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43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6-03-01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栏目: 专家论坛  争鸣  护理专栏  病例报告  论著  综述 
    专家论坛
    间接粘接技术细节与难点:如何整体提高正畸临床的工作效率
    郑雷蕾,冯格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6,43 (2):  125-128.  DOI: 10.7518/gjkq.2016.02.001
    摘要 ( 1338 )   HTML ( 25 )   PDF(pc)(1308KB) ( 1361 )   收藏
    托槽粘接是固定正畸矫治的关键技术之一,托槽粘接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正畸矫治的精确度以及矫治效率。间接粘接是一种通过在模型上粘接托槽,制作转移托盘将托槽转移到口内的一种托槽定位和粘接技术,具有粘接精确性高、减少临床椅旁操作时间、提高医生工作效率的优势,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固定矫治托槽的粘接。本文简要阐述了间接粘接的技术流程、特点以及临床实际操作中的细节要素与难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争鸣
    腭咽闭合不全的评估条件
    尹恒,蒋莉萍,马思维,姜成惠,王晓萌,石冰,陈仁吉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6,43 (2):  129-133.  DOI: 10.7518/gjkq.2016.02.002
    摘要 ( 914 )   HTML ( 4 )   PDF(pc)(1186KB) ( 63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护理专栏
    Perioscopy牙周内窥镜的应用及护理配合
    王璨粲,袁红梅,陈文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6,43 (2):  134-136.  DOI: 10.7518/gjkq.2016.02.003
    摘要 ( 1355 )   HTML ( 9 )   PDF(pc)(1098KB) ( 1593 )   收藏
    Perioscopy牙周内窥镜是一种较好的牙周治疗辅助工具,使用Perioscopy牙周内窥镜可使术野更加清晰、精准,避免术中损伤,患者不适反应较小,专业的内窥镜护理操作可协助医生提高治疗效率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医护间熟练默契的配合操作可以更高效和优质地为患者服务。本文从Perioscopy牙周内窥镜在牙周基础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两方面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用音乐疗法对深龋患者治疗时进行疼痛干预的护理研究
    张玲,蒋薇,李灏来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6,43 (2):  137-139.  DOI: 10.7518/gjkq.2016.02.004
    摘要 ( 748 )   HTML ( 4 )   PDF(pc)(1071KB) ( 322 )   收藏
    目的 探讨音乐疗法对深龋患者治疗时疼痛护理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133名深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护理治疗中加入音乐疗法,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AS)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中观察患者的疼痛度。结果 试验组患者在术中的疼痛度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音乐疗法可有效地降低患者在治疗深龋时的恐惧,缓解疼痛,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术区冰敷温度的监测与分析
    邓立梅,田莉,何苗,宋蕾,白沅艳,辛利琼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6,43 (2):  140-142.  DOI: 10.7518/gjkq.2016.02.005
    摘要 ( 996 )   HTML ( 8 )   PDF(pc)(1072KB) ( 762 )   收藏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术区采用冰袋冰敷后皮肤的温度,明确每次冰敷持续和间断的时间,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 对符合条件的颌面部手术术后40例患者立即进行冰袋冷敷,时间0.5、1.0、1.5、2.0、2.5、3.0 h,采用非接触红外额温度计监测冰敷局部皮肤的温度。结果 冰敷后患者术区皮肤温度有所下降,但维持在30 ℃以上;随着时间的延长,皮肤温度有上升的趋势。结论 每次冰敷持续时间可以适当延长,必要时可以24 h不间断进行冰敷,只需每隔1~2 h更换冰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牙冠延长术中使用超声骨刀的护理要点
