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51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4-03-01 上一期   
    专家笔谈
    浅谈正畸临床矫治新技术——球托止动定位轻力5s系统
    贺红,吉利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4,51 (2):  125-136.  DOI: 10.7518/gjkq.2024032
    摘要 ( 85 )   HTML ( 15 )   PDF(pc)(7241KB) ( 58 )   收藏

    达成精确的转矩表达和稳定的支抗控制是正畸治疗的关键因素,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口腔健康与矫治感受的重视程度日益增长,球面自锁托槽(球托)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这两个方面的需求。球面自锁托槽的球面结构可以降低因佩戴矫治器而引起口腔溃疡的概率,并能减少生物膜附着,降低牙龈和牙周疾病的发生概率。与方形托槽相比,球面自锁托槽的脱落率降低了95%。止动定位系统是球面自锁托槽的核心创新点,主要由螺纹系统、螺丝系统和弓丝系统组成。得益于止动定位系统,球面自锁托槽可以去除余隙角,精准表达转矩,使用止锁螺丝时可增强支抗稳定性。止动定位系统搭配了3种特制的细方丝(0.152 4 mm×0.635 0 mm、0.203 2 mm×0.584 2 mm、0.254 0 mm×0.558 8 mm),用轻力排齐的同时可以表达转矩,控制牙根。球托矫治器以黏膜刺激小、脱落率低、转矩表达精准、支抗保有率高、细方丝轻力矫治等特点引起了广泛关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牙萌出专栏
    多颗恒牙迟萌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黄婕,邓倩楠,孟耀,刘曼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4,51 (2):  137-143.  DOI: 10.7518/gjkq.2024020
    摘要 ( 60 )   HTML ( 11 )   PDF(pc)(848KB) ( 42 )   收藏

    恒牙迟萌是指恒牙萌出时间显著晚于正常萌出期的现象,不仅可引起患儿错畸形,还可进一步影响患儿的咀嚼、发音功能与面容美观,严重时将损害患儿正常生长发育及心理健康,给家长带来负担。其发生以个别恒牙较常见,但部分患儿出现多颗恒牙迟萌。多颗恒牙迟萌病因复杂,除局部机械因素外,还可能与环境(如疾病、营养、感染、放射、药物)、遗传等因素具有相关性,本文就以上因素作一综述,以期为多颗恒牙迟萌的病因学研究及临床诊断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乳磨牙萌出障碍的研究进展
    王曼婷,沈敏建,李晓霞,蒋文翔,吴志芳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4,51 (2):  144-150.  DOI: 10.7518/gjkq.2024025
    摘要 ( 47 )   HTML ( 5 )   PDF(pc)(929KB) ( 52 )   收藏

    牙齿萌出障碍多见于恒牙,在乳牙中比较少见。乳牙中主要累及乳磨牙,以下颌第二乳磨牙最为常见。乳磨牙萌出障碍病因诊断困难,发生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上对乳磨牙萌出障碍的治疗方法尚未达成共识,观察、修复、拔除受累牙、外科松解或正畸牵引等方法是目前可参考的治疗手段,治疗方法的选择与乳磨牙萌出障碍的类型、严重程度、伴随症状以及继承恒牙情况等有关。本文围绕乳磨牙萌出障碍的病因、临床表现、分类以及治疗方法等展开综述,以期为乳磨牙萌出障碍的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解剖学专栏
    上颌窦解剖结构及其与上颌后牙显微根尖手术的关系
    成应琪,黄正蔚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4,51 (2):  151-156.  DOI: 10.7518/gjkq.2024023
    摘要 ( 37 )   HTML ( 2 )   PDF(pc)(758KB) ( 34 )   收藏

    上颌后牙区与上颌窦关系密切,解剖结构复杂,因而该区域显微根尖手术难度较大。上颌窦的一些解剖特征也使得显微根尖手术对临近解剖结构造成伤害的风险增加,影响手术的过程和预后。因此,本文对上颌窦的解剖特征包括其形态与发育、上颌窦口、施耐德黏膜、上颌窦分隔、上牙槽后动脉及其与上颌后牙的关系等进行简要综述,同时就上颌窦对上颌后牙区显微根尖手术的术前准备、手术方式、并发症、手术预后及成功率等的影响进行简要讨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邻面接触区检测及恢复方法的研究进展
    王红艳,孙玉春,陈虎,武峰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4,51 (2):  157-163.  DOI: 10.7518/gjkq.2024015
    摘要 ( 46 )   HTML ( 6 )   PDF(pc)(819KB) ( 81 )   收藏

