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49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2-03-01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栏目: 专家笔谈  论著  综述 
    专家笔谈
    人工智能正颌外科的探索与临床初步应用
    罗恩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2,49 (2):  125-131.  DOI: 10.7518/gjkq.2022041
    摘要 ( 1288 )   HTML ( 225 )   PDF(pc)(20714KB) ( 1141 )   收藏

    正颌外科手术是牙颌面畸形最常用的治疗方式。目前正颌外科已经普遍进入数字化阶段,但存在人工操作流程繁杂,重复性劳动比例高、效率低、耗时长,人工设计错误率高等问题。人工智能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和研究前沿。本课题组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立算法模型,开发出一套可以应用于牙颌面畸形患者临床诊断及手术方案设计的系统,并进行相关临床试验验证其临床使用可行性和准确性,期望其可以应用于临床辅助专科医生的诊疗工作。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口腔诊疗环境细菌群落的时间变化趋势研究
    杨加震,张颖,刘育含,李帆,曾飞,李修珍,马玉莹,杨芳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2,49 (2):  132-137.  DOI: 10.7518/gjkq.2022017
    摘要 ( 566 )   HTML ( 34 )   PDF(pc)(8601KB) ( 246 )   收藏

    目的 应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口腔诊疗环境细菌群落特征,及其随着投入使用时间增加的变化趋势,为口腔诊疗环境感染防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新装修口腔内科诊室3间,分别于投入使用前(G1组)、使用1月(G2组)、使用3月(G3组),采集环境表面样本,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对16S rRNA V3-V4区测序,进行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差异分析。结果 G1组的物种丰富度高于G3组(P<0.05),3组间的菌落结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群落主要属于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等7个门,不同时间组的优势菌门占比相对稳定(P>0.05);丰度前30的细菌属中检测到埃希氏菌-志贺氏菌、链球菌、假单胞菌等7种潜在致病菌,其中埃希氏菌-志贺氏菌在诊室使用3月时明显增高(P<0.05),而假单胞菌明显降低(P<0.05)。结论 口腔诊疗环境呈现出丰富的细菌多样性,随着诊室投入使用周期延长,菌落结构更为相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毒蕈碱受体通过Yes相关蛋白信号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实验研究
    江涵,神应强,陈谦明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2,49 (2):  138-143.  DOI: 10.7518/gjkq.2022016
    摘要 ( 502 )   HTML ( 26 )   PDF(pc)(9190KB) ( 298 )   收藏

    目的 研究毒蕈碱(m)受体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发挥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分析癌症基因图谱(TCGA)数据库,并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荧光定量查询和检测m受体基因在头颈部肿瘤和OSCC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再采用m受体激动剂卡巴胆碱进一步研究其对OSCC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最终利用免疫荧光探究激活m受体对OSCC细胞内Yes相关蛋白(YAP)核转位的影响。结果 m受体基因在头颈部肿瘤中有表达差异:在5种OSCC细胞系中HN4和HN12的m3受体基因高表达(P<0.05)。激活m受体具有促进OSCC细胞增殖和侵袭的潜能,促进YAP的核转位可能是m受体的作用机制。结论 m受体在OSCC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靶向m受体可能是未来治疗OSCC的新策略。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替牙期骨性Ⅲ类单侧完全性唇腭裂与非唇腭裂患者牙弓形态的对比研究
    张琦,范存晖,杨茜,李然,徐晓琳,丁玮,王文惠,杨彩秀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2,49 (2):  144-152.  DOI: 10.7518/gjkq.2022040
    摘要 ( 520 )   HTML ( 13 )   PDF(pc)(12180KB) ( 75 )   收藏