    赵峪君,袁红梅,陈文,林洪丽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6,43 (2):  143-145.  DOI: 10.7518/gjkq.2016.02.006
    摘要 ( 1202 )   HTML ( 11 )   PDF(pc)(1068KB) ( 869 )   收藏
    总结在牙冠延长术中,使用超声骨刀进行牙槽骨修整及成形的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以期为相关临床护理指南提供理论依据。回顾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牙周科在牙冠延长术中采用超声骨刀进行牙槽骨修整的20例患者资料,结合临床护理经验,对超声骨刀在牙槽骨修整及成形的应用优势、临床护理配合要点、超声骨刀器械维护进行总结。超声骨刀应用于牙冠延长术能为手术安全性提供有力保障,有利于医生精准、高效的操作,有利于降低患者不适反应。术前、术中、术后全方位的护理配合以及正确的器械维护能够为手术的成功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有效、全面地护理能为超声骨刀在牙冠延长术中的成功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4例口腔颌面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
    郭文豪,游梦,罗晶晶,王凯利,王虎,郑广宁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6,43 (2):  146-150.  DOI: 10.7518/gjkq.2016.02.007
    摘要 ( 1069 )   HTML ( 5 )   PDF(pc)(5987KB) ( 529 )   收藏
    回顾性分析病理确诊的4例口腔颌面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锥形束CT(CBCT)以及全景影像特征,其中3例病变发生于上颌,1例累及双侧上、下颌。所有病例的CBCT表现出骨质溶解性破坏,边界不清,但其骨质破坏范围程度各异;其中2例病例的全景片可见骨质改变影像。该肿瘤的CBCT和全景片表现均存在一般恶性肿瘤的影像特征,但颌骨改变的表现多样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无托槽隐形矫治与传统固定矫治对牙周变异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影响
    石晶,闫征斌,侯景秋,彭惠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6,43 (2):  151-154.  DOI: 10.7518/gjkq.2016.02.008
    摘要 ( 941 )   HTML ( 4 )   PDF(pc)(1222KB) ( 449 )   收藏
    目的 对比成人正畸患者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与传统固定矫治技术的牙周指数、变异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变化。方法 选择成人正畸患者30例,分为2组,实验组15例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对照组15例应用固定矫治技术。分别在矫治器戴入前,戴入后第1、3个月检查临床牙周指标[包括菌斑指数(PLI)、牙龈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同时采集菌斑,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样本中变异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总细菌的数量,计算出变异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构成比。将临床牙周指数、变异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构成比进行组间对比和组内不同时间点对比。结果 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牙周指数、变异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实验组牙周指数、变异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构成比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PLI和变异链球菌构成比随时间延长而升高(P<0.05),SBI、PD和牙龈卟啉单胞菌构成比未见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牙周指数、变异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构成比均随时间延长而升高(P<0.05)。结论 与传统固定矫治技术对比,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更利于口腔卫生维护,但仍会对口腔卫生有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成都地区安氏Ⅱ类1分类错 畸形患者鼻唇角的相关因素研究
