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48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1-07-01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栏目: 专家笔谈  牙周专栏  影像专栏  论著  综述 
    专家笔谈
    口腔局部麻醉新概念
    赵吉宏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1,48 (4):  373-379.  DOI: 10.7518/gjkq.2021080
    摘要 ( 3534 )   HTML ( 744 )   PDF(pc)(2070KB) ( 4785 )   收藏

    本文介绍了口腔局部麻醉的一些新理念和新技术。强调口腔局部麻醉前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及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根据身体状态评估结果合理用药,对紧张恐惧的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或镇静,是保证局部麻醉安全的重要措施;阿替卡因等局部麻醉药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较好的麻醉效果,已经在临床得以广泛应用,适用的局部麻醉方式也呈多样化趋势;新型无痛注射器能为患者带来舒适无痛的局部麻醉感受,同时为局部麻醉安全增添了一份保险;良好的局部麻醉药和无痛注射器的应用,带来了局部麻醉方式和技术的相应改变,局部浸润麻醉逐步成为口腔临床治疗首选的局部麻醉方式,牙周膜麻醉成为常规局部麻醉方式,还有一些具有针对性和特色的神经阻滞麻醉应运而生;口腔局部麻醉的安全、舒适和效果,归根结底在于规范化操作,因此口腔局部麻醉操作规范的制订十分必要,该工作已经在中华口腔医学会立项并启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牙周专栏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牙周炎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朱轩智,赵蕾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1,48 (4):  380-384.  DOI: 10.7518/gjkq.2021081
    摘要 ( 1107 )   HTML ( 25 )   PDF(pc)(1292KB) ( 253 )   收藏

    甲状腺通过分泌甲状腺激素参与调节多种生理活动,其功能异常将导致骨代谢紊乱,甚至引发骨质疏松。牙周炎是由菌斑生物膜引发的慢性炎症类疾病,以牙槽骨吸收破坏为首要特征之一。临床数据与动物实验均表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牙周疾病存在相关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通过调节下游激素受体的激活,影响骨代谢与免疫因子的表达,进而抑制牙槽骨成骨,促进骨吸收。此外,甲状腺功能减退所引发的低转换型骨质疏松症可能是加重牙周炎进展的全身系统性条件。本文就两类疾病的相关性与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氧化应激和线粒体质量控制与牙周炎关系的研究进展
    丁旭,李鑫,李艳,夏博园,于维先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1,48 (4):  385-390.  DOI: 10.7518/gjkq.2021079
    摘要 ( 994 )   HTML ( 27 )   PDF(pc)(1293KB) ( 390 )   收藏

    牙周炎主要是由菌斑微生物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近年来,关于线粒体质量控制与牙周炎之间的关系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线粒体质量控制包括线粒体的生物发生、动力学和自噬三部分,任何一个部分紊乱都会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进而诱发相关疾病。氧化应激会导致线粒体质量控制失衡,可能在牙周炎发展中起关键作用。本文就氧化应激、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 α、核呼吸因子1/2、有丝分裂蛋白1/2、动力蛋白相关蛋白1、PTEN诱导的假定激酶1等蛋白引起线粒体功能障碍在牙周炎中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牙周炎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引导组织/骨再生牙周功能梯度膜的研究进展
    赵文俊,陈宇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1,48 (4):  391-397.  DOI: 10.7518/gjkq.2021072
    摘要 ( 696 )   HTML ( 26 )   PDF(pc)(1558KB) ( 518 )   收藏

    生物屏障膜(BBM)的应用是引导组织/骨再生(GTR/GBR)技术的关键环节,其主要作用是将牙周缺损区与牙龈组织相隔离,防止牙龈上皮组织向下方的牙周缺损区快速生长,从而为牙周组织的再生创造一个相对封闭的良好环境。理想的BBM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良好的促成骨及抗炎等诸多性能,然而目前使用的BBM均未能兼顾上述要求,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缺点,GTR/GBR效果不理想。因此学者们广泛展开了对新一代可吸收GBR/GTR膜的开发和研究。在目前研究较为充分的BBM中,功能梯度膜(FGM)具有提升BBM诸多特性,使之更趋于理想的强大潜力,有增强临床GTR/GBR效果的广阔前景。本文对功能梯度GBR/GTR膜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其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影像专栏
    锥形束CT三维头影测量参考坐标系的研究进展
    施丹妮,杨鑫,吴建勇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1,48 (4):  398-404.  DOI: 10.7518/gjkq.2021068
    摘要 ( 563 )   HTML ( 21 )   PDF(pc)(1379KB) ( 461 )   收藏