    目的 研究替牙期骨性Ⅲ类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CLP)患者和非唇腭裂骨性Ⅲ类患者牙弓形态的差异。方法 选取替牙期骨性Ⅲ类UCLP患者23例、非唇腭裂骨性Ⅲ类患者24例为试验组;年龄相仿的个别正常𬌗患者24例为对照组。在石膏模型上测量3组患者的牙弓宽度及长度。使用SPSS 2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UCLP组上颌裂隙侧牙弓宽度及长度均小于非裂隙侧(P<0.01),骨性Ⅲ类组双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UCLP组上颌裂隙侧牙弓宽度及长度小于骨性Ⅲ类组,2组均小于正常𬌗组(P<0.05);上颌非裂隙侧牙弓长度小于骨性Ⅲ类,2组均小于正常𬌗组;上颌非裂隙侧牙弓宽度除尖牙区外,其余各段(前磨牙和磨牙区)与骨性Ⅲ类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UCLP组骨性Ⅲ类组下颌牙弓的宽度及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大于正常𬌗组(P<0.05)。结论 替牙期UCLP患者上颌牙弓较骨性Ⅲ类患者更窄、更短,且不对称;下颌牙弓在该期与骨性Ⅲ类患者尚无明显差异。对于UCLP反𬌗及牙弓缩窄患者的治疗应采取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差异性扩弓矫治方案。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成人不同垂直及矢状骨面型髁突特征的研究
    韩婧文,任诗琦,刘星宇,郎鑫,储梦诗,Waseem Saleh Abdo Kaid Algumaei,郑艳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2,49 (2):  153-162.  DOI: 10.7518/gjkq.2022038
    摘要 ( 1202 )   HTML ( 84 )   PDF(pc)(19303KB) ( 583 )   收藏

    目的 通过测量分析具有不同垂直和矢状骨面型的成人髁突特征的差异,研究成人骨面型与髁突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颞下颌关节正常的成人患者180例,根据∠ANB、∠MP-FH和∠MP-SN将患者分为不同的垂直及矢状骨面型,共9组,每组20例。使用Invivo6软件测量所有样本的髁突长轴径、髁突短轴径、髁突最大横截面积、髁突颈部宽度、髁突上部高度、髁突高度、下颌升支高度,关节前、后、上、内侧间隙,关节结节后斜面角度和关节窝深度、宽度。使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组测量指标的差异。结果 低角患者髁突粗大,关节间隙大,关节窝深而窄,关节结节后斜面角度大,升支长;高角患者则相反。骨性Ⅲ类患者髁突粗大,关节间隙小,关节窝浅而宽,关节结节后斜面角度小;而骨性Ⅱ类患者则相反。结论 骨性Ⅱ类高角、骨性Ⅲ类低角患者髁突特征明显,与下颌发育有关;髁突特征与垂直骨面型、矢状骨面型之间存在关联;垂直骨面型与髁突特征的关联程度比矢状骨面型更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要加强对髁突及其周围结构的关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低能量激光促进正畸牙移动有效性研究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郭子源,常笑,韩开放,张锡忠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2,49 (2):  163-172.  DOI: 10.7518/gjkq.2022042
    摘要 ( 737 )   HTML ( 24 )   PDF(pc)(7778KB) ( 451 )   收藏

    目的 运用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低能量激光促进正畸牙移动的有效性。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及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后对文献进行筛选。按正畸牙移动的时间将结局指标分为4组进行讨论,分别为1周、1、2和3个月,将不同时间段的尖牙移动量作为连续性随机变量进行数据处理。使用 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结局指标进行传统Meta分析,再根据低能量激光的能量密度将所纳入的研究分为3组,使用Stata 15.0软件进行网络Meta分析(NMA )。结果 该系统评价已在Prospero网站进行注册,注册号为CRD42020175850。最后,24篇进入系统评价范围,23篇进入Meta分析范围。结论 在 1周、1、2和3个月时,低能量激光治疗均可促进正畸牙移动。在1、2和3个月时,能量密度0~10 J·cm-2的效果均优于10~25 J·cm-2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弯曲前牙的影像评价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叶泽林,刘璐,龙虎,游梦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2,49 (2):  173-181.  DOI: 10.7518/gjkq.2022032
    摘要 ( 1227 )   HTML ( 194 )   PDF(pc)(7198KB) ( 1590 )   收藏

    前牙弯曲牙是恒前牙发育过程时,乳牙受外伤的常见后遗症之一。特征为牙冠与牙根的线性关系改变,通常以影像学资料确诊。随着临床检查手段,特别是口腔锥形束CT的使用增加,病例检出随之增加,该疾病日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因此治疗理念、手段和方式上也有了新发展。不同程度的弯曲前牙,在治疗上也有着不同的处理方式,因人而异,因此需要准确评估。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前牙弯曲牙的病因、流行病学、治疗方式等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影像学评价及诊断方法,期望对相关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下颌运动实时记录系统的原理及其应用进展
    李如意,罗锋,万乾炳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2,49 (2):  182-189.  DOI: 10.7518/gjkq.2022031
    摘要 ( 919 )   HTML ( 88 )   PDF(pc)(6806KB) ( 1215 )   收藏