    杜雅晶,姚红英,黄诗言,徐舒豪,饶南荃,李小兵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6,43 (2):  155-158.  DOI: 10.7518/gjkq.2016.02.009
    摘要 ( 665 )   HTML ( 7 )   PDF(pc)(1094KB) ( 475 )   收藏
    目的 研究成都地区安氏Ⅱ类1分类错 畸形患者鼻唇角的变化,并进一步分析安氏Ⅱ类1分类错 引起鼻唇角变化的相关因素,为临床诊断与疗效分析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例成都地区ANB角大于5°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 畸形患者的X线头颅侧位片为样本,测量软硬组织指标共计22项。结果 安氏Ⅱ类1分类错 畸形患者鼻唇角的测量均值为96.401°±11.265°,与鼻唇角形态相关性强的因素是鼻突度、鼻底平面角、上唇倾角、上唇突角和上唇厚度(P<0.05)。结论 影响成都地区安氏Ⅱ类1分类错 畸形患者鼻唇角形态的主要因素集中在鼻部及上唇软组织,而与上中切牙位置、上下颌骨硬组织形态相关性小。上唇软组织在面部软组织侧貌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协调 缓冲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声系统治疗与牙周翻瓣术的短期疗效比较
    刘琼,谢昊,孙江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6,43 (2):  159-164.  DOI: 10.7518/gjkq.2016.02.010
    摘要 ( 1140 )   HTML ( 7 )   PDF(pc)(1217KB) ( 680 )   收藏
    目的 比较Vector超声系统治疗和牙周翻瓣术治疗慢性牙周炎的1年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牙周基础治疗3个月后,3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其口内的单根牙及多根牙都存在牙周探诊深度5~7 mm的位点,随机分为3组各10例患者,Vector超声系统治疗组进行Vector超声治疗、牙周翻瓣术组进行改良Widman翻瓣术、常规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组进行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记录治疗结束1 d后的疼痛程度,并在治疗前,治疗后3、6、12个月,采用Florida探针系统检查记录探诊出血(BOP)、探诊深度(PD)、牙龈退缩(GR)、临床附着丧失(CAL),并比较分析。结果 3组治疗后1 d的疼痛程度评价,Vector超声系统治疗组最低2.2,牙周翻瓣术组最高为6.4,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单根牙,3组在治疗后的3、6、12个月PD、GR、BOP与治疗前比较都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的第12个月,Vector超声系统治疗组和牙周翻瓣术组PD改善相同,且该组的GR和CAL低于牙周翻瓣术组和常规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组。对于多根牙,治疗后3、6个月,3组PD较治疗前有改善,GR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翻瓣术组和Vector超声系统治疗组的CAL值较治疗前减少(P<0.05);治疗后12个月只有翻瓣术组的PD、CAL值较治疗前减少(P<0.05),3组的GR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3组的BOP阳性率在治疗后的3、6、12个月,翻瓣术组与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P<0.01),另两组则在治疗后的12个月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基础治疗后3个月,仍存在5~7 mm牙周袋位点的单根牙,采用Vector超声系统进行治疗的患者,1年后的疗效优于牙周翻瓣术;而对于多根牙,Vector超声系统治疗的效果不及牙周翻瓣手术的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抛光及上釉对氧化锆全冠与釉质间磨耗性能的影响
    陈济芬,丁宏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6,43 (2):  165-167.  DOI: 10.7518/gjkq.2016.02.011
    摘要 ( 723 )   HTML ( 7 )   PDF(pc)(1172KB) ( 662 )   收藏
    目的 研究抛光、上釉和抛光后上釉对氧化锆全冠与釉质间表面粗糙度和磨耗性能的影响。方法 将氧化锆全冠试件分为抛光组、上釉组和抛光后上釉组,每组各8个试件。釉质组为对照组。将新鲜拔除的上颌第三磨牙近中颊尖作为对颌牙。用表面粗糙度分析这三种处理方法对氧化锆全冠表面粗糙度的影响。通过磨耗试验观察这三种方法处理后的氧化锆全冠表面对釉质的磨耗。结果 表面粗糙度从小到大为抛光氧化锆全冠、抛光后上釉氧化锆全冠、上釉氧化锆全冠和釉质。对于瓷面而言,抛光氧化锆全冠磨耗最少;对于对颌釉质而言,抛光组釉质磨耗最少。结论 抛光组氧化锆全冠对釉质磨耗最小,氧化锆全冠表面粗糙度可帮助诊断其对对颌釉质的磨耗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骨膜蛋白及其在牙周膜中的生物学作用
