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49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2-05-01 上一期    下一期
    专家笔谈
    伴扁桃体肥大类错𬌗畸形儿童早期矫治的临床诊疗策略
    贺红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2,49 (3):  249-254.  DOI: 10.7518/gjkq.2022056
    摘要 ( 1789 )   HTML ( 333 )   PDF(pc)(1109KB) ( 1564 )   收藏

    腺样体/扁桃体肥大是儿童上气道阻塞相关牙颌面畸形的常见病因,由此引起的睡眠打鼾、张口呼吸、睡眠不宁等临床症状已日益为患儿家长所重视。由于腺样体/扁桃体肥大不仅可能导致患儿出现突面或凹面畸形,还可能造成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因此临床诊疗往往需要多学科协作。目前,国内外研究对儿童腺样体肥大相关的Ⅱ类错𬌗畸形关注度较高,而对扁桃体肥大相关的Ⅲ类错𬌗畸形缺乏足够认识。本文结合文献回顾和笔者的临床体会,对以扁桃体肥大为主要特征的儿童Ⅲ类错𬌗畸形临床诊疗策略进行探讨,以期为正畸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干细胞和再生医学专栏
    牙源性干细胞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蔡韵竹,朱姝,刘尧,陈旭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2,49 (3):  255-262.  DOI: 10.7518/gjkq.2022043
    摘要 ( 549 )   HTML ( 36 )   PDF(pc)(831KB) ( 326 )   收藏

    神经系统疾病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外周神经系统疾病,如脊髓损伤、阿尔茨海默症、脑卒中、慢性脑缺血和坐骨神经损伤等,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成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新策略。牙源性干细胞来源于胚胎神经嵴,与神经组织同源。与其他组织来源的干细胞相比,具有容易获得、取材损伤小和免疫排斥反应低等特点。本文就牙源性干细胞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组织修复与再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编码RNA调控牙囊干细胞成骨分化的研究进展
    洪娅娅,陈学鹏,姒蜜思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2,49 (3):  263-271.  DOI: 10.7518/gjkq.2022029
    摘要 ( 471 )   HTML ( 33 )   PDF(pc)(803KB) ( 259 )   收藏

    牙槽骨缺损的再生治疗一直是口腔领域亟待攻克的难点。牙周组织工程技术的出现为解决牙槽骨缺损提供了新思路,其中良好的种子细胞是实现组织再生的关键要素。牙囊干细胞(DFSC)具有成骨分化潜能,且易于获取和保存,是极具开发前景的种子细胞。DFSC成骨分化过程涉及复杂的基因调控,其中非编码RNA(ncRNA)作为一类从DNA转录而来但不编码蛋白质的功能性RNA,已被证实可在表观遗传水平、转录水平及转录后水平参与调控干细胞成骨分化。探索ncRNA在DFSC成骨分化调控网络中的角色和作用机制,可为组织再生提供新的治疗策略。本文就DFSC成骨分化过程中微小RNA(miRNA)、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环状RNA(circRNA)等各类ncRNA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牙髓再生中血管网络重建策略
    覃思文,廖立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2,49 (3):  272-282.  DOI: 10.7518/gjkq.2022024
    摘要 ( 688 )   HTML ( 89 )   PDF(pc)(873KB) ( 795 )   收藏

    牙髓炎是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目前常采取的治疗手段难以恢复牙髓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再生医学原理探索牙髓再生的策略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根管和牙髓腔的形态具有特殊性,牙髓组织再生的难点在于牙髓血管网络的重建。牙髓血管形成策略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两个方向:原位血管生成策略和移植物预血管化技术。本文系统分析了基于牙髓干细胞的牙髓再生中血管再生的研究成果,重点讨论了体内原位血管生成的基本原理和促进血管再生过程中的信号分子、理化因素以及细胞外囊泡的调控作用;对预血管化系统所采用的细胞来源、血管网络构建条件、凝胶支架选择与微环境的配置进行了总结和讨论;同时对目前相关预血管化技术的临床研究情况进行了归纳,并对预血管化技术在牙髓再生中血管网络重建中的可行性和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生物专栏
    难治性根尖周炎根管内及根尖外菌群的研究现状
    朱嘉妮,苏勤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2,49 (3):  283-289.  DOI: 10.7518/gjkq.2022047
    摘要 ( 1380 )   HTML ( 247 )   PDF(pc)(816KB) ( 1246 )   收藏