    传统的颌位关系转移方法一般仅考虑患者的静态咬合关系,而不是模拟患者每一时刻的真实咬合运动。目前,下颌运动实时记录系统可通过下颌运动描记仪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来实时记录并重建个性化的下颌运动。与传统机械𬌗架相比,下颌运动实时记录系统能记录患者的动态咬合关系,并且具有操作便捷、精确度高以及数据可长期保存等优势。另外,在第5代移动通信网络的作用下,该类系统将进一步展现其特有的价值,推动虚拟口腔患者的构建及远程医疗的发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唾液检测病毒感染性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余舒星,邹静,李雨庆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2,49 (2):  189-196.  DOI: 10.7518/gjkq.2022008
    摘要 ( 613 )   HTML ( 42 )   PDF(pc)(1235KB) ( 597 )   收藏

    唾液具有清洁、消化和抑菌等多种功能,其成分可因病毒等感染而发生变化。唾液成分可包含多种病毒感染的生物标志物,如DNA、RNA、抗体和抗原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各种生物标志物的检出使得利用唾液样本辅助诊断病毒感染成为可能。唾液样本具有无侵入性、方便易取的优势,逐渐成为了病毒感染检测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将围绕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牙本质作为骨修复材料的研究进展
    李嫣斐,张新春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2,49 (2):  197-203.  DOI: 10.7518/gjkq.2022025
    摘要 ( 755 )   HTML ( 58 )   PDF(pc)(1349KB) ( 638 )   收藏

    各种原因造成的口腔硬组织缺损给口腔修复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寻找一种具有良好骨传导性、骨诱导性、生物相容性和可吸收性的新型骨修复材料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牙本质是一种新型骨修复材料,来源广泛,可取自临床中拔除的废用牙或阻生齿。牙本质与牙槽骨有相同的组织学来源,理化性质相似,且含有大量的骨活性因子,用作骨修复材料具有其他材料无法比拟的天然优势,近年来已有多个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表明其成骨效果良好。本文就牙本质材料的成骨机制、处理方法及临床应用等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牙本质作为骨修复材料的应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颌窦过度气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吴兴胜,黄迪,石连水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2,49 (2):  204-211.  DOI: 10.7518/gjkq.2022023
    摘要 ( 4291 )   HTML ( 210 )   PDF(pc)(1371KB) ( 1957 )   收藏

    上颌窦位于上颌骨内,自出生时开始气化,形成为多个骨壁围绕的锥体形空腔。上颌窦底壁与上颌后牙毗邻,关系密切。当上颌窦过度气化致使上颌后牙根尖紧邻上颌窦底,甚至突入上颌窦内时,对口腔多学科领域的诊疗将产生一定影响。先天性和后天环境性因素综合作用可影响上颌窦气化的程度,但上颌窦过度气化的发生机制及确切的影响因素尚不清楚。本文就上颌窦的解剖特征、上颌窦气化的分型、上颌窦气化与口腔学科诊疗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上颌窦气化的相关因素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为临床医生了解上颌窦气化及过度气化,探讨上颌窦过度气化的发生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唾液蛋白作为低龄儿童龋预测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朱锦怡,樊琪,周媛,邹静,黄睿洁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2,49 (2):  212-219.  DOI: 10.7518/gjkq.2022028
    摘要 ( 669 )   HTML ( 43 )   PDF(pc)(1341KB) ( 607 )   收藏

    低龄儿童龋(ECC)进展迅速,早期诊断困难,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实现对龋高危儿童的早期预测和预防干预是控制ECC的有效手段。随着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唾液蛋白正展现出用于疾病预测和早期诊断的强大优势。唾液蛋白通过多种天然防御机制调节口腔微生态环境,在ECC的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水平高低与宿主龋易感性相关,是潜在的龋风险预测指标。本文总结了包括抗菌肽、糖蛋白、酶、免疫球蛋白在内的各类唾液蛋白影响ECC的作用机制,以及作为生物标志物用于疾病预测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对唾液蛋白在ECC风险评估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牙髓干细胞无血清培养方法的研究进展
    付恒怡,汪成林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2,49 (2):  220-226.  DOI: 10.7518/gjkq.2022033
    摘要 ( 567 )   HTML ( 26 )   PDF(pc)(1323KB) ( 442 )   收藏