    吴自强,汤春波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6,43 (2):  168-171.  DOI: 10.7518/gjkq.2016.02.012
    摘要 ( 1263 )   HTML ( 3 )   PDF(pc)(1184KB) ( 391 )   收藏
    骨膜蛋白是一种细胞基质蛋白,是在鼠成骨细胞中发现的一种具有细胞黏附作用的蛋白质,其为细胞外基质功能完整的重要组成部分;骨膜蛋白表达于胚胎发育阶段和成年机体的多种组织中,如骨、心脏、肺、动静脉及牙周膜等。诸多研究揭示了骨膜蛋白参与维持牙周膜细胞功能及调节牙周膜胶原纤维形成过程,能够促进牙周膜细胞黏附、增殖、分化,促进牙周膜细胞成牙周膜样和成牙骨质样作用;在牙周膜胶原纤维形成过程中,骨膜蛋白可和胶原共存,在机械应力刺激下,可维持牙周膜纤维系统完整性。本文基于骨膜蛋白的发现和表达,对骨膜蛋白参与牙周膜生物学功能维持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和损伤相关分子模式在免疫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丁烨,任静宜,于洪强,周延民,于维先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6,43 (2):  172-176.  DOI: 10.7518/gjkq.2016.02.013
    摘要 ( 11360 )   HTML ( 171 )   PDF(pc)(1179KB) ( 2717 )   收藏
    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和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是与免疫学息息相关的两个分子。DAMP是组织或细胞受到损伤和低氧等因素刺激后释放到细胞间或血液循环中的一类物质;PAMP则是病原体上的分子结构。两者均被模式识别受体(PRR)识别引起免疫应答。目前,已经有研究表明,DAMP和PAMP与慢性炎症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本文就PAMP和DAMP分子在免疫炎症反应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骨髓间质干细胞归巢至损伤组织的研究进展
    姚琳,林江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6,43 (2):  177-180.  DOI: 10.7518/gjkq.2016.02.014
    摘要 ( 765 )   HTML ( 3 )   PDF(pc)(1088KB) ( 387 )   收藏
    骨髓间质干细胞(BMMSC)归巢至损伤的心肌组织,可恢复心肌丧失的功能。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和半胱氨酸-X-半胱氨酸趋化因子受体(CXCR)4是刺激修复细胞迁移至受损心肌的关键性趋化因子,BMMSC会沿着SDF1质量浓度梯度定向迁移至靶器官。BMMSC在冠状动脉和心内膜注入定植率较高,而心内膜注入更为安全且不良反应少。BMMSC释放的神经生长因子、干细胞生长因子和脑衍生神经营养因子等可明显改善谷氨酸诱导的神经元损伤,是组织修复、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免疫调节剂。BMMSC可调控肿瘤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CXCR4等趋化因子的表达,从而控制肿瘤细胞的增殖。BMMSC亦是牙周组织工程学中理想的种子细胞,而冷冻后的BMMSC可保持其新鲜的特性,归巢数量有所增加。把BMMSC引入牙周损伤组织中,将为牙周损伤组织的修复和再生提供新的思路和楔入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的免疫研究进展
    陈青立,Srijana Dwa,Karmesh Bajracharya,龚忠诚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6,43 (2):  181-186.  DOI: 10.7518/gjkq.2016.02.015
    摘要 ( 1250 )   HTML ( 6 )   PDF(pc)(1192KB) ( 798 )   收藏
    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也称木村病(KD),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和血清免疫球蛋白(Ig)E升高。低亲和力IgE受体表达于B细胞、T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表面,调节各种免疫应答。在KD初发和复发患者中,IgG4均增高,被看作非主要致病性抗体。滤泡树突细胞分泌的趋化因子、黏附分子和营养因子可调控B细胞免疫应答并作用于局部微环境。嗜酸性粒细胞分泌的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在KD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肥大细胞可促进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并诱导B细胞合成IgE。KD患者血清补体C5a高反应性可以调节补体活化后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白细胞介素(IL)-4可诱导IgE合成,IL-5、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IL-3可促使嗜酸性粒细胞局灶浸润。