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52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5-07-01 上一期   
    专家笔谈
    基于影像学证据的牙骨质—骨结构不良区域的种植考量
    任家银,游梦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5,52 (4):  421-427.  DOI: 10.7518/gjkq.2025072
    摘要 ( 57 )   HTML ( 6 )   PDF(pc)(2361KB) ( 29 )   收藏

    牙骨质—骨结构不良(COD)是一类较为常见的发生在颌骨承牙区的纤维骨病变,在缺牙区牙槽骨内偶有发现,这为种植治疗的选择与设计带来一定的困扰。影像学检查在COD的诊断中具有关键作用,也是后续随访的主要手段。本文通过总结COD的临床、影像、病理特征,结合分析既往相关的种植成功与失败病例,认为COD通常并非种植的禁忌证。基于此,笔者提出了针对COD区域种植的治疗建议,以期提高该患者群体种植治疗的成功率。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修复专栏
    基于支撑结构位置的骨增量方法分类及应用展望
    杨博,范震,董强,杨晓喻,陈明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5,52 (4):  428-435.  DOI: 10.7518/gjkq.2025044
    摘要 ( 49 )   HTML ( 3 )   PDF(pc)(1218KB) ( 18 )   收藏

    骨增量在口腔种植患者中应用广泛,严重萎缩的牙槽嵴骨增量效果较差。本文通过文献总结及回顾,基于支撑结构位置的不同,将常用的骨增量手术分为4类,归纳各骨增量技术的优势和不足,并结合临床工作中所做的探索对其应用展望等方面进行阐述,笔者认为第二类第二亚类的间接中央支撑方式前景广阔,考虑基于“间接中央支撑”理念设计新的骨增量术式。对中央支撑式骨增量技术理念的探索、发展和应用,将有望增加骨增量术式,为骨增量的临床决策提供全新思路。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半导体激光的口腔修复软组织管理的临床策略
    邹浩南,王琪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5,52 (4):  436-442.  DOI: 10.7518/gjkq.2025078
    摘要 ( 49 )   HTML ( 2 )   PDF(pc)(782KB) ( 14 )   收藏

    口腔修复软组织管理是决定修复体功能与美学效果的关键,其中固定修复涉及排龈、牙龈修整及牙冠延长术;在活动修复中主要强调微创系带修整与前庭沟成形;而种植修复则侧重于种植二期手术、软组织塑形及种植体周围炎的治疗。半导体激光具有独特的生物效应,能与口腔软组织发生相互作用,展现出显著的修复临床优势。相较于传统机械切割或电刀手术,半导体激光能减少术中出血、减轻术后疼痛并缩短愈合时间,从而提升患者舒适度与修复效果。通过深入了解半导体激光在口腔修复软组织中的应用原理和临床效果,能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舒适和高效的口腔修复治疗。本综述旨在解释半导体激光的基本原理、生物效应及其与口腔软组织的相互作用,并介绍其在口腔修复软组织管理中治疗模式和策略的选择,推动半导体激光在口腔修复中的广泛应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受唾液污染玻璃陶瓷修复体不同清洁方式的研究进展
    杨永杰,昭日格图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5,52 (4):  443-448.  DOI: 10.7518/gjkq.2025069
    摘要 ( 44 )   HTML ( 3 )   PDF(pc)(882KB) ( 15 )   收藏

    玻璃陶瓷具有美观、耐磨、耐腐蚀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在临床中常被用做贴面、嵌体或全冠修复等。玻璃陶瓷修复体的长远修复效果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修复体承受咬合力过大,修复体和基牙不密合,或在粘接过程中受到各种污染等,都可能会对修复体的使用寿命产生较大影响。如今许多学者研究玻璃陶瓷修复体受唾液污染后的不同清洁处理方式,结果发现这些方法对恢复粘接强度有不同效果,对临床应用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牙体牙髓专栏
    再生性牙髓治疗在成熟恒牙中应用的临床研究进展
    蒋丽,何飞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5,52 (4):  449-455.  DOI: 10.7518/gjkq.2025037
    摘要 ( 38 )   HTML ( 3 )   PDF(pc)(855KB) ( 16 )   收藏