    难治性根尖周炎的致病因素包括根管内与根尖外的持续感染,两者的细菌种类既有联系又有差别。随着现代分子技术的发展,发现单一取样方式与传统细菌检测方法难以洞察根管中的所有细菌种类,而多种取样及检测方式的结合可更好地提高检测细菌的种类与数量。本文通过对近十年来难治性根尖周炎根管内及根尖外菌群研究文献的回顾,对不同取样方法及检测技术获得的难治性根尖周炎根管内外优势菌群的种类的比较,以及难治性根尖周炎的感染细菌来源等作一综述。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粪肠球菌与口腔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刘千溪,吴佳益,任彪,黄睿洁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2,49 (3):  290-295.  DOI: 10.7518/gjkq.2022034
    摘要 ( 676 )   HTML ( 29 )   PDF(pc)(765KB) ( 162 )   收藏

    口腔微生物不同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显著影响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粪肠球菌是口腔中常见的条件性致病菌,当免疫防御机制发生变化时,易引发感染,如难治性根尖周炎等。粪肠球菌可单独形成生物膜,并可分泌明胶酶和溶细胞素等多种物质导致感染。粪肠球菌与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放线菌属、链球菌属等常从根尖周炎、牙周炎病灶中共同检出,存在显著的相互作用关系。本文通过粪肠球菌与其他口腔的常见口腔致病菌的相互作用促进口腔相关疾病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牙周炎、根尖周炎等感染性疾病的防治策略研究提供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不同补偿间隙3D打印正颌手术𬌗板对咬合精度的影响
    马建斌,薛超然,王沛棋,李彬,白丁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2,49 (3):  296-304.  DOI: 10.7518/gjkq.2022061
    摘要 ( 572 )   HTML ( 50 )   PDF(pc)(3982KB) ( 275 )   收藏
    目的

    研究不同补偿间隙3D打印正颌手术𬌗板(OSS)对咬合精度的影响,并探讨制作OSS的最适补偿间隙。

    方法

    选取10副符合正常𬌗咬合标准的树脂模型,使用光学扫描仪获取其数字化模型,利用3D光敏树脂打印机制作树脂研究模型,扫描获取其原始咬合数字化模型。分别对每副模型设计不同补偿间隙(0.00、0.05、0.10、0.15、0.20、0.25 mm)的数字化OSS,并使用3D打印法制作实体OSS。将各副树脂研究模型的上、下牙列重新咬合于不同补偿间隙的OSS上,评估上、下牙列的实际咬合在水平向、矢状向、垂直向、俯仰、滚转、偏航6个维度上较原始咬合的偏差。

    结果

    1)使用无补偿间隙(0.00 mm)的OSS,获得的实际咬合在6个维度上均有偏差,垂直向(1.044 mm±0.181 mm)及俯仰(1.738°±0.772°)维度上的偏差最大。2)在矢状向、垂直向、俯仰、滚转维度上,随着补偿间隙的增大,实际咬合的偏差均值逐渐减小。其中在垂直向和俯仰维度上,0.15 mm组所获实际咬合的偏差分别小于0.00、0.05、0.10 mm组(P<0.01),而与0.20、0.25 mm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矢状向和滚转维度,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水平向及偏航维度,实际咬合的偏差在0.00~0.20 mm组内随着补偿间隙的增大,偏差均值逐渐减小,而0.25 mm组的实际咬合偏差较0.20 mm组增大,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设计有补偿间隙的3D打印OSS能够减小实际咬合的偏差,0.15 mm是制作OSS的最适补偿间隙。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光动力疗法辅助治疗牙周炎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
    马玉,左玉,张鑫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2,49 (3):  305-316.  DOI: 10.7518/gjkq.2022054
    摘要 ( 573 )   HTML ( 84 )   PDF(pc)(5355KB) ( 306 )   收藏
    目的