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与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一起参与嗜酸性粒细胞在炎症处的聚集。Th细胞又分为Th1和Th2细胞,Th1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反应,Th2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及变态反应性免疫反应。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及IgE升高,可能系Th2细胞在KD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膜在位点保护中的应用
    朱宸佑,邓佳,曹钰彬,刘孟轲,杨醒眉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6,43 (2):  187-189.  DOI: 10.7518/gjkq.2016.02.016
    摘要 ( 1553 )   HTML ( 6 )   PDF(pc)(1143KB) ( 691 )   收藏
    由于拔牙后持续渐进的骨吸收,牙槽骨在高度和宽度上会有一定损失,从而影响种植体的植入和骨整合,同时也导致美学效果欠佳。而位点保护是在拔牙窝填塞骨替代材料来防止和减少骨流失的方式。但骨粉在拔牙窝直接填塞容易漏出,常需关闭创口。关闭拔牙创的方法包括采用游离牙龈组织(金标准)和转瓣手术,但游离牙龈以及转瓣需取患者自体牙龈,造成二次创伤。而利用胶原膜、致密聚四氟乙烯(dPTFE)膜等不同人工材料关闭创口可减少患者的不适,但在位点保护中是否采用生物膜仍存有争议。因此笔者综述位点保护中使用生物膜,以及其他不使用生物膜的方法,以期为临床操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修饰钛材料表面的研究进展
    徐基亮,夏荣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6,43 (2):  190-194.  DOI: 10.7518/gjkq.2016.02.017
    摘要 ( 822 )   HTML ( 9 )   PDF(pc)(1174KB) ( 683 )   收藏
    钛及其合金因良好的生物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口腔医学领域,但钛金属是惰性材料,植入后不能直接和骨形成较好的结合,因此对钛及其合金表面进行生物改性一直是生物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作为钛材料表面修饰的候选蛋白质,广泛存在于纤连蛋白、玻连蛋白和骨涎腺蛋白等多种细胞外基质蛋白中,可调节细胞与血清及细胞外基质的附着,因此,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对RGD修饰钛及其合金表面的主要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定量时间空间控制在生长因子促血管形成中的作用
    徐孟丹,邹多宏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6,43 (2):  195-200.  DOI: 10.7518/gjkq.2016.02.018
    摘要 ( 697 )   HTML ( 6 )   PDF(pc)(1184KB) ( 699 )   收藏
    低血性疾病危害性大,致死、致残率高,已成为临床医学面临的难题之一,而血运重建对低血性疾病有明显疗效。血管发生和成熟需要多种血管生长因子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和质量浓度下共同作用,正常的脉管系统需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精确控制。在不同的时间和特定的微环境下,同一种生长因子的质量浓度亦不相同,也起着不同的作用,例如转化生长因子-β1、VEGF受体和低氧诱导因子等。在血管生成和组织功能重建过程中,血管新生的方向性受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定向迁移的影响,分支形态发生也受VEGF空间梯度的高度调节,体现出VEGF表达的空间分布特性。血管生长因子的时间空间控制需建立组织内细胞因子的定量标准,从而精确地控制损伤组织部位血管形成;寻找合适的传递系统,使组织内生长因子达到特定的部位。了解血管生长因子的时间、空间特性对新生血管的构建具有重要的作用,合理利用血管生长因子的这一特性,将为治疗血管性疾病提供更多的选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维立体摄影技术在颜面部软组织中的应用
    谢柳萍,张卫兵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6,43 (2):  201-206.  DOI: 10.7518/gjkq.2016.02.019
    摘要 ( 708 )   HTML ( 5 )   PDF(pc)(1115KB) ( 660 )   收藏
