区人群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中央根管(MMCs)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1 032例患者的1 964颗下颌第一恒磨牙锥形束CT的影像资料,观察其近中根管的形态特点,统计MMCs的发生率,收集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民族、居住环境、牙位、近颊(MB)-近舌(ML)根管口间距、根管峡区(RCIs)等信息,并对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海口地区人群下颌第一恒磨牙MMCs发生率为22.3%,以附加型(3-2)为主(63.8%),RCIs发生率为5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0岁(OR=2.667,95%CI:1.185~6.004),居住城市(OR=1.456,95%CI:1.036~2.048),合并RCIs (OR=3.808,95%CI:1.353~10.718),MB-ML根管口间距<3 mm(OR=3.374,95%CI:1.168~9.741),均是第一恒磨牙发生MMC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海口地区第一恒磨牙MMCs发生率较高。年龄≤40岁、居住城市、合并RCIs、MB-ML根管口间距<3 mm均是第一恒磨牙发生MMCs的独立危险因素。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以正中关系为中心、面部美学及修复为导向的数字化无牙颌种植修复1例
    雒琪玥,柳叶语,罗依麟,满毅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2,49 (4):  426-431.  DOI: 10.7518/gjkq.2022075
    摘要 ( 501 )   HTML ( 38 )   PDF(pc)(2167KB) ( 341 )   收藏

    本文提出一种无牙颌种植修复的数字化流程。使用三维(3D)打印的个别托盘和哥特式弓获取与患者软组织最佳匹配的印模及正中关系记录。将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容积数据、印模数据和3D面部扫描数据叠加后,用颅面硬组织、口内软组织和口外面部轮廓创建一个3D虚拟患者。在3D虚拟患者的指导下,以正确的正中关系和数字化微笑设计进行虚拟排牙。所有数据可以在2次临床就诊中采集完成,从而在第3次就诊完成种植手术及临时修复,实现可预测的功能和美学修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牙周炎相关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周佳佳,赵蕾,徐欣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2,49 (4):  432-440.  DOI: 10.7518/gjkq.2022055
    摘要 ( 433 )   HTML ( 38 )   PDF(pc)(787KB) ( 488 )   收藏

    牙周炎是由微生物、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发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宿主基因多态性可影响宿主固有免疫的水平,调控微生物群落组成与结构,在牙周炎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有重要作用。牙周炎遗传易感性的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与牙周炎发生发展有关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代谢调节因子以及与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反应相关的蛋白质的单核苷酸多态性。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成为研究牙周炎遗传变异的有效策略,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进一步采用新的统计学方法深入挖掘牙周炎的遗传学机制。本文围绕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在牙周炎遗传易感性领域的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从易感基因角度为牙周炎高危人群的重点防治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维生素D与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关系的研究进展
    戢晓,朱桂全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2,49 (4):  441-447.  DOI: 10.7518/gjkq.2022081
    摘要 ( 736 )   HTML ( 96 )   PDF(pc)(750KB) ( 523 )   收藏

    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RONJ)是抗骨吸收药物和抗血管生成药物使用过程中或使用后出现的一种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颌骨坏死。MRONJ的危险因素众多,但确切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维生素D与口腔健康乃至全身健康都密切相关,近年来,维生素D与MRONJ的关系逐渐受到关注。MRONJ的发生可能与维生素D缺乏有关,MRONJ的高危人群与维生素D水平缺乏的人群存在重合现象,MRONJ的发病机制可能涉及相关药物和维生素D缺乏相互作用导致的机体骨钙平衡失调和免疫功能受损。补充维生素D可能是防治MRONJ的有效手段。本文就维生素D与MRONJ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化导板在埋伏多生牙拔除中的应用
    庞瑜,刘显,王了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2,49 (4):  448-452.  DOI: 10.7518/gjkq.2022073
    摘要 ( 930 )   HTML ( 151 )   PDF(pc)(762KB) ( 780 )   收藏

    多生牙是常见需要拔除的额外牙。对于埋伏多生牙而言,如何在术中快速、精确定位,实现高效、安全、微创拔除一直是临床需要攻克的难题。影像学、数字化技术和材料学的发展为精准微创拔除该类牙齿提供了可能。基于患者的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影像和计算机三维模型,利用数字化手段设计和制作的导板作为“桥梁”直接将手术设计方案应用到真实手术中,可极大地缩短手术时间,减小手术创伤,降低手术风险。本文结合现有导板辅助拔除埋伏多生牙的文献,就数字化导板的原理、应用现状作一综述,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唇腭裂患者鼻通气功能的研究进展
    黄艺璇,石冰,李精韬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2,49 (4):  453-461.  DOI: 10.7518/gjkq.2022062
    摘要 ( 349 )   HTML ( 21 )   PDF(pc)(837KB) ( 345 )   收藏

