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36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9-03-20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栏目: 论著  病例报告  综述 
    论著
    纸片扩散法比较BioPure MTAD 等冲洗液抑制根管内常见菌株性能的试验研究
    于鑫1,黄云霞2,胡宁1,苏勤3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9,36 (2):  127-127~129. 
    摘要 ( 1411 )   HTML ( 21 )   PDF(pc)(131KB) ( 800 )   收藏
    目的 用纸片扩散法检测不同根管冲洗液对多种根管内常见菌株的抑菌圈,比较其体外抑菌能力。方法 固体培养基上涂布菌悬液,放无菌滤纸片,纸片上滴加0.005 mL 试验液体或蒸馏水作阴性对照。适宜条件培养后观察并测定抑菌圈大小。结果 BioPure MTAD 对多种试验菌株的抑菌圈最大,而质量分数为1.3%的次氯酸钠对多种试验菌株的抑菌圈最小,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纸片扩散法中,BioPureMTAD 对多种试验菌株均显示了良好的抑菌性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手术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水平的变化
    宁杨,付云,陈琳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9,36 (2):  130-130~132. 
    摘要 ( 1706 )   HTML ( 10 )   PDF(pc)(131KB) ( 960 )   收藏
    目的 观察牙周手术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 的影响。方法 将35 位完成牙周基础治疗的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 组,试验组接受牙周手术治疗,对照组接受牙周支持疗法。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16 周分别测量牙周探诊深度(PD)、菌斑指数(PLI)和血清TNF-α 水平。结果 同对照组相比较,试验组PD、PLI 和血清TNF-α 水平显著降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Р<0.05)。结论 牙周手术治疗能显著降低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清TNF-α 水平并改善其牙周临床指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翻瓣术及其结合拜阿蒙人工骨植入治疗重度牙周病2 年后的临床疗效
    桂和明,杜丽娟,王唯唯,雷公元,兰倩,黄洁英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9,36 (2):  133-133~136. 
    摘要 ( 2232 )   HTML ( 27 )   PDF(pc)(189KB) ( 1178 )   收藏
    目的 观察翻瓣术及其结合拜阿蒙(BAM)人工骨植入治疗重度牙周病2 年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重度牙周病患者的89 颗患牙分为A(67颗)、B(22颗)2组做基础治疗,A 组经牙周翻瓣刮治后在骨缺损区植入BAM 人工骨,B 组仅做翻瓣刮治。比较术后2 年两组患牙的临床疗效。结果 A、B 两组患牙术后6 个月牙龈出血指数均明显改善,炎症消退。术后2 年复查时,A、B 两组分别拔除患牙7 颗。2 年后治疗牙的保存率,A组为78.43%,B 组为35.00%。X 线根尖片显示,A 组骨缺损区有新骨形成,牙槽骨高度增加;B 组未见新骨形
    成,牙周袋深度和牙槽骨高度无明显改善。结论 牙周翻瓣术后植入BAM 人工骨治疗重度牙周病疗效优于单纯翻瓣刮治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无机三氧化物聚合体用于年轻恒牙根尖封闭的短期疗效观察
    姚林洁,王孜,宋光泰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9,36 (2):  137-137~139. 
    摘要 ( 1602 )   HTML ( 26 )   PDF(pc)(125KB) ( 882 )   收藏
    目的 观察无机三氧化物聚合体(MTA)一次性封闭根尖开放年轻恒牙的疗效。方法 13 颗年轻恒牙采用MTA 一次性封闭根尖开放部位,形成硬组织屏障后行流动牙胶充填根管,冠部永久性充填,术后定期复诊。结果 所有患牙在治疗后的复诊期间均无不适症状,同时原根尖周透射区局限、缩小或消失。结论 MTA 用于年轻恒牙根尖封闭的短期疗效确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鼠氟牙症分级标准的建立
    侯铁舟1,郭海燕1,陶洪2,王琳1,王帅帅1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9,36 (2):  140-140~143. 
    摘要 ( 1593 )   HTML ( 27 )   PDF(pc)(231KB) ( 1071 )   收藏
    目的 建立小鼠氟牙症分级标准。方法 将雄性ICR 小鼠48 只随机分为4 组,分别饮用含质量分数0、55、110 和220 mg/L 氟化钠的双蒸水,实验为期42 d。每天用数码相机记录并观察小鼠下切牙釉质的改变。偏振光下观察氟牙症小鼠下切牙釉质的矿化程度。结果 小鼠切牙釉质发生了透明度、混浊、白色条纹、白垩色斑和缺损等不同程度的变化,偏振光下可见实验组釉质内不同程度的低密度褐色矿化不全区,小鼠氟牙症被分为11 级。结论 建立了小鼠氟牙症11 级分级标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技术分析年轻成人快速上颌扩弓后腭部表面形态的变化
    寇波1,李爱群1,王春玲2,郑效忠3,唐伟3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9,36 (2):  144-144~147. 