    邻面接触区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生理实体,对于维持牙弓稳定、保护口腔软硬组织具有重要意义。借助松紧度、位置、形状、面积等参数对邻面接触区进行量化评估是临床常用手段。松紧度测量由牙线或金属片完成;位置、形状、面积的测量逐步从一维、二维、三维层面入手。临床修复治疗时往往涉及邻面接触丧失的恢复,明确恢复标准和方法对于确保修复体质量尤为关键。本文就邻面接触区的检测方法、恢复标准和方法等内容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切牙管影响上中切牙三维移动的研究进展
    陈韫欣,李舒舒,黄梓澄,孔卫东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4,51 (2):  164-171.  DOI: 10.7518/gjkq.2024029
    摘要 ( 25 )   HTML ( 1 )   PDF(pc)(1225KB) ( 20 )   收藏

    上中切牙的位置在面部美学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正畸治疗过程中,为获得理想的矫正效果,上中切牙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三维方向上的移动。以往观点认为上中切牙移动的范围只受到上颌骨唇、腭侧骨皮质的限制,但随着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成像(CBCT)的应用,发现在上颌骨内存在着解剖形态不规则的切牙管,其外侧壁由致密的皮质骨围绕而成,若上中切牙与之发生碰撞不仅会导致接触部位的牙根吸收,还可导致骨开窗、骨开裂,引发牙周问题,甚至还可能压迫鼻腭管神经等。因此,上中切牙三维移动的边界与切牙管的形态及位置关系密切,应引起重视,以避免临床工作中对上中切牙的牙根造成不必要伤害。本文就切牙管对上中切牙三维移动的影响做一综述。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断冠粘接结合数字化贴面修复在上前牙复杂冠折中的应用1例
    杨育泽,艾璐莹,张自亮,肖康,毛雨典,吴赟,陈凌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4,51 (2):  172-175.  DOI: 10.7518/gjkq.2024026
    摘要 ( 36 )   HTML ( 7 )   PDF(pc)(1831KB) ( 28 )   收藏

    本文报道了1例因外伤导致上前牙复杂冠折的病例。治疗过程中,首先对患牙行牙髓切断、断冠粘接术,实现了患牙牙髓活力、牙体形态的保存;其次配合数字化技术制作贴面、椅旁外染色技术,增加患牙的固位力及恢复美观;最终实现患牙牙体、牙髓的保存,最大程度恢复了患牙初始形态、颜色、咬合、邻接关系等特征。随访2年多以来,临床效果稳定。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生物陶瓷材料iRoot BP Plus与三氧化矿物聚合物在活髓切断术中疗效对比的Meta分析
    杨岩朵,陈红,许祖达,赵媛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4,51 (2):  176-186.  DOI: 10.7518/gjkq.2024036
    摘要 ( 51 )   HTML ( 7 )   PDF(pc)(5136KB) ( 61 )   收藏

    目的 比较生物陶瓷材料iRoot BP Plus与三氧化矿物聚合物(MTA)用作牙齿活髓切断术盖髓剂的疗效差异。 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收录的iRoot BP Plus与MTA用于牙齿活髓切断术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3月。由2名成员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进行筛选,结局指标包括临床成功率、盖髓操作时间、牙本质桥形成率及牙变色率。利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使用Stata 15.0软件对被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18篇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1)术后 3、6、12个月iRoot BP Plus组与MTA组之间临床成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iRoot BP Plus组的盖髓操作时间明显小于MTA组(P<0.05);3)术后3个月,iRoot BP Plus组的牙本质桥形成率高于MTA组(P<0.05);4)末次随访iRoot BP Plus组牙变色率显著低于MTA组(P<0.05)。 结论 iRoot BP Plus用于牙齿活髓切断术的临床成功率与MTA相近,但较MTA盖髓操作时间更短,发生牙变色的概率更低。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可降解新型聚乳酸膜在引导骨组织再生中的应用
    胡雅瑄,马子涵,王将凌,汪永跃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4,51 (2):  187-192.  DOI: 10.7518/gjkq.2024030
    摘要 ( 28 )   HTML ( 1 )   PDF(pc)(1842KB) ( 24 )   收藏