    头影测量是正畸医生诊断与治疗设计的重要手段,与传统二维头影测量相比,三维头影测量提供的信息更加准确、完整,但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三维头影测量参考坐标系建立标准。为建立完善的三维头影测量参考坐标系,本文综述了锥形束CT三维头影测量中参考坐标系建立的研究进展,按包含整个颅面部的整体参考坐标系和针对不同面部单位的局部参考坐标系,分别研究了坐标系的建立、特点及应用,以期为三维参考坐标系的标准化、统一化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影像学预测上颌尖牙阻生的研究进展
    邵冰婷,曹丹,严斌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1,48 (4):  405-410.  DOI: 10.7518/gjkq.2021073
    摘要 ( 1483 )   HTML ( 202 )   PDF(pc)(9872KB) ( 1328 )   收藏

    上颌阻生尖牙是临床上常见的难题。早期对可能发生阻生的上颌尖牙进行干预,常常可以减轻其阻生的严重程度,甚至可以使尖牙正常萌出。临床上常通过影像学方法对上颌尖牙阻生进行早期预测。其中影像学检查不仅包括传统的全口曲面体层片等二维影像,也包括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的锥形束CT三维影像。本文通过回顾以往研究来总结目前影像学预测上颌尖牙阻生的研究进展,以指导临床早期预测上颌尖牙阻生并选择合适的干预时机。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自体脂肪移植联合唇部组织瓣在修复唇萎缩畸形缺损中的应用
    杨祺,郭丽娟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1,48 (4):  411-416.  DOI: 10.7518/gjkq.2021074
    摘要 ( 708 )   HTML ( 6 )   PDF(pc)(25554KB) ( 74 )   收藏

    目的 探讨自体脂肪移植联合黏膜组织瓣对不同程度唇萎缩畸形的修复效果。方法 选择14例唇萎缩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萎缩的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萎缩3个类型,分别采用不同的术式恢复唇形态。轻度萎缩患者采用脂肪移植术;中度萎缩患者采用脂肪移植联合唇黏膜外推术;重度唇萎缩患者,一期采用脂肪移植联合唇黏膜外推术,二期采用邻位黏膜组织瓣移植术。结果 14例患者术后唇外观及功能恢复较好,其中3例因患者要求较高,后期进行再次脂肪移植,术后均对疗效满意。结论 根据唇萎缩程度的不同,分别采用自体脂肪移植或联合黏膜组织瓣的方法来修复唇萎缩畸形,不仅能达到较好的术后效果,而且创伤小,对邻近组织影响小,患者满意度较高。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颞下颌关节退行性变早期髁突软骨细胞行为改变的实验研究
    方苓力,谭玺,叶雨丝,黄兰,何瑶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1,48 (4):  417-425.  DOI: 10.7518/gjkq.2021070
    摘要 ( 656 )   HTML ( 11 )   PDF(pc)(36331KB) ( 81 )   收藏

    目的 探索应力诱导颞下颌关节(TMJ)退行性变早期,髁突软骨细胞增殖、凋亡和自噬行为表现及相关信号通路的变化。方法 使用小鼠强制张口模型分别对小鼠加力0 d(对照组)和10 d(实验组),加力结束后取样。髁突软骨行激光共聚焦扫描,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染色检测增殖;完整关节区切片行苏木精/伊红、甲苯胺蓝以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增殖、凋亡、自噬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小鼠与对照组小鼠相比,髁突软骨增厚,细胞密度降低,基质分泌减少;且增殖和凋亡阳性细胞增多,自噬活性增加;伴随PI3K/Akt通路活化。结论 应力诱导TMJ退行性变早期,软骨细胞在增殖、凋亡及自噬活性上均有一定程度的激活,并伴随了PI3K/Akt通路活化。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成人骨性Ⅱ类高角开牙合患者上下切牙区牙槽骨形态的三维研究
    伍春兰,唐华,陈军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1,48 (4):  426-432.  DOI: 10.7518/gjkq.2021063
    摘要 ( 860 )   HTML ( 26 )   PDF(pc)(5936KB) ( 260 )   收藏