    颜面部软组织三维图像信息的获取方法有莫尔云纹、激光扫描和三维立体摄影测量。莫尔条纹法具有成本低、非介入性等优点,但其面部重建还是不够直观且灵敏度较低。激光扫描精度高,立体重构快捷逼真;但其易伤害眼睛,只捕捉表面形貌,无法观察软组织质地;数据采集时间较长,易增加运动伪影。三维立体摄影测量为非介入性的,安全无创;拍摄迅速,图像采集时间短,无运动伪影的风险;数据存储方便,查询快捷,可对归档的图像进行后续的反复分析;提高了测量速度和精度;与被检查对象无接触;医师与患者间的沟通更加便捷,有利于医师设计和调整更符合患者要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三维立体摄影测量也令今后正畸和正颌专家的远程网上诊疗成为可能,有可能成为口腔颜面部修复重建的常规检查项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环境对牙周膜干细胞分化的抑制和诱导作用
    潘有条,王一飞,赵洵,曾宪卓,张贞,程钧君,李夏宁,刘威,赵红宇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6,43 (2):  207-211.  DOI: 10.7518/gjkq.2016.02.020
    摘要 ( 822 )   HTML ( 8 )   PDF(pc)(1176KB) ( 453 )   收藏
    牙周膜干细胞(PDLSC)在牙周组织缺损修复和维持牙周动态平衡中起关键性的作用,是牙周组织再生修复治疗的基础细胞。在不同微环境作用下,PDLSC的增殖分化特性呈现出较大的差别。牙周膜干细胞龛和炎症等微环境对PDLSC的分化有抑制作用,然而,牙本质微环境及发育期根尖微环境能促进PDLSC的分化。研究不同的微环境对PDLSC功能的影响,一方面有助于深入研究PDLSC的生物学功能,另一方面为PDLSC应用于牙周疾病的再生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就不同的微环境对PDLSC分化的抑制和诱导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展望PDLSC在牙周缺损再生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模式识别受体和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及其在牙周病防御中的作用
    刘双,李纾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6,43 (2):  212-215.  DOI: 10.7518/gjkq.2016.02.021
    摘要 ( 1542 )   HTML ( 5 )   PDF(pc)(1162KB) ( 652 )   收藏
    模式识别受体(PRR)是宿主抵抗病原微生物的感应器,可识别一种或多种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可及时向下游通路转导信号,引发先天性免疫反应。PAMP包括脂多糖(LPS)、脂磷壁酸、肽聚糖和甘露糖等。不同的PAMP可被不同的Toll样受体(TLR)识别或组合识别,然后通过一系列蛋白质级联反应激活细胞因子,从而有效地活化天然免疫系统。PAMP作用于TLR后,可促进炎性细胞因子的合成与释放;诱导一氧化氮依赖性杀菌活性和呼吸爆发;介导由细菌脂蛋白引起的人单核细胞系和表达TLR2的上皮细胞系程序性细胞死 亡;LPS通过作用于TLR4促进树突细胞成熟,诱导TLR2的合成与表达,进而分泌白细胞介素-6等细胞因子。对TLR的研究将有助于认识慢性牙周病并为其治疗提供新的方法,故本文就牙龈上皮表面的PRR和牙周致病菌表面的PAMP及其在牙周病中的防御作用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富血小板血纤蛋白在牙槽嵴位点保存中的应用
    廖军,徐普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6,43 (2):  216-219.  DOI: 10.7518/gjkq.2016.02.022
    摘要 ( 690 )   HTML ( 9 )   PDF(pc)(1160KB) ( 509 )   收藏
    牙齿拔除后,牙槽嵴会有一定程度的吸收并伴有软组织的退缩,致使种植修复效果不理想。富血小板血纤蛋白(PRF)富含的血小板、白细胞、白细胞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可有效地调控与组织再生相关的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程序性死亡,促进手术位点的血管化,增强术区抗感染能力及促进拔牙创软硬组织的再生。PRF多孔网状的三维空间结构有利于生长因子和氧气的弥散,新生骨组织的爬行替代及新生血管的长入,可为骨组织的血管化提供足够的空间,促进拔牙区软硬组织的再生。PRF取自患者自身血液经离心后制得,制备时间短,操作过程简便,较之富血小板血浆有更好的生物安全性和生物活性。PRF既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联合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许鹏,陈传俊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6,43 (2):  220-222.  DOI: 10.7518/gjkq.2016.02.023
    摘要 ( 1217 )   HTML ( 11 )   PDF(pc)(1143KB) ( 591 )   收藏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清楚,近来越来愈多的研究揭示其与单纯疱疹病毒(HSV)的潜伏有关。PTN患者的三叉神经节和神经根有明显的脱髓鞘变,而脱髓鞘病变是PTN的主要病理基础。HSV依赖其嗜神经特性感染三叉神经半月节并长期潜伏,在机体免疫低下时激活,造成对三叉神经的慢性炎症性刺激,导致三叉神经脱髓鞘病变进而引发PTN。诠释PTN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对于揭开三叉神经痛之谜,创建并运用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细菌黏附机制的研究进展
