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 2013, Vol. 40 ›› Issue (5): 572-576.doi: 10.7518/gjkq.2013.05.004
林牧 任秀云 常乐 岳姿洁 石学雪 孙丽莉
Lin Mu, Ren Xiuyun, Chang Le, Yue Zijie, Shi Xuexue, Sun Lili.
摘要:
目的 检测慢性牙周炎模型大鼠颈总动脉血管组织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含量,探讨其与慢性牙周炎相关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42只SD大鼠平分为6组,每组7只。A组:正常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干预措施;B1~B5组为实验组,按照同一建模形式建成牙周炎的动物模型,再按照不同的牙周干预措施具体分组:B1组,不施加干预措施; B2组,施加机械治疗干预;B3组,行全身药物治疗;B4组,对患牙施加拔除措施;B5组,拔除患牙后应用抗生素 3 d。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分别截取各组大鼠右侧颈总动脉分叉处的血管组织,采用16S rRNA聚合酶链反应法半定量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含量。结果 在所有大鼠中,均检出牙龈卟啉单胞菌;B1~B5组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相对含量较A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1组的牙龈卟啉单胞菌相对含量最高,显著高于B4、B5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5组的统计学差异更为明显(P<0.01)。结论 牙龈卟啉单胞菌作为牙周常驻菌可能会入侵并定植于血管内皮细胞,导致相关功能障碍;尽早拔除重度松动的患牙可以更彻底地清除牙龈卟啉单胞菌,同时于拔牙后加用抗生素能够较为明显地降低牙龈卟啉单胞菌在血管内皮细胞的定植。
[1] | 王冠儒,冯强. 牙龈卟啉单胞菌在阿尔兹海默症发生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2, 49(4): 397-403. |
[2] | 漆晓玲,甘廷彬,黄姣. 慢性牙周炎和慢性肾病相关关系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1, 48(1): 18-22. |
[3] | 雷双,庾靖君,唐晓琳. 牙龈卟啉单胞菌对不同组织来源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1, 48(1): 23-28. |
[4] | 张明爽,巴特,王文标. 口腔微生物种群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0, 47(1): 102-108. |
[5] | 张智颖,刘东娟,潘亚萍. 牙龈卟啉单胞菌外膜囊泡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9, 46(6): 670-674. |
[6] | 原振英,管翠强,南欣荣. DNA甲基化与口腔疾病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9, 46(4): 437-441. |
[7] | 黄海霞, 兰玉燕, 张昊, 潘兰兰, 郭玲, 刘敏. 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修复后种植体牙周指数及龈沟液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研究[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8, 45(4): 396-402. |
[8] | 李格格, 潘佳慧, 唐秋玲, 刘歆婵, 侯玉帛, 于维先. 牙龈素促进牙龈卟啉单胞菌免疫逃逸的机制[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7, 44(5): 519-522. |
[9] | 李琳, 王丹, 赵曼竹, 唐明. 慢性牙周炎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7, 44(5): 514-518. |
[10] | 潘佳慧, 唐秋玲, 李格格, 侯玉帛, 于维先. 巨噬细胞极化在牙龈卟啉单胞菌促进牙周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7, 44(5): 533-537. |
[11] | 刘诗雨, 田宓, 石黎冉, 潘韦霖, 王一尧, 李明云. 尼古丁和美卡拉明对牙周致病微生物的影响[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7, 44(4): 421-425. |
[12] | 杨春艳, 税艳青.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慢性牙周炎相关关系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7, 44(4): 452-458. |
[13] | 赵红, 王新林, 吕治, 王冬青, 苏建荣.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治疗前后龈下菌群的变化[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7, 44(3): 294-300. |
[14] | 侯玉帛1 刘歆婵2 于海燕1 崔磊华3 于维先4. 牙龈蛋白及其对破骨和成骨细胞功能的影响[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6, 43(5): 609-613. |
[15] | 韩志强,柏扬,肖水清,孙菲,何萍. 牙龈卟啉单胞菌及其牙龈蛋白酶K对青少年牙龈健康的影响[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6, 43(3): 283-28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