    先天性唇腭裂畸形影响患者颌面部包括呼吸在内的诸多重要生理功能。然而,现行的序列治疗关注重点集中在外观、语音及咬合功能的恢复,治疗内容往往缺乏对鼻通气功能的考量。事实上,唇腭裂患者的鼻通气道存在显著的结构异常,鼻通气功能情况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在明确唇腭裂患者鼻通气相关结构异常的基础上,综述序列治疗各项内容对鼻通气功能的影响规律,介绍常用鼻通气功能的评估手段,并针对如何更好地将鼻通气功能考量纳入唇腭裂治疗方案设计提供建议和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光热治疗在口腔鳞状细胞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赵卓平,辛鹏飞,高阳,张彩凤,张宽收,刘青梅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2,49 (4):  462-470.  DOI: 10.7518/gjkq.2022044
    摘要 ( 730 )   HTML ( 52 )   PDF(pc)(846KB) ( 630 )   收藏

    目前,对于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临床应用和研究较多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传统热疗、基因疗法、免疫疗法和光动力疗法(PDT)等,但治疗效果有限并伴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光热治疗(PTT)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通过光热效应选择性杀伤癌细胞,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近红外光(NIR)具有良好的组织穿透性,光热转换剂(PTCA)具有可修饰性和选择性,它们是光热治疗的两大要素。通过构建纳米载体平台,PTT可协同增强其他治疗手段的疗效并降低不良反应。本文对OSCC的治疗现状、PTT的光热转换原理及在OSCC的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PTT在OSCC中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Nod样受体家族嘌呤结构域3炎症小体在口腔黏膜病中的研究进展
    陈思婷,钟雄,孟文霞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2,49 (4):  471-475.  DOI: 10.7518/gjkq.2022069
    摘要 ( 276 )   HTML ( 18 )   PDF(pc)(658KB) ( 273 )   收藏

    Nod样受体家族嘌呤结构域3(NLRP3)炎症小体作为一种胞浆大分子蛋白复合物,可识别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及多种危险信号,在机体免疫系统中抵抗病原体入侵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还可通过活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诱导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18释放,引起炎症反应。以往的研究已证实NLRP3炎症小体在自身免疫病和感染性疾病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心血管感染等,然而目前关于NLRP3炎症小体在口腔黏膜病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简要总结NLRP3炎症小体与常见的口腔黏膜病(如口腔扁平苔藓、复发性阿弗他溃疡、自身免疫性大疱类疾病等)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为NLRP3炎症小体在口腔黏膜病方面的深入研究及其应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孔硅酸钙纳米材料在牙体牙髓及颅颌面修复领域的研究进展
    张曦丹,孙吉宇,付馨靓,甘雪琦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2,49 (4):  476-482.  DOI: 10.7518/gjkq.2022067
    摘要 ( 523 )   HTML ( 12 )   PDF(pc)(729KB) ( 307 )   收藏

    介孔硅酸钙纳米材料(MCSN)是近年来基于传统硅酸钙生物活性材料研发出的新型生物活性材料,具有良好的介孔结构和纳米级粒子直径,具备优秀的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抗菌性、载药缓释性等生物学性能,还可以通过功能化金属元素修饰对其进行改性,在口腔医学领域具有极大的潜力。MCSN对常见的口腔致病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性,可以渗入到牙本质小管中,促进牙体硬组织再矿化,在牙体牙髓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此外,MCSN相关的复合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成骨活性和改性潜能,在颅颌面修复领域具有广大的应用潜力。本文对MCSN的生物学性能以及在牙体牙髓及颅颌面修复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为未来研究方向提供参考及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乳牙牙髓干细胞在口腔组织再生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李佩,林凌,赵玮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2,49 (4):  483-488.  DOI: 10.7518/gjkq.2022045
    摘要 ( 540 )   HTML ( 32 )   PDF(pc)(722KB) ( 529 )   收藏

    乳牙牙髓干细胞(SHED)是从脱落乳牙残留牙髓中提取的一种牙源性干细胞,其容易获取、储存和培养,并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等优异性能,与其他间充质干细胞相比优势明显。新近研究中,运用SHED的干细胞治疗已经在多种口腔组织再生修复中获得良好的疗效。本文阐述了SHED的干性维持与分化调控及其在干细胞治疗中的优势,并针对SHED在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再生、牙周组织再生、骨再生、神经保护和免疫调节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泌体复合支架用于口腔组织工程的研究进展
    蔡超莹,陈学鹏,胡济安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2,49 (4):  489-496.  DOI: 10.7518/gjkq.2022060
    摘要 ( 656 )   HTML ( 36 )   PDF(pc)(765KB) ( 253 )   收藏

    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美观与功能,有效修复缺损是当前临床工作的重点。口腔组织工程通过支架、生长因子及干细胞等的应用,实现了组织再生与功能重建。干细胞与支架的复合材料以其良好的再生性能广泛应用于口腔组织再生,但干细胞生物相容性差、可用率低,存在临床应用瓶颈。外泌体相较于干细胞免疫原性低、产量高,有望代替干细胞应用于临床。日益丰富的支架材料与结构可有效保护并递送外泌体到达靶组织。目前,有关外泌体复合支架应用的研究覆盖了颌骨、关节软骨、牙髓及牙周组织再生。本文就外泌体复合支架在口腔颌面部组织再生中的研究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