    摘要 ( 1517 )   HTML ( 25 )   PDF(pc)(254KB) ( 1806 )   收藏
    目的 探讨年轻成人快速上颌扩弓后腭部表面形态的变化。方法 选择15 例年轻成人快速上颌扩弓患者为试验组,22 例替牙期快速上颌扩弓患者为对照组。扩弓前(T1期)、扩弓后(T2期)分别制取患者高精度牙颌超硬石膏模型,并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腭部表面形态的数字化模型,截取6┼6腭部表面形态轮廓线,采用Handelman 分析法进行测量分析。采用SPSS 11.0 统计软件对测量数据行统计分析。结果 1)快速上颌扩弓后腭龈缘水平宽度和腭中部宽度的增加以及腭顶宽度差两组相比较,前两项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腭顶宽度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快速上颌扩弓后上颌第一恒磨牙平面交角的减小和腭穹隆角的增加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轻成人快速上颌扩弓能够有效地扩展上颌牙弓的宽度,扩弓主要依靠上颌磨牙和牙槽骨的颊向倾斜移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5 例舌部腺样囊性癌的临床分析
    张梅1,徐忠法1,陶阳1,潘毅2,于洋3,赵文川3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9,36 (2):  148-148~151. 
    摘要 ( 1830 )   HTML ( 26 )   PDF(pc)(225KB) ( 2451 )   收藏
    目的 探讨舌部腺样囊性癌(ACC)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5 例舌部ACC 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结果 在25 例患者中,20 例行手术治疗,随访时间2~24 年,拒绝手术并失访者5 例,采用直接法统计分析3、5、10 和15 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8.95%、58.82%、28.57%和10.00%。结论 舌部ACC 不易及时确诊、肿瘤生长缓慢、易复发且伴有远处转移,故手术切除应彻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镍铬和含钛镍铬烤瓷合金的耐腐蚀性能研究
    孙平,冯剑颖,陆瑛,陈松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9,36 (2):  152-152~155. 
    摘要 ( 1522 )   HTML ( 22 )   PDF(pc)(228KB) ( 689 )   收藏
    目的 评价2 种镍铬和1 种含钛镍铬烤瓷合金试件在人工唾液中的耐腐蚀性能。方法 采用电化学极化曲线法测定2 种镍铬和1 种含钛镍铬烤瓷合金试件的自腐蚀电流密度(Icorr ) 、极化电阻(Rp)、自腐蚀电位(Ecorr ),并得出3 种合金的极化曲线。应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SEM)观察实验前后试件表面形貌变化,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Bellabond 镍铬烤瓷合金的Icorr 低于Neotitan 含钛镍铬烤瓷合金(P<0.05)及粤海镍铬烤瓷合金(P>0.05);粤海镍铬烤瓷合金Icorr 低于Neotitan 含钛镍铬烤瓷合金(P>0.05)。Bellabond 镍铬烤瓷合金的Rp 明显高于粤海镍铬烤瓷合金(P<0.05)及Neotitan 含钛镍铬烤瓷合金(P<0.05);粤海镍铬烤瓷合金试件的Rp 高于Neotitan 含钛镍铬烤瓷合金(P>0.05)。Bellabond 镍铬烤瓷合金的Ecorr 低于粤海镍铬烤瓷合金(P>0.05)及Neotitan 含钛镍铬烤瓷合金(P>0.05);Neotitan 含钛镍铬烤瓷合金的Ecorr 高于粤海镍铬烤瓷合金(P>0.05)。FSEM 显示,Bellabond 镍铬烤瓷合金表面腐蚀较粤海镍铬烤瓷合金和Neotitan 含钛镍铬烤瓷合金轻微。结论 Bellabond 镍铬烤瓷合金的耐腐蚀性较粤海镍铬烤瓷合金和Neotitan 含钛镍铬烤瓷合金优良,Neotitan含钛镍铬烤瓷合金耐腐蚀性与粤海镍铬烤瓷合金无明显差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牙科抗菌磷酸锌黏固剂的制备及其抗
    张林祺1,梁兰平1,刘双云1,杨聚才2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9,36 (2):  156-156~158. 