    人牙髓干细胞是再生医学中的主要细胞来源之一,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已经被应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包括Ⅰ型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等。为满足临床需求,牙髓干细胞需进行体外扩增。常规的牙髓干细胞体外扩增方法需要运用添加胎牛血清的培养基,但近些年来由于胎牛血清存在伦理和安全两方面的问题,推荐使用无血清培养方法。本文对无血清培养基培养人牙髓干细胞的组成及方法,及其培育出的细胞的特性和其他相关应用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手术优先模式颌骨稳定性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杨赟琪,林阳阳,侯敏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2,49 (2):  227-232.  DOI: 10.7518/gjkq.2022014
    摘要 ( 631 )   HTML ( 51 )   PDF(pc)(1345KB) ( 697 )   收藏

    目前主流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模式,包括“术前正畸-正颌手术-术后正畸”3部分,但存在治疗周期长,术前正畸期间患者咀嚼功能及侧貌恶化等问题。近年来,有学者在传统主流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选择部分合适病例缩短或省略术前正畸,形成了先行正颌手术,再行术后正畸的治疗模式,称为手术优先模式。国内外也报道了许多该模式治疗的病例,相较于传统主流模式,手术优先模式缩短了整体治疗时间,术后即刻改善面容,更符合成年正颌患者的治疗需求。但是,手术优先模式正颌术后患者的颌骨稳定性如何,有哪些影响因素,如何确立适应证,又有哪些不足之处,都是临床应用中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就手术优先模式下的颌骨稳定性及其与过渡性咬合、手术设计、正畸治疗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锆冠美学修复效果的影响因素
    曾芳,王剑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2,49 (2):  233-238.  DOI: 10.7518/gjkq.2022035
    摘要 ( 1002 )   HTML ( 171 )   PDF(pc)(1305KB) ( 1086 )   收藏

    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技术制作的全解剖式氧化锆冠具有出色的机械性能和生物学性能。相比传统氧化锆冠,它无需上饰瓷,降低了崩瓷的风险,且所需的牙体预备量更小。早期使用的全锆冠半透性低,外观呈白色,美观性能不足。随着透明氧化锆的发明以及氧化锆染色技术的发展,全锆冠的美观性得到很大提高,使其在美学修复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但这种美观性能提高以后的全锆冠最终呈现的修复效果往往还受多种临床因素影响,如低温老化、基牙颜色、全锆冠的厚度、全锆冠表面抛光、黏固材料的类型和颜色等。本文就影响全锆冠美学修复效果的因素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低磷酸酯酶症口腔表征的研究进展
    谢永婷,黄睿洁,邹静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2,49 (2):  239-243.  DOI: 10.7518/gjkq.2022036
    摘要 ( 1078 )   HTML ( 115 )   PDF(pc)(1293KB) ( 952 )   收藏

    低磷酸酯酶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代谢性疾病。它是由于碱性磷酸酶基因突变导致体内其编码的组织非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活性丧失或降低,从而引起无机焦磷酸盐在细胞外大量累积抑制骨骼和牙齿硬组织的矿化,进而导致骨骼和牙齿发育异常。低磷酸酯酶症的临床表现从仅表现为牙齿过早脱落,到严重的全身性骨骼形成不良。本文从低磷酸酯酶症患者的口腔表征入手,对其分类、诊断及鉴别诊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口腔医生临床上早期正确诊断低磷酸酯酶症、给予患者恰当的治疗方案、提高其生存与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皮发育调节基因-1与牙周炎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蒋端,申道南,赵蕾,吴亚菲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2,49 (2):  244-248.  DOI: 10.7518/gjkq.2022019
    摘要 ( 448 )   HTML ( 26 )   PDF(pc)(1200KB) ( 648 )   收藏

    牙周炎是慢性感染性疾病之一,菌斑微生物及其产物作为牙周炎始动因子不仅可以直接破坏牙周组织,而且可通过影响宿主免疫反应间接影响牙周炎的进程。内皮发育调节基因-1(DEL-1)是1种分泌型多结构域蛋白,作为新型抗炎因子可调节宿主炎症反应的不同阶段。研究表明,DEL-1不仅在牙周炎炎症起始阶段参与调节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募集,而且可调节免疫反应诱导炎症消退和抑制牙槽骨吸收、促进新骨形成。本文就新型抗炎因子DEL-1参与调控牙周炎相关性研究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