    目前对于成熟恒牙的牙髓根尖周病的治疗方法是以根管治疗术为主。根管治疗术技术敏感性高,要求患者有很好的依从性,且术后存在一定的牙体结构破坏、根折、再感染等风险。对于再生性牙髓治疗技术用于成熟恒牙牙髓根尖周病治疗的研究发现,该技术有望改善患牙临床症状、恢复牙体感觉反应、防御功能,使患牙在生理状态下得以长久保存。本文对近年来再生性牙髓治疗技术在成熟恒牙中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牙面黑色素沉着与铁、龋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王建鑫,王舒婷,马雷,岳金,乔传跃,林凯杰,韩蕊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5,52 (4):  456-465.  DOI: 10.7518/gjkq.2025051
    摘要 ( 39 )   HTML ( 1 )   PDF(pc)(1882KB) ( 13 )   收藏

    牙面黑色素沉着(BTS)表现为沿牙面龈缘分布的黑褐色条带,通常局限于牙颈部。BTS的病因与口腔菌群(放线菌、卟啉单胞菌等)密切相关,益生菌的应用也可能成为BTS治疗的一个潜在方向。流行病学研究表明,BTS与铁补充剂的使用、含铁饮食及饮水存在相关性,过量摄入含铁食物易增加BTS的发生风险。此外,铁与龋病也存在相关性,缺铁会增加龋病易感性。因此,本文通过文献回顾旨为BTS儿童提供饮食指导,展望BTS相关菌群的研究方向,并讨论BTS、龋病和铁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为BTS和龋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与策略。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天然植物提取物作为根管冲洗剂的研究进展
    齐斌,徐海明,卢志山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5,52 (4):  466-472.  DOI: 10.7518/gjkq.2025038
    摘要 ( 34 )   HTML ( 0 )   PDF(pc)(853KB) ( 9 )   收藏

    “感染控制”是根管治疗的核心,然而根管系统结构错综复杂,单纯依靠机械预备方法并不能达到彻底的根管清创,往往需要结合根管冲洗等化学预备方法。化学根管冲洗剂存在着诸如细胞毒性、影响牙本质的理化性能等缺点。近年来,天然植物提取物作为根管冲洗剂,因其具有容易获得、毒性小和成本低廉、具有抗菌性能等特点而受到关注。本文对目前新型天然植物提取物根管冲洗剂的分类、体外研究、体内研究及新的使用策略等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微小RNA200a/141-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4轴在口腔鳞状细胞癌进展中的作用研究
    姚曼曼,仇永乐,刘铁军,路月亭,路华林,尚宏悦,董博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5,52 (4):  473-483.  DOI: 10.7518/gjkq.2025062
    摘要 ( 39 )   HTML ( 1 )   PDF(pc)(5400KB) ( 9 )   收藏

    目的 基于公共数据库探索微小RNA(miRNA)200a/141、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4(STAT4)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并构建预后模型,探讨其作为潜在治疗靶点的可行性。通过体外实验验证仿生明胶外泌体颗粒递送miRNA200a/141进而调节STAT4,评估在OSCC的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的核酸保护能力及抗癌作用。 方法 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下载OSCC相关miRNA及信使RNA表达测序数据,使用R语言进行数据分析,评估miRNA200a/141与STAT4的表达水平和临床相关性。制备负载miRNA200a/141的仿生明胶外泌体纳米颗粒(GNP-EXO-miRNA200a/141),进行Transwell迁移、细胞划痕和四甲基偶氮唑蓝实验,评估纳米颗粒对SCC25细胞的作用,并通过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其对SCC25细胞中STAT4表达的影响。 结果 miRNA200a/141在O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其靶标STAT4的表达水平升高,两者呈负相关。制备的GNP-EXO-miRNA200a/141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粒径分布和稳定性。在细胞实验中,GNP-EXO-miRNA200a/141显著抑制了SCC25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显著下调了STAT4的表达。 结论 miRNA200a/141通过调节STAT4在OSCC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有望成为OSCC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潜在的分子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贵州省实施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地区与非干预地区12岁儿童口腔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赵南洋,吴娟娟,周洲,陈欣月,张旭彤,徐逸飞,戴泰鸣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5,52 (4):  484-489.  DOI: 10.7518/gjkq.2025025
    摘要 ( 34 )   HTML ( 1 )   PDF(pc)(755KB) ( 5 )   收藏