    摘要 ( 1838 )   HTML ( 14 )   PDF(pc)(119KB) ( 1558 )   收藏
    目的 探讨抗菌磷酸锌黏固剂的加工工艺及其抗菌性能。方法 采用研磨法将载银无机抗菌剂添加在磷酸锌黏固剂粉体中合成载银抗菌磷酸锌黏固剂。以普通磷酸锌黏固剂作为对照,进行大体观察和扫描电镜观察。然后通过细菌(变异链球菌、白假丝酵母菌、牙龈卟啉单胞菌)接种于抗菌磷酸锌黏固剂上,计算出样品的抗细菌率。结果 大体观察显示,抗菌磷酸锌黏固剂与普通磷酸锌黏固剂无明显差异。扫描电镜观察显示,抗菌磷酸锌黏固剂表面均匀散布Conval PAg-40 颗粒。抗菌磷酸锌黏固剂对变异链球菌、白假丝酵母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均有抗菌效果,且抗菌能力区别明显。结论 添加载银抗菌剂对磷酸锌黏固剂的表面结构无明显影响且具有一定的抗菌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美洛西林钠致口腔多发性血疱1 例
    梅国城,李敏,周红梅,曾昕,侯晓辉,林梅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9,36 (2):  159-159~161. 
    摘要 ( 1476 )   HTML ( 4 )   PDF(pc)(165KB) ( 1606 )   收藏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黏膜科对1 例药物性血小板减少性症(美洛西林钠相关性)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成分输血治疗,使其病愈出院。本文还就药物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易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常见药物以及口腔血疱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牙龈卟啉单胞菌致病岛研究进展
    刘静波综述 潘亚萍审校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9,36 (2):  162-162~164. 
    摘要 ( 1433 )   HTML ( 23 )   PDF(pc)(114KB) ( 1501 )   收藏
    牙龈卟啉单胞菌是重要的牙周可疑致病菌,在牙周炎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致病岛是病原微生物通过基因水平转移获得的外源性DNA 片段,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下文就牙龈卟啉单胞菌致病岛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变异链球菌密度感应系统调控变链素的研究进展
    王蔚璐综述 凌均棨审校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9,36 (2):  165-165~167. 
    摘要 ( 1568 )   HTML ( 17 )   PDF(pc)(121KB) ( 1733 )   收藏
    密度感应是指细菌根据菌群密度的变化分泌和感应信号分子-感受态调节肽(CSP),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变链素是变异链球菌合成分泌的抗菌性多肽,在菌群中可调节相关细菌的生物学行为。变异链球菌密度感应系统可调控变链素的合成和分泌,参与菌群间的交流,调控牙菌斑生物膜的稳定性。下面就近年来受密度感应系统调控的变链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变异链球菌葡聚糖结合蛋白B 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
    陈晓英综述 赵玮审校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9,36 (2):  168-168~170. 
    摘要 ( 1728 )   HTML ( 25 )   PDF(pc)(112KB) ( 1352 )   收藏
    变异链球菌是人类龋病的主要致病菌,葡聚糖结合蛋白是其重要的毒力因子之一。葡聚糖结合蛋白B在变异链球菌的致龋、维持细菌形态、发挥细胞壁生理功能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同时其N 端具有免疫原性,可应用于免疫防龋。下面就葡聚糖结合蛋白B 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致病菌在生物膜状态和浮游态中的特性比较
    张耀超综述 于丹妮审校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9,36 (2):  171-171~173,176. 
    摘要 ( 1593 )   HTML ( 25 )   PDF(pc)(130KB) ( 871 )   收藏
    在人类口腔中存在着种类繁多的天然菌群,这些细菌以牙菌斑生物膜的形式生长。菌斑生物膜作为人类龋病和牙周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有诸多代谢特点和生理现象明显不同于浮游态的细菌。下面就数种主要的口腔致病菌在生物膜状态和浮游态下的特性,如对抗菌剂的敏感性、基因表达和信号传导、耐酸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生态环境中的纳米菌与口腔疾病间的关系
    黄小庆综述 陈文霞审校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9,36 (2):  174-174~176. 
    摘要 ( 1462 )   HTML ( 23 )   PDF(pc)(106KB) ( 764 )   收藏
    纳米菌较普通细菌小100%,能产生坚硬的矿化外壳,参与结石的形成,与多种疾病有关。随着纳米菌生物学特性地不断揭示,纳米菌已经成为当今研究的一个热点。口腔生态环境中的唾液、牙表面、牙菌斑、牙石和髓石内存在着大量的纳米菌。本文在复习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就纳米菌的微生物学特性及其与口腔疾病的关系等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互养菌属与口腔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邢田综述 梅陵宣,李颂审校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9,36 (2):  177-177~179. 
