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 综述 • 上一篇    下一篇

髁突囊内骨折与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研究进展

张日贵综述徐兵审校   

  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上海市口腔医学研究所;
    上海市
  • 收稿日期:2008-08-13 修回日期:2008-11-20 出版日期:2009-03-20 发布日期:2009-03-20
  • 通讯作者: 徐兵

Research advance of posttraumatic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ankylosis and intracaps

ZHANG Ri-gui, XU Bing   

  1. Dept.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The Ninth People′s Hospital, School of<
  • Received:2008-08-13 Revised:2008-11-20 Online:2009-03-20 Published:2009-03-20
  • Contact: XU Bing

摘要: 颞下颌关节强直(TMJA)是口腔颌面外科的一种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面部形态和功能,创伤是其主要发病因素。目前,有关创伤性TMJA 的确切发病因素和形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研究表明,髁突囊内骨折与之关系密切,特别是当骨折明显移位合并关节面严重损伤、关节盘移位以及下颌骨宽度增加和活动度减小等因素时,更加好发。下面就近年来对髁突囊内骨折与创伤性TMJA 的流行病学、囊内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和分类、动物试验和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下颌骨髁突, 囊内骨折, 强直, 病因学

Abstract: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ankylosis(TMJA) is a kind of common diseases in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and it seriously damages patient′s figure and function. Trauma is the main cause. However, until now, the exact mechanism of posttraumatic TMJA formation and etiologic factors are still unknown.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racapsular condylar fractures and posttraumatic TMJA has been showed in lots of articles. Posttraumatic TMJA mostly happens when seriously displaced fractures have occured together with damaged articular facet, increasing of mandible width and mandibular hypomobility. This review highlighted the recent advances in the epidemiology, intracapsular condylar fracture′s biological mechanics and classification, animal experiment and clinical
research.

[1] 韩婧文,任诗琦,刘星宇,郎鑫,储梦诗,Waseem Saleh Abdo Kaid Algumaei,郑艳. 成人不同垂直及矢状骨面型髁突特征的研究[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2, 49(2): 153-162.
[2] 张哲,刘进,王卫红,陈志强,杨春,刘丽. 焦磷酸钙沉积症继发颞下颌关节脱位1例[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1, 48(6): 664-667.
[3] 殷晓丽,刘洋,王军. 伴发于偏颌畸形的颞下颌关节内部结构变化[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0, 47(5): 567-573.
[4] 林阳阳,侯敏. 双侧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对下颌近心骨段位移变化的影响[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9, 46(6): 718-723.
[5] 郭骏,费伟,李庆华. 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转归机制的动物研究[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9, 46(1): 12-19.
[6] 黎静, 刘星辰, 李佳园, 李小兵. 稳定咬合板治疗慢性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移位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7, 44(4): 405-410.
[7] 刘洋, 赵翰驰. 前牙重度磨损伴关节弹响患者的咬合重建[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7, 44(1): 11-18.
[8] 胡欣欣,朱耀旻,郑苍尚. 特发性髁突吸收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6, 43(4): 412-416.
[9] 吕春晓 陈嵩. 颞下颌关节病的临床诊断与磁共振成像影像诊断的相关性研究[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6, 43(1): 47-.
[10] 杨文英1 张文丽1 罗应伟2.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5, 42(6): 677-680.
[11] 李放,王建国. 不同垂直骨面型安氏Ⅰ类成年患者颞下颌关节形态特征的锥形束CT研究[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5, 42(5): 538-541.
[12] 陈琦 吴芸. 肿痛安治疗癌症放射治疗后颞下颌关节疼痛的疗效评价[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5, 42(1): 24-27.
[13] 肖朋1 王兵1 黄旭1 刘海霞1 王虹2. 应激状态下大鼠咬肌活动性与颞下颌关节病变的相关性分析[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4, 41(4): 406-408.
[14] 姚君 刘从华. 锥形束CT在颞下颌关节结构定量研究中的作用[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4, 41(1): 52-56.
[15] 阴健1 廖爽1 张伟华2 何嘉3 王航1. 关节腔内注射氨基葡萄糖治疗兔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的组织学研究[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4, 41(1): 36-39.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王昆润. 修补颌骨缺损的新型生物学相容材料[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6): .
[2] 陆加梅. 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患者术前张口度与关节镜术后疗效的相关性[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6): .
[3] 王昆润. 咀嚼口香糖对牙周组织微循环的影响[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6): .
[4] 宋红. 青少年牙周炎外周血分叶核粒细胞的趋化功能[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6): .
[5] 高卫民,李幸红. 发达国家牙医学院口腔种植学教学现状[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6): .
[6] 侯锐. 正畸患者釉白斑损害的纵向激光荧光研究[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5): .
[7] 轩东英. 不同赋形剂对氢氧化钙抗菌效果的影响[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5): .
[8] 房兵. 唇腭裂新生儿前颌骨矫正方法及对上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5): .
[9] 杨美祥. 前牙厚度在预测上下颌牙量协调性中的作用[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4): .
[10] 赵艳丽. 手术刀、电凝、CO_2和KTP激光对大鼠舌部创口的作用[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4): .

蜀ICP备09013973号-3
版权所有 ©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编辑部
地址:四川成都人民南路三段14号 邮编:610041
电话:028-85502414 E-mail:gwyxkqyxfc@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