    目的 运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对成人骨性Ⅱ类高角开牙合患者上下切牙区的牙槽骨形态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筛选成人骨性Ⅱ类高角正畸治疗前患者58例(前牙开牙合29例、正常覆牙合29例),利用Dolphin软件测量上下切牙区牙槽骨高度和牙槽骨厚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开牙合组与对照组在切牙区牙槽骨形态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舌/腭侧的牙槽骨厚度及牙槽骨高度上,开牙合患者多个切牙位点处的舌/腭侧及根尖处的牙槽骨厚度较薄、牙槽骨高度较低;Pearson检验显示覆牙合与舌/腭侧牙槽骨高度呈负相关,与牙槽骨厚度呈正相关。结论 成人骨性Ⅱ类高角开牙合患者切牙区的舌/腭侧牙槽骨厚度较薄、高度较低,矫治该类患者时应谨慎切牙过度的舌向移动,并注意转矩的控制,以避免牙周组织及牙根的损伤。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髓腔通路设计的微创理念及其研究进展
    彭玮琪,高原,徐欣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1,48 (4):  433-438.  DOI: 10.7518/gjkq.2021076
    摘要 ( 1872 )   HTML ( 300 )   PDF(pc)(1339KB) ( 1783 )   收藏

    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是临床常见的口腔疾病,根管治疗是治疗这类疾病最有效的手段。髓腔通路预备即开髓,是根管治疗的首要步骤,一个设计良好的髓腔通路对于根管治疗的成功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微创牙髓治疗学概念的提出,学者们建议对传统髓腔通路设计进行微创改良,强调有目的性地保留部分髓室顶及颈周牙本质的精细开髓,以尽可能保存健康牙体组织。虽然微创髓腔通路设计减少了牙颈部区域的应力集中,但目前没有明显的证据支持其可以提高根管治疗后牙齿的抗折性能,且微创开髓可能使治疗复杂化,增加根管治疗的难度,存在影响根管治疗效果和增加医源性损伤的风险。本文就髓腔通路设计的微创理念及其在根管治疗效果和牙齿抗折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先天性梅毒牙的研究现状
    孟抒怀,罗锋,裴锡波,万乾炳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1,48 (4):  439-443.  DOI: 10.7518/gjkq.2021078
    摘要 ( 1728 )   HTML ( 25 )   PDF(pc)(4331KB) ( 286 )   收藏

    先天性梅毒牙是指由于梅毒螺旋体在胎儿出生前1个月至出生后1年感染牙胚,侵犯成釉器使牙齿的釉质发育障碍,导致釉质形成特征性发育不全的牙齿疾病的总称。先天性梅毒牙主要表现为恒切牙、第一恒磨牙出现釉质结构异常,因其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临床诊疗时易与某些釉质发育不全疾病相混淆,以致贻误患者的口腔及全身治疗。本文系统介绍了先天性梅毒牙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与鉴别诊断,以期为先天性梅毒及先天性梅毒牙的早期诊治提供指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颌鳞状细胞癌临床颈部淋巴结阴性患者的治疗
    李珊,陈林林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1,48 (4):  444-449.  DOI: 10.7518/gjkq.2021077
    摘要 ( 767 )   HTML ( 12 )   PDF(pc)(1287KB) ( 122 )   收藏

    原发于上颌牙龈和硬腭的上颌鳞状细胞癌(MSCC)是一种相对较少见的头颈部肿瘤,患病率相对较低,病例收集难度较大,因此目前有关MSCC颈部淋巴结阴性患者治疗和预后的研究仍然较少,且其临床治疗策略存在争议,国际上也无统一的治疗指导策略。目前的研究显示:MSCC患者颈部淋巴结的总转移率为21%~46.1%,主要影响因素有肿瘤分期、分化程度、肿瘤位置、神经血管侵犯及骨浸润等;MSCC的5年生存率为32%~70.8%,主要影响因素有颈部淋巴结转移、肿瘤位置、选择性颈部淋巴结清扫等;MSCC存在对侧及双侧转移的风险,颈部复发率可达33%,且挽救性手术成功率低。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推荐T3/T4期临床颈部淋巴结阴性患者行选择性颈部淋巴结清扫,并建议后续设计更多前瞻性、大样本量的研究,增强结果的可靠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乳头状瘤病毒16相关口咽鳞状细胞癌独特生物学行为及治疗的研究现状
    王岳,季一鸣,王晓毅,张凌楠,孙乐刚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1,48 (4):  450-458.  DOI: 10.7518/gjkq.2021065
    摘要 ( 796 )   HTML ( 9 )   PDF(pc)(2347KB) ( 129 )   收藏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是口咽鳞状细胞癌(OPSCC)除吸烟、饮酒外第3个独立的致病因素。其中,高危型HPV16在OPSCC发生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HPV16相关OPSCC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其预后及治疗方法与其他类型的OPSCC有着明显的不同。在原有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延伸出经口腔内窥镜手术技术、放射和化学治疗、免疫治疗、疫苗预防等更为优良的治疗方法,本文主要围绕HPV16相关OPSCC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进行阐述。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唾液腺导管癌的诊疗研究进展
    马平川,李春洁,李龙江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1,48 (4):  459-467.  DOI: 10.7518/gjkq.2021061
    摘要 ( 1586 )   HTML ( 27 )   PDF(pc)(1354KB) ( 258 )   收藏