    摘要 ( 1603 )   HTML ( 13 )   PDF(pc)(111KB) ( 736 )   收藏
    近年来,互养菌属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但在栖居地所有细菌组成中比例较小,大部分不能用纯培养的方法分离和纯化。该菌属显示出特殊的生理生化特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尤其是在口腔环境内。研究显示,牙周病和牙髓感染等病理状态样本中互养菌属具有较高的检出率,故怀疑其可能是口腔疾病的病原体之一。下面就互养菌属与口腔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唾液凝集素研究进展
    张岚综述 黄定明,周学东审校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9,36 (2):  180-180~182. 
    摘要 ( 1446 )   HTML ( 14 )   PDF(pc)(111KB) ( 1798 )   收藏
    唾液凝集素是一种能与细菌作用的糖蛋白,在口腔中能介导多种细菌的凝集和黏附。近年来对唾液凝集素与细菌表面蛋白的研究已越来越深入,下面就唾液凝集素的生化特性及其在细菌凝集和黏附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管再生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钟小奕综述 陈文霞审校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9,36 (2):  183-183~185. 
    摘要 ( 1483 )   HTML ( 16 )   PDF(pc)(100KB) ( 1262 )   收藏
    20 世纪80 年代末期,随着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及其相关的物理化学学科的发展,组织工程学成为口腔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催生了再生牙髓病学的诞生。下面就再生牙髓病学中的根管内血管再生的血管生成模式、血管再生在相关疾病中尤其是在牙髓疾病中的应用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牙周炎与冠心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周娜综述 陈晖审校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9,36 (2):  186-186~189. 
    摘要 ( 1622 )   HTML ( 11 )   PDF(pc)(135KB) ( 1007 )   收藏
    大量的研究表明,牙周炎与冠心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牙周炎对冠心病的影响,可能是通过牙周细菌直接激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影响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来实现的。下面就近年来牙周炎与冠心病相关性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可能相关的发病机制以及在临床实践中对冠心病的预防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乳牙根生理性吸收机制的研究进展
    王楠综述 侯爱兵审校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9,36 (2):  190-190~193. 
    摘要 ( 1748 )   HTML ( 15 )   PDF(pc)(136KB) ( 1268 )   收藏
    乳牙根的生理性吸收过程中既有牙槽骨、牙本质等的组织学改变,也有破骨细胞、破牙细胞等的细胞学改变,同时还有多种细胞因子的参与。继承恒牙的牙囊和星网状层似乎在乳牙根的吸收中起着重要作用,而继承恒牙先天性缺失的乳牙根吸收最终仍会发生,其机制目前尚不明了。下面从细胞及其分子水平就乳牙根生理性吸收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磨牙症病因的研究进展
    阎英综述 凌均棨审校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9,36 (2):  194-194~196. 
    摘要 ( 1270 )   HTML ( 18 )   PDF(pc)(102KB) ( 756 )   收藏
    磨牙症是常见的口腔副功能活动,是指咀嚼食物以外的时段内,上下牙齿相互紧咬或磨动的现象。本文就磨牙症的病因,如睡眠脑电波、咀嚼肌电、因素、颅颌面形态学和心理社会因素等研究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辅助性T 细胞1 和2 与牙周病的关系
    吴婷综述 孙钦峰,杨丕山审校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9,36 (2):  197-197~200. 
    摘要 ( 1491 )   HTML ( 10 )   PDF(pc)(147KB) ( 623 )   收藏
    CD4+ T 细胞是具有免疫活性的T 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根据其产生细胞因子的不同分为辅助性T 细胞1和2(Th1和Th2)2种亚型,Th1 和Th2 可相互调节,影响免疫应答。在一个正常的免疫应答中,Th1和Th2 是处于动态平衡的。牙周破坏常发生于局部环境中Th1 和Th2 应答的失衡。任何以Th2 主导的保护性应答和以Th1 主导的破坏性应答的平衡转变,都可成为牙周病始发和进展的危险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牙龈卟啉单胞菌与动脉粥样硬化
    吴娟综述 孙卫斌审校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9,36 (2):  201-201~204. 