    评价光动力疗法(PDT)辅助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SRP)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SCI、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已发表的一次文献,采用布尔运算法则组合医学主题词+自由词,检索时间由建库至2020年12月,语言类型为中文或英文,同时手工检索相关期刊,获取SRP+PDT治疗牙周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利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使用 RevMan 5.3软件对被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局指标采用临床附着丧失(CAL)、探诊深度(PD)、菌斑指数(PI)、探诊出血(BOP)。

    结果

    共纳入21篇文献。Meta分析显示,使用SRP+PDT治疗的试验组在治疗1个月时,PD和BOP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SMD=-0.81,95%CI为-1.40~ -0.21,P=0.008;BOP:SMD=-0.61,95%CI为-1.05~-0.16,P=0.008);治疗3个月时,仅P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57,95%CI为-0.91~-0.23,P=0.001);治疗6个月时,CAL和P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AL:SMD=-0.46,95%CI为-0.88~-0.03,P=0.04;PD:SMD=-0.57,95%CI为-1.04~-0.11,P=0.02);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

    结论

    PDT辅助SRP可在短期(6个月)内改善CAL,减少PD,但尚无证据显示在改善PI和BOP方面,PDT辅助SRP优于单纯SRP。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3,7,8-四氯二苯二噁英诱导C57BL小鼠腭裂发病机制的研究
    罗枭,蔡生青,石冰,李承浩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2,49 (3):  317-323.  DOI: 10.7518/gjkq.2022048
    摘要 ( 399 )   HTML ( 32 )   PDF(pc)(4174KB) ( 223 )   收藏
    目的

    探究2,3,7,8-四氯二苯二噁英(TCDD)诱导的腭裂模型中对中嵴上皮细胞影响的机制。

    方法

    E12.5孕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孕鼠胃饲质量浓度为4 μg·mL-1的TCDD;对照组孕鼠胃饲蓖麻油。于E18.5在体视显微镜下检测各组腭发育情况;分别在E13.5、E14.5、E15.5取胎鼠腭部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小鼠腭部形态和蛋白酶活化受体/非典型蛋白激酶C(PAR/aPKC)复合物、β-连环蛋白的表达情况;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定量检测mRNA表达;Western blot定量检测PAR/aPKC复合物。

    结果

    TCDD组胎鼠在E18.5全部发生腭裂,对照组未见腭裂产生。RT-PCR定量检测,PAR/aPKC复合体mRNA在E13.5表达最强,E14.5、E15.5的表达减弱。β-连环蛋白在E14.5表达最强,E13.5次之,E15.5表达最弱;E13.5、E14.5 TCDD组β-连环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E15.5高于对照组(P<0.01)。Western blot检测,PAR/aPKC复合体的表达随着腭发育而降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β-连环蛋白在对照组E13.5、E14.5腭中嵴上皮细胞内呈强阳性表达。

    结论

    TCDD有可能通过干扰PAR/aPKC复合体协同β-连环蛋白参与诱导小鼠腭上皮融合异常,而导致腭裂。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多酶清洗剂控制的口腔专科器械清洗消毒模式的探索
    林洁,刘帆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2,49 (3):  324-327.  DOI: 10.7518/gjkq.2022052
    摘要 ( 463 )   HTML ( 30 )   PDF(pc)(940KB) ( 196 )   收藏
    目的