    目的 探索一种可降解新型聚乳酸膜(PDLLA/PLLA)在引导骨组织再生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24只,体重2.5~3.0 kg,在动物一侧下颌骨体部近下颌骨下缘处制备10 mm×5 mm×3 mm箱状骨缺损,然后将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每组8只。实验组动物骨缺损处填Bio-oss骨粉后将PDLLA/PLLA覆盖于缺损表面,对照组动物骨缺损处填Bio-oss骨粉后将Guidor聚乳酸可吸收膜覆盖于缺损表面,空白组动物不作处理。术后8、12周采集缺损处标本,进行大体观察、Micro-CT检查和组织病理学观察。 结果 实验期间各组实验动物均未发生炎症和排异反应,各组创口愈合良好,成骨活跃。大体观察显示,术后8周实验组动物成骨量较多,材料降解较少,对照组动物成骨量较实验组少,材料降解完全;术后12周实验组动物和对照组动物成骨量相当,实验组材料进一步降解,空白组动物成骨量少于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8、12周,Micro-CT可以观察到实验组和对照组缺损区域新生骨明显多于空白组。术后8、12周,实验组动物和对照组动物新生骨相对骨体积分数(BV/TV)、骨密度(BMD)和骨小梁数量(Tb.N)均显著高于空白组动物(P<0.05),且术后8周实验组动物新生骨BV/TV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术后12周时实验组与对照组新生骨BV/TV、BMD和Tb.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切片观察显示,术后8周实验组动物新生骨小梁周边细胞生长活跃,并可见少量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术后12周实验组动物骨小梁周围可见大量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骨缺损部位骨组织密度接近周边正常骨组织。 结论 与对照组和空白组相比,PDLLA/PLLA呈现出了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可以明显促进缺损处愈合。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免疫球蛋白G4相关性唾液腺炎临床特点及诊疗进展
    张宇,贾志宇,唐慧芳,张志勇,李文静,田松波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4,51 (2):  193-200.  DOI: 10.7518/gjkq.2024005
    摘要 ( 49 )   HTML ( 4 )   PDF(pc)(868KB) ( 43 )   收藏

    免疫球蛋白G4相关性唾液腺炎(IgG4-RS)是一种与IgG4密切相关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率低,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以唾液腺尤其是颌下腺无痛性持续性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多数患者血清IgG4升高,淋巴浆细胞浸润,后期全身多器官可继发病变,组织病理学是该病最可靠的诊断方法。临床上倾向于传统糖皮质激素作为首选用药,现阶段可尝试应用生物制剂进行靶向治疗。本文根据国内外文献,对IgG4-RS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该病的临床诊疗和研究提供帮助。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机械应力下初级纤毛在骨和颞下颌关节软骨改建中力学感知作用的研究进展
    薛晴,齐慧川,胡敏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4,51 (2):  201-207.  DOI: 10.7518/gjkq.2024031
    摘要 ( 34 )   HTML ( 2 )   PDF(pc)(780KB) ( 37 )   收藏

    正畸治疗过程中的牙齿移动和颞下颌关节改建与生物力学息息相关,涉及到机械力作用下的骨重塑和软骨内稳态的维持。初级纤毛作为机械感受器,广泛存在于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软骨细胞等细胞表面,在机械应力下通过转导多种信号通路促进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向分化,维持成骨细胞的机械敏感性,促进骨基质的沉积,上调骨细胞的功能活动,间接调节破骨细胞的活性,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及软骨内骨化等,在骨-软骨组织改建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初级纤毛在机械应力下的牙槽骨改建和颞下颌关节软骨改建中的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深入探讨正畸过程中骨和软骨组织的改建机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展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王文轩,刘云坤,李冰芷,黄能文,侯泽宇,唐金茹,李龙江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4,51 (2):  208-216.  DOI: 10.7518/gjkq.2024027
    摘要 ( 46 )   HTML ( 5 )   PDF(pc)(1306KB) ( 37 )   收藏