    郑赛男,蒋丽,李伟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6,43 (2):  223-227.  DOI: 10.7518/gjkq.2016.02.024
    摘要 ( 1014 )   HTML ( 11 )   PDF(pc)(1172KB) ( 1003 )   收藏
    口腔细菌黏附的机制是口腔微生物学和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研究水平的提高,口腔细菌黏附机制的研究在分子水平上有了较大的进展。细菌表面的黏附蛋白和受体以及菌毛和胞外多糖都参与细菌间的共聚及细菌对牙表面的黏附。材料表面的获得性薄膜、粗糙度、表面电荷和疏水性等特性也能影响细菌的定植和黏附。本文就细菌和材料两个方面对口腔细菌黏附的机制及控制细菌黏附的方法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丙氨酸消旋酶的研究进展
    邱伟,周学东,李明云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6,43 (2):  228-232.  DOI: 10.7518/gjkq.2016.02.025
    摘要 ( 1967 )   HTML ( 16 )   PDF(pc)(1175KB) ( 1086 )   收藏
    丙氨酸消旋酶(ALR)是以吡哆醛磷酸为辅酶,催化L-丙氨酸与D-丙氨酸相互转化的一类酶,广泛分布于低等生物,与由细菌引起的疾病密切相关。近年来ALR已成为设计抗菌药物的又一理想靶位。变异链球菌是口腔龋病主要致病菌,产酸耐酸、黏附能力和合成细胞内外多糖能力是其主要的致龋毒力。本文对ALR的分类、结构特征、生理功能及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为进一步研究ALR与变异链球菌致病毒力的关系,发展龋病抗菌药物候选靶标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冲洗方法去除根管内氢氧化钙封药的效果比较
    龙赟子,郑春艳,王祖华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6,43 (2):  233-238.  DOI: 10.7518/gjkq.2016.02.026
    摘要 ( 1821 )   HTML ( 24 )   PDF(pc)(1232KB) ( 1131 )   收藏
    氢氧化钙常被用作根管内封药,但根充前残留在根管内的氢氧化钙可能会削弱根充物的封闭性,进而影响根管治疗的效果。比较针头冲洗、超声冲洗、声波冲洗、根管刷、Endovac系统、RinsEndo系统、自调节根管锉系统和激光活化冲洗法对氢氧化钙封药的去除效果,可为临床选择去除氢氧化钙的冲洗方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托槽表面抗菌改性的研究现状
    赵夫健,王臻石,石连水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6,43 (2):  239-243.  DOI: 10.7518/gjkq.2016.02.027
    摘要 ( 872 )   HTML ( 7 )   PDF(pc)(1172KB) ( 821 )   收藏
    口腔正畸托槽粘接后会导致牙面菌斑附着增加、菌斑内微生物平衡失调并引起釉质脱矿及牙周损害。常用的控制菌斑的方法效果很难保证,而托槽的表面抗菌改性可摆脱上述缺陷。目前,托槽表面抗菌改性常用的二氧化钛、银、聚四氟乙烯具有较高的抗菌、灭菌作用,可减少菌斑生物膜的形成。常用的涂层方法包括溶胶-凝胶法、液相沉积法、物理气相沉积法、电化学法和阳极氧化法等。抗菌涂层无口腔黏膜刺激性、无短期全身毒性及无遗传毒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满足口腔生物材料的应用要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WD40编码的Pi>53 RNA反义转录子基因和蛋白及其功能
    陆文昕,葛奕辰,肖丽英,李燕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6,43 (2):  244-248.  DOI: 10.7518/gjkq.2016.02.028
    摘要 ( 909 )   HTML ( 4 )   PDF(pc)(1218KB) ( 583 )   收藏
    WD40编码的P53 RNA反义转录子(WRAP53)基因有1α、1β和1γ三个起始外显子, 1α与P53的第一外显子反向互补,其表达产物能稳定P53 RNA水平,从而促进P53蛋白表达,最终参与调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1β转录翻译生成的WRAP53蛋白,涉及细胞程序性死亡、周期调控以及蛋白酶降解和RNA代谢等多个重要生化过程。 WRAP53蛋白主要通过与端粒酶复合体等多种组分结合参与端粒酶卡侯体(CB)的形成、端粒酶全酶的组装定位、端粒酶的运输,指导运动神经元生存蛋白定位至CB等。WRAP53基因在肿瘤细胞系和临床肿瘤样本中普遍高表达,且表达越高,肿瘤的预后越差。沉默WRAP53基因,可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成瘤能力。先天性角化不良综合征与端粒长度的缩短有关,WRAP53基因表达降低最终会导致端粒的缩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