    探索口腔器械清洗消毒时常用多酶清洗剂对应的最适温度、清洗剂配置后的使用时效以及清洗剂最佳重复使用次数,以期更好地发挥多酶清洗剂的作用。

    方法

    以目前商业化普遍使用的2种多酶清洗剂为研究对象,测量其最佳工作温度、配置时间以及换液频率,探索多酶清洗剂使用的最适条件。

    结果

    2种多酶清洗剂的最适温度有一定差异,实验组1的多酶清洗剂最佳温度在55 ℃,而实验组2的多酶清洗剂处理最佳温度在50 ℃。清洗剂配置时间过长或多批次重复使用多酶清洗剂都可能导致消毒效果降低。

    结论

    控制工作温度在50~55 ℃,合理控制器械数量、在有效时间段内使用、及时更换多酶清洗剂是保障消毒效果的重要方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伴有广泛角化囊肿的多形性腺瘤1例
    翟晓静,曹石,辛文龙,曹珊,张皓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2,49 (3):  328-331.  DOI: 10.7518/gjkq.2022046
    摘要 ( 504 )   HTML ( 35 )   PDF(pc)(1932KB) ( 338 )   收藏

    多形性腺瘤是唾液腺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其组织学形态是多样性的。约25%的多形性腺瘤可伴有鳞化,而伴有广泛鳞化及角化囊肿的病例极其罕见,需要与其他囊性病变、鳞状细胞癌、黏液表皮样癌等进行鉴别。本文报道了1例伴有广泛角化囊肿形成的罕见病例,鳞化及角化囊肿成分约占多形性腺瘤的40%。最终,通过文献复习,笔者总结了伴有广泛角化囊肿的多形性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影像学检查、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牙本质发育不良Ⅰ型及其分型治疗
    雷彬,陈柯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2,49 (3):  332-336.  DOI: 10.7518/gjkq.2022030
    摘要 ( 1226 )   HTML ( 164 )   PDF(pc)(913KB) ( 837 )   收藏

    牙本质发育不良Ⅰ型(DD-Ⅰ)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牙本质形成障碍疾病,乳恒牙均可受累。该病在临床上表现为牙冠外形色泽正常,牙齿松动明显,可伴有自发性牙槽脓肿或囊肿等。影像学检查则可见牙髓腔消失或呈“新月形”牙髓残余,根短钝或无牙根等表现。关于DD-Ⅰ的发病机制已为大多数学者所研究,其临床治疗通常具有挑战性,本文对近年来DD-Ⅰ的临床分型及表现、致病基因、组织学特点、治疗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诊治该病提供一定的指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颈椎成熟法评估下颌骨骨龄的研究进展
    黎静文,周力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2,49 (3):  337-342.  DOI: 10.7518/gjkq.2022058
    摘要 ( 2038 )   HTML ( 204 )   PDF(pc)(880KB) ( 1272 )   收藏

    早期功能矫治及矫形治疗是改善下颌骨发育差异的重要手段,因而通过骨龄评估下颌骨生长高峰期,以此确定矫治开始时间具有重要意义。颈椎成熟(CVM)法是根据颈椎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形状、大小有规律性的改变来预测下颌骨生长发育时期的方法。在正畸常规检查的头颅侧位片中,颈椎形态清晰可见,采用CVM法评估骨龄方便实用,相较于手腕骨法不需患者接受额外的辐射,临床应用广泛。但该方法存在主观性大、可重复性低等问题,具有一定争议。针对这些问题已有多种改进方法,包括纳入客观指标描述颈椎形态,改进试验设计及数据分析方法,使用锥形束CT影像分析颈椎形态,采用计算机辅助定点等。本文就CVM法临床应用的支持依据、相关争议以及改进方法进行综述。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在牙周病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李归平,秦旭,朱光勋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2,49 (3):  343-348.  DOI: 10.7518/gjkq.2022059
    摘要 ( 383 )   HTML ( 35 )   PDF(pc)(704KB) ( 130 )   收藏