    目的 通过分析贵州省实施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地区和非干预地区12岁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了解项目实施对12岁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 方法 采用2019年6月—2020年11月贵州省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的全省12岁儿童口腔健康数据,分层抽取项目干预地区与非干预地区各6个,共2 654人。比较项目干预地区与非干预地区12岁儿童在口腔健康状况,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牙科服务利用和糖饮食方面的差异。 结果 项目干预地区12岁儿童患龋率、龋均、牙周状况,牙科服务利用率,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等均好于非干预地区,项目干预地区窝沟封闭剂存留牙数也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因龋补牙数、龋补充填比及糖饮食方面两者并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 结论 贵州省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对改善贵州省12岁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提升其口腔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具有潜在的促进作用。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更有助于改善和提高贵州省学龄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和素养。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锥形束CT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根尖周囊肿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黄美畅,蒋鸿杰,汤亚玲,姚莉洪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5,52 (4):  490-497.  DOI: 10.7518/gjkq.2025075
    摘要 ( 41 )   HTML ( 1 )   PDF(pc)(2359KB) ( 6 )   收藏

    目的 探讨锥形束CT(CBC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根尖周囊肿、根尖周肉芽肿和牙源性角化囊肿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143例根尖周囊肿和45例根尖周肉芽肿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分析二者诊断结果的一致性;选取根尖周囊肿29例,牙源性角化囊肿24例,分别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K14、CK19、CD57和Ki-67),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根尖周囊肿诊断中的价值。 结果 根尖周囊肿经CBCT诊断准确率为68.5%,根尖周肉芽肿经CBCT诊断准确率为44.4%,但CBCT诊断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差(Kappa<0.4)。CBCT诊断根尖周囊肿的正确性与发病部位(P=0.033)、上皮剩余(P=0.036)和泡沫细胞(P=0.027)有相关性,而与胆固醇裂隙、出血、钙化、急慢性炎症以及炎症程度无相关性(P>0.05)。根尖周囊肿和牙源性角化囊肿中上皮标志物的表达:大部分病例CK14和CK19阳性表达,CD57阴性表达。细胞增殖活性标志物的表达:根尖周囊肿的Ki-67阳性细胞率为1%~3%,严重感染会增加至15%;牙源性角化囊肿Ki-67阳性细胞率为1%~3%或10%~80%。 结论 CBCT诊断根尖周囊肿和根尖周肉芽肿的敏感性较好,而特异性较差。CBCT诊断根尖周囊肿的正确性与发病部位、上皮剩余以及泡沫细胞相关,而与胆固醇裂隙、出血、钙化、急慢性炎症以及炎症程度无关。牙源性角化囊肿患者Ki-67表达阳性细胞数高于根尖周囊肿,且主要定位于副基底细胞层。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神经肽参与调控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的研究进展
    赵家硕,张艳艳,刘飞,沈颉飞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5,52 (4):  498-506.  DOI: 10.7518/gjkq.2025057
    摘要 ( 42 )   HTML ( 6 )   PDF(pc)(1369KB) ( 17 )   收藏

    口颌面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理机制复杂,目前仍缺乏持久有效的治疗手段,给患者生活带来沉重负担。神经肽,包括甘丙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神经肽Y、催产素等,通过不同信号通路调控伤害性信号传导,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目前神经肽在口颌面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相对不足,针对神经肽作为口颌面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靶点尚缺乏充分的临床证据。本文回顾了上述4种常见的神经肽在外周及中枢神经系统中调控神经病理疼痛涉及的分子信号通路机制,为探究其在口颌面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为研发新型镇痛药提供有效策略。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影像组学在口腔鳞状细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方面的应用进展
    王倩,彭晖,章礼玉,杨宗澄,王雨琪,潘宇,周瑜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5,52 (4):  507-513.  DOI: 10.7518/gjkq.2025076
    摘要 ( 37 )   HTML ( 6 )   PDF(pc)(751KB) ( 13 )   收藏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制定该疾病的治疗方案时,正确评估颈部淋巴结的分期至关重要。准确的临床分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颈淋巴结清扫术以及术后并发症。利用传统的影像学技术评估淋巴结性质时,主要依靠淋巴结的大小和形态进行评估,存在主观偏向性。为了提供更加客观准确的数据,影像组学将图像转换为可由软件处理的定量变量。通过应用影像组学技术,医生能够利用定量的数据来评估淋巴结的性质,并根据这些结果制定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本文综述了影像组学在OSCC颈部淋巴结转移方面的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辅助性T细胞17与调节性T细胞之间的制衡效应调控口腔颌面部骨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祝舒钰,周静,谢志刚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5,52 (4):  514-525.  DOI: 10.7518/gjkq.2025058
    摘要 ( 37 )   HTML ( 2 )   PDF(pc)(912KB) ( 10 )   收藏