    摘要 ( 1513 )   HTML ( 24 )   PDF(pc)(139KB) ( 773 )   收藏
    大量流行病学证据已经证实牙周病和动脉粥样硬化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目前的研究主要偏向于牙周病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因中的作用机制,牙周病的病原体如牙龈卟啉单胞菌是否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原体尚不清楚。本文对牙龈卟啉单胞菌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牙周上皮剩余的研究进展
    席巧玲综述 陈智,张露审校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9,36 (2):  205-205~207,210. 
    摘要 ( 1664 )   HTML ( 13 )   PDF(pc)(131KB) ( 894 )   收藏
    牙周上皮剩余作为牙周膜中的正常结构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早先认为牙周上皮剩余为非功能性细胞,但近来的研究发现牙周上皮剩余与牙周膜宽度的维持和牙骨质的形成等有关。本文就牙周上皮剩余的来源、组织结构特点、蛋白表达特征及其可能的功能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桥粒在肿瘤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
    张轶综述 李龙江审校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9,36 (2):  208-208~210. 
    摘要 ( 1882 )   HTML ( 12 )   PDF(pc)(102KB) ( 837 )   收藏
    桥粒是细胞间连接、粘连的主要分子,主要成分包括桥粒钙黏着蛋白家族、犰狳蛋白家族和血小板溶蛋白家族等。桥粒钙黏着蛋白是桥粒分子的一个超家族成员,具有细胞识别、保持细胞膜形态和肿瘤抑制的功能。其中,多种桥粒钙黏着蛋白在肿瘤侵袭和转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牙本质基质蛋白-1 的研究进展
    张杰华综述 万乾炳审校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9,36 (2):  211-211~214. 
    摘要 ( 1511 )   HTML ( 22 )   PDF(pc)(141KB) ( 1314 )   收藏
    牙本质基质蛋白-1 是牙发育过程中一种非常重要的非胶原性基质蛋白,对牙本质的形成和矿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下面就牙本质基质蛋白-1 的表达定位、基因结构、生物学功能以及表达调控因素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牙本质发生不全Ⅱ型的研究现状
    丁农乐1,杨正2综述 刘敏1,杨四维2审校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9,36 (2):  215-215~217. 
    摘要 ( 1803 )   HTML ( 23 )   PDF(pc)(106KB) ( 1147 )   收藏
    牙本质发生不全Ⅱ型(DGI-Ⅱ)又名遗传性乳光牙本质,为常染色体显性疾病,表现为牙结构的异常。其发病与牙本质涎磷蛋白的突变有关。下面就DGI-Ⅱ的基因研究、遗传方式、病理改变、临床治疗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乙醇与口腔癌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进展
    孙玉娟综述 孙正审校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9,36 (2):  218-218~220. 
    摘要 ( 1422 )   HTML ( 15 )   PDF(pc)(105KB) ( 692 )   收藏
    口腔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2/3 的患者来自发展中国家。虽然治疗方法在进步,但口腔癌的预后较差,5 年生存率仍低于50%。研究口腔癌的危险因素十分重要,明确危险因素可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减少口腔癌的发生。乙醇是导致口腔癌的危险因素之一,流行病学调查提示乙醇可导致口腔癌,但此结论在动物试验中尚未被证实。研究乙醇因素与口腔癌的关系需要同时分析饮酒量、酒的类型、饮酒习惯以及乙醇对不同性别的影响和烟酒的联合作用。饮酒和吸烟与口腔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但同时吸烟和饮酒者因乙醇致癌的具体机制难以明确,然而戒除烟酒却是获得口腔癌有效预防的关键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刺猬蛋白信号通路与成骨的关系
    关呈超综述 蒋欣泉,张富强审校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9,36 (2):  221-221~223. 
    摘要 ( 1933 )   HTML ( 14 )   PDF(pc)(103KB) ( 2028 )   收藏
    刺猬蛋白(hedgehog)信号通路是一个在胚胎阶段调控多种组织器官发育的重要的信号通路,在成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下面主要就hedgehog 信号通路及其对成骨相关细胞的作用、hedgehog 在骨组织发育中的作用、hedgehog 基因修饰在成骨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长分化因子-15 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张雷综述 钟来平,张志愿审校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9,36 (2):  224-224~226,230. 
    摘要 ( 1374 )   HTML ( 10 )   PDF(pc)(141KB) ( 1826 )   收藏
    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中的一员,参与组织发育、炎症、肿瘤、外伤等生理和病理过程,并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就GDF-15 的结构、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表达调节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同源异型盒基因-1 与非综合征型多数牙先天性缺失
    方静娴综述 宋光泰,叶晓茜审校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9,36 (2):  227-227~230. 