    牙周病是以特殊致病菌和破坏性免疫反应相互作用导致的牙周支持组织病理性吸收为特征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作为关键的能量调节因子,通过参与调节重要组织器官脂肪酸和葡萄糖的代谢,从而维持身体内环境的稳态,在代谢性疾病中已被广泛研究。AMPK也可以通过参与牙周骨代谢、免疫反应、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分泌以及细胞自噬的调节来调控牙周病的发生和发展,在牙周病发病机制中具有潜在作用,并为牙周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本文对AMPK及其在牙周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小RNA在牙周炎龈沟液中的表达差异及对牙周炎的调控机制
    钱素婷,丁玲敏,纪雅宁,林军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2,49 (3):  349-355.  DOI: 10.7518/gjkq.2022051
    摘要 ( 461 )   HTML ( 34 )   PDF(pc)(877KB) ( 304 )   收藏

    牙周炎是一种以牙周袋形成和牙槽骨吸收为特征的炎症性疾病,是40岁以上成人牙齿脱落的主要原因之一。牙周组织产生的龈沟液可以一定程度的揭示牙周的状态,其中的微小RNA(miRNA)的表达水平会根据牙周炎症的发展发生改变,可以作为牙周诊断的指标之一。miR-146a及miR-223是牙周炎进展中表达水平显著变化的miRNA,它们是目前利用龈沟液miRNA对牙周炎诊断最有潜力的生物标志物。不同miRNA可以通过调控牙周炎信号通路的不同阶段发挥作用,如通过细菌脂多糖与Toll样受体的结合、核因子κB配体信号通路及炎症因子的释放等过程调控牙周炎症进程。本文就牙周炎龈沟液中miRNA的表达差异及调控机制作一综述,以期为龈沟液miRNA准确诊断牙周炎提供新思路和新进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声影像技术分析发音时舌运动模式的研究进展
    朱孟贤,姜成惠,周广超,汪彬昺,李盛,施星辉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2,49 (3):  356-361.  DOI: 10.7518/gjkq.2022049
    摘要 ( 427 )   HTML ( 25 )   PDF(pc)(1286KB) ( 102 )   收藏

    舌是重要的发音器官之一,也是最灵活的发音器官。舌在口腔内位置、形态以及活动方式的改变,会引起共鸣腔和气流的变化,进而会影响语音的产出和质量。超声波是一种对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进行显像的影像学技术,超声因其实时成像、方便快捷、安全无辐射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归纳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对超声影像技术在发音舌运动模式研究中的应用原理、应用范围及使用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功能载荷下牙移动测量方法的研究进展
    赵喆,王富,郑秀丽,安娜,陈吉华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2,49 (3):  362-366.  DOI: 10.7518/gjkq.2022037
    摘要 ( 354 )   HTML ( 26 )   PDF(pc)(774KB) ( 147 )   收藏

    功能载荷下的牙移动是咀嚼过程中的一种基本生理特征,在维持牙弓的受力平衡,避免食物嵌塞和牙折的发生等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持续进展,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应用,功能载荷下牙移动的研究不断深入,其测量方法也在向高精度和数字化的方向靠拢。本文回顾了近年来的相关文献,从功能载荷下牙移动的生理基础、影响因素、测量方式和临床意义几个方面展开综述,以期为客观全面的描述咀嚼状态下的牙齿移动情况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管内氢氧化钙残留对根管治疗的影响
    王璐璇,侯本祥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2,49 (3):  367-372.  DOI: 10.7518/gjkq.2022018
    摘要 ( 3050 )   HTML ( 693 )   PDF(pc)(748KB) ( 3137 )   收藏

    根管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清除感染根管内的微生物。氢氧化钙具有抗菌、溶解坏死组织、抑制牙根吸收、诱导硬组织形成、不良反应少等生物学特性,因此使用氢氧化钙进行根管内封药是临床常用的感染控制方法之一。由于根管系统解剖结构复杂、氢氧化钙赋形剂及冲洗方式的影响,根管内的氢氧化钙难以完全清除。残留的氢氧化钙会降低根管充填的密闭性及牙齿的抗折性,影响根管治疗的成功率。本文将就导致氢氧化钙残留的因素、氢氧化钙残留对根管治疗的影响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