    骨损伤后的骨组织重塑直至最终修复,是一个受到严格调控的动态过程。其中,免疫系统的调控作用日益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在诸多免疫细胞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分别以促炎和抑炎效应对骨代谢相关细胞的功能与活性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Th17/Treg细胞平衡失调与多种骨代谢疾病密切相关,调节这一平衡可能为骨损伤修复提供新的策略。本文旨在对Th17与Treg细胞在骨重塑中的制衡调节机制,以及干预Th17/Treg细胞平衡以促进口腔颌面部骨损伤修复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在颌面部组织修复中的应用
    黄启航,王航,王耀钟,李德超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5,52 (4):  526-533.  DOI: 10.7518/gjkq.2025070
    摘要 ( 47 )   HTML ( 2 )   PDF(pc)(950KB) ( 9 )   收藏

    口腔疾病发病率较高,其治疗常需要新材料的应用。静电纺丝纳米纤维(ENF)凭借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和优异的生物学功能,在口腔医学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价值,尤其在颌面部组织修复和牙齿再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此,本文综述近年来ENF在口腔医学中的研究进展,简要概括其制备过程和特点,从口腔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行分类阐述,并总结其在口腔疾病治疗中所面临的挑战及发展前景,旨在为口腔疾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牙颌干细胞与免疫细胞的交互调控作用
    高雪钰,刘玉红,赵彦涛,闫钧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5,52 (4):  534-543.  DOI: 10.7518/gjkq.2025050
    摘要 ( 42 )   HTML ( 4 )   PDF(pc)(846KB) ( 13 )   收藏

    牙颌干细胞容易获得,技术和伦理的制约问题较少,且具有更强的增殖能力和更稳定的形态。免疫细胞在体内分布广泛,可以和牙颌干细胞相互调控,这有利于组织稳态和炎症性疾病的治疗,进一步研究其相互调控机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牙颌干细胞和免疫细胞的交互调控作用可以控制牙颌干细胞的生物学行为,调节局部炎症微环境,合理的应用可以促进组织再生和炎症的治疗。但牙颌干细胞和免疫细胞的交互调控机制大部分尚未明确,已发现的机制缺少临床试验佐证,在应用于临床治疗前还需进一步探索。本文归纳总结牙颌干细胞与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调控作用和机制,以期在临床应用中提供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牙周内镜在口腔临床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于寰,康健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5,52 (4):  544-551.  DOI: 10.7518/gjkq.2025073
    摘要 ( 45 )   HTML ( 3 )   PDF(pc)(863KB) ( 14 )   收藏

    牙周炎的传统治疗方法为包括龈上洁治术、龈下刮治术及根面平整术在内的牙周非手术治疗、牙周手术治疗等。这些治疗方法的效果明确,但存在一定的限制。非手术治疗可能会因视野不清,难以直视等原因影响牙石清除率;手术治疗可能因患者存在手术禁忌证或惧怕手术而难以适用。牙周内镜具有可视性及微创性,可以在损伤较小的情况下引导医生更清晰地观察并清除龈下牙石,为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牙周内镜还可用于辅助牙周牙体疾病的诊断、牙周手术及种植体周围炎的治疗;在临床教学中应用时,可以加深学生对牙周诊疗工作的认识。虽然其诊断及治疗效果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争议,但为牙周疾病的临床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对牙周内镜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孕妇口腔微生物影响新生儿口腔及全身健康的研究进展
    邓含知,赵蕾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5,52 (4):  552-558.  DOI: 10.7518/gjkq.2025074
    摘要 ( 48 )   HTML ( 5 )   PDF(pc)(782KB) ( 23 )   收藏

    孕妇口腔健康对妊娠结局(如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先兆子痫、死胎等)的影响早已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随着胎盘、羊水等母体结构中检出口腔微生物,孕妇口腔微生物对胎儿子宫内定植、塑造胎儿免疫系统,以及对新生儿后续口腔健康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孕妇口腔微生物对胎儿健康及新生儿口腔微生物群的影响:孕妇口腔微生物群可能通过生命早期口腔微生物的定植及演替影响口腔健康,并可能调节胎儿发育,对全身健康也会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