    摘要 ( 1540 )   HTML ( 10 )   PDF(pc)(143KB) ( 547 )   收藏
    牙缺失是常见的颌面发育异常之一,在恒牙列中的发病率高达20%,而其表现程度也存在较大差异。在过去的数十年中,遗传连锁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使得部分综合征和非综合征型牙缺失的基因突变得以定位。尽管作用机制尚未明了,但现已知其中所涉及的重要突变因子包括了编码转录因子的同源异型盒基因(msx)-1、双链复合蛋白基因(pax)-9和轴抑制基因(axin)-2。下面从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先天性牙缺失的病例报告、致病基因分析以及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等研究方面就msx-1 基因与非综合征型牙缺失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带蒂皮瓣新生血管化机制中相关生长因子的作用
    张富贵,李权综述 唐休发审校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9,36 (2):  231-231~234. 
    摘要 ( 1712 )   HTML ( 10 )   PDF(pc)(137KB) ( 811 )   收藏
    带蒂皮瓣新生血管化主要有血小管发生和血管生成两种机制,其中血管生成包括内皮出芽、套叠式血管生成和血管重建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在带蒂皮瓣新生血管化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涉及临时基质形成、内皮细胞活化、内皮细胞增殖、周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募集以及毛细血管网络形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间充质干细胞非分化性增殖的研究进展
    孙蕾综述 朱慧勇审校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9,36 (2):  235-235~238. 
    摘要 ( 1571 )   HTML ( 10 )   PDF(pc)(141KB) ( 996 )   收藏
    间充质干细胞系多潜能干细胞,其多向分化能力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非分化性增殖即指在增殖的同时保持其多向分化潜能。目前,间充质干细胞在增殖过程中仍存在增殖潜力和多向分化潜力逐渐丧失的问题,而人血清、生长因子、细胞外基质培养基、生物反应器和中药等逐渐成为此类研究的热点。下面从间充质干细胞非分化性增殖的意义、问题、方法等就间充质干细胞非分化性增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髁突囊内骨折与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研究进展
    张日贵综述徐兵审校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9,36 (2):  239-239~242. 
    摘要 ( 1745 )   HTML ( 11 )   PDF(pc)(136KB) ( 688 )   收藏
    颞下颌关节强直(TMJA)是口腔颌面外科的一种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面部形态和功能,创伤是其主要发病因素。目前,有关创伤性TMJA 的确切发病因素和形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研究表明,髁突囊内骨折与之关系密切,特别是当骨折明显移位合并关节面严重损伤、关节盘移位以及下颌骨宽度增加和活动度减小等因素时,更加好发。下面就近年来对髁突囊内骨折与创伤性TMJA 的流行病学、囊内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和分类、动物试验和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先天性缺指(趾)-外胚叶发育不全-唇/腭裂综合征的临床和遗传学特点
    尹伟综述 叶晓茜,边专审校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9,36 (2):  243-243~246. 
    摘要 ( 2262 )   HTML ( 13 )   PDF(pc)(148KB) ( 942 )   收藏
    目前,以先天性缺指(趾)、并指(趾)或手足裂和外胚叶发育不全伴或不伴腭裂的唇裂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先天性缺指(趾)-外胚叶发育不全-唇/腭裂(EEC)综合征的病因仍然不明,给疾病的防治带来了较大的困难。迄今为止,分子遗传学研究已定位了EEC 综合征的3 个基因座,克隆到1 个致病基因。EEC 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外显率和表现度在人群中差异较大,临床上还存在一系列症状相似的EEC 类似综合征,不易鉴别。本文剖析EEC 综合征的临床和遗传学特点,将有利于临床医师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并为下一步病因学研究提供帮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畸疼痛相关因子在牙髓牙周组织中的研究进展
    卢云,简繁综述 赖文莉审校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9,36 (2):  247-247~250. 
    摘要 ( 1554 )   HTML ( 13 )   PDF(pc)(144KB) ( 860 )   收藏
    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大多数患者会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疼痛。疼痛是令人不愉快的感觉,它使患者惧怕甚至放弃正畸治疗。寻找正畸疼痛发生和变化的规律,探讨如何有效地减轻或防止治疗过程中的疼痛,一直是正畸学中令人关注的热点。目前的研究开始从分子水平上关注正畸疼痛的相关机制,并发现疼痛相关因子在正畸疼痛的外周和中枢机制中均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正畸疼痛相关因子在牙髓牙周组织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