    了解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仍然是认识OSCC恶性生物学特点及探索针对性治疗方法的研究热点。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及其受体RAGE与其他受体在体内相互作用,从而激活多个信号通路,诱导白细胞介素、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的合成。近期的研究表明,AGE/RAGE相关信号传导通路的激活影响OSCC的增殖、侵袭、血管生成、局部复发,与晚期OSCC症患者的预后不良有关。本文对AGE/RAGE与OSCC恶性演进进行综述,以期为OSCC治疗提供潜在靶点。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叉神经痛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
    何科泰,徐名颉,周昶含,米金龙,李忆博,刘磊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4,51 (2):  217-226.  DOI: 10.7518/gjkq.2024014
    摘要 ( 45 )   HTML ( 3 )   PDF(pc)(828KB) ( 30 )   收藏

    三叉神经痛是口腔医学的临床常见病,表现为电击样剧烈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三叉神经痛可分为3种,其发病原因及特点各有不同,其中,经典型三叉神经痛的主要发病机制是机械压迫,炎症因子对该过程也有重要影响。建立合适的三叉神经痛动物模型对于理解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具有重要作用,也是研究三叉神经痛治疗措施的实验方法学基础。目前学者们已经建立了多种三叉神经痛动物模型,适用于不同的实验目的和场景。本文对三叉神经痛动物实验模型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创非手术牙周治疗技术的临床研究进展
    马瑜鸿,赵蕾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4,51 (2):  227-232.  DOI: 10.7518/gjkq.2024022
    摘要 ( 73 )   HTML ( 5 )   PDF(pc)(737KB) ( 73 )   收藏

    牙周炎是造成牙齿脱落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的牙周非手术治疗(NSPT)是规范化牙周序列治疗的第一步,然而该治疗对存在骨内缺陷的中重度牙周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有限,常需要进一步行牙周手术治疗。随着“微创牙科”治疗理念的不断推广,有学者提出了微创非手术牙周治疗技术(MINST),即以微创操作进行非手术牙周治疗的技术。MINST可在一定条件内替代牙周手术治疗来改善牙周骨内缺损的牙周临床指标,并在减少术后疼痛、提高美观和患者接受度等方面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本文总结了MINST的提出和临床应用进展,分析该技术与传统的NSPT和微创牙周手术治疗的效果,并就该技术联合其他辅助治疗手段(包括局部药物治疗、釉基质衍生物、牙周内镜)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咽后壁瓣咽成形术相关通气功能障碍及应对
    李亚楠,石冰,李精韬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4,51 (2):  233-240.  DOI: 10.7518/gjkq.2024028
    摘要 ( 40 )   HTML ( 3 )   PDF(pc)(836KB) ( 28 )   收藏

    咽后壁瓣咽成形术通过机械封堵的形式矫正腭咽闭合不全,获得语音改善的同时牺牲部分通气功能,存在较高通气功能障碍风险。有效预防和处理通气并发症对咽后壁瓣患者手术安全及生存质量至关重要,是序列治疗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然而,咽瓣术后通气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应对措施等尚未明确。本文围绕咽后壁瓣咽成形术通气并发症的流行病学特征、病理发生机制、评估诊断方法和防治应对手段展开讨论,旨在为进一步优化气道问题相关的唇腭裂序列治疗提供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类型的辅弓在正畸前牙压低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斯佳萍,吕林,王思婕,周宇,陈小燕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4,51 (2):  241-248.  DOI: 10.7518/gjkq.2024011
    摘要 ( 49 )   HTML ( 7 )   PDF(pc)(1336KB) ( 40 )   收藏

    前牙深覆是临床中常见的疑难错畸形,常伴随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牙周及美观等问题。压低辅弓是目前临床中治疗前牙深覆的主要方式之一。压低辅弓种类繁多,不同辅弓在适应证、疗效、不良反应、弓丝弯制及生物力学等方面存在差异。在临床实践中,正畸医生应根据目标位及患者牙槽骨情况选择合适的辅弓类型,并适时调整压低力的大小和方向,以达到最佳的效果。本文就不同类型的压低辅弓的应用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研究的开展及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