    唾液腺导管癌(SDC)是发生于人体唾液腺的一种少见的侵袭性较强的上皮源性恶性肿瘤,最常发生于腮腺,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超声、CT以及磁共振成像,也可以使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判断肿瘤的位置以及远处转移,利用针吸细胞学检查也可以辅助诊断。SDC的治疗目前最常采用手术治疗加术后辅助放射和化学治疗,大多数患者同时接受颈部淋巴结清扫术,但术后辅助性放射和化学治疗的效果目前仍存在争议。对于SDC的靶向治疗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包括作用靶点为雄激素受体的雄激素阻断治疗以及作用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以曲妥珠单抗为基础的治疗。SDC预后极差,但该疾病的不良预后因素还存在争议。本文就SDC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促进该疾病的认识、诊断与治疗的发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颌窦提升术前上颌窦病变评估和处理的研究进展
    叶冠琛,余晓雯,赵飞亚,俞梦飞,王柏翔,王慧明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1,48 (4):  468-474.  DOI: 10.7518/gjkq.2021060
    摘要 ( 1412 )   HTML ( 230 )   PDF(pc)(1296KB) ( 1346 )   收藏

    上颌窦提升术在临床上常用于增加上颌后牙区的垂直向骨高度,但由于部分患者存在上颌窦病变,上颌窦提升术的开展受到了限制。这些疾病的存在可能会增加手术的难度,增大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因此,行上颌窦提升术前需要进行病史问询、影像学检查,必要时使用鼻内窥镜进行术前筛查,旨在发现潜在的上颌窦病变。本文从上颌窦提升术对上颌窦稳态的影响出发,探讨了术前上颌窦病变评估的方法,聚焦于近年来术前上颌窦病变处理方式尤其是手术方式的进展,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诊疗中人工智能的运用
    田而慷,向倩蓉,赵欣然,彭佳涵,舒睿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1,48 (4):  475-484.  DOI: 10.7518/gjkq.2021046
    摘要 ( 1984 )   HTML ( 62 )   PDF(pc)(1609KB) ( 512 )   收藏

    人工智能是研究使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如学习、推理、思考、规划等的学科。自从诞生以来,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目前已广泛应用在包括生物医药、金融贸易等领域,而“人工智能+医疗”则承担着推动医学进步,改变医疗现状的重任。口腔医学作为医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病症复杂,操作精密,传统的诊疗方法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人工智能在口腔医学的应用则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本文综述了人工智能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并对其做出展望。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高氧化锆陶瓷粘接性能新技术的研究进展
    黎敏,华成舸,蒋丽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1,48 (4):  485-490.  DOI: 10.7518/gjkq.2021066
    摘要 ( 1211 )   HTML ( 226 )   PDF(pc)(1250KB) ( 1269 )   收藏

    随着氧化锆陶瓷的广泛应用,氧化锆陶瓷的粘接问题一直是研究热点。本文就近年来研究的几种提高氧化锆陶瓷粘接性能的技术,从3个方面来进行综述:物理处理改变氧化锆的表面形貌;化学涂层提高氧化锆的表面性能;表面清洁去除唾液等污染。在传统处理方式的基础上,总结几项研究比较热门的表面处理方式,从技术原理、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为提高氧化锆陶瓷的粘接性能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化技术在直丝弓托槽间接粘接中的应用
    钮晔,曾芸婷,曾悦翔,张泽宇,肖立伟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1,48 (4):  491-496.  DOI: 10.7518/gjkq.2021067
    摘要 ( 901 )   HTML ( 97 )   PDF(pc)(1319KB) ( 570 )   收藏

    直丝弓矫治减少了弓丝弯制,强调托槽粘接的精准性,而托槽间接粘接技术较直接粘接具有定位精准、椅旁操作时间短的优点,因此间接粘接技术在直丝弓矫治领域受到青睐。然而传统间接粘接方法实验室操作过于繁琐。近几年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促使直丝弓托槽间接粘接趋向于精准化和个性化,并极大地简化了操作步骤,带来了质的改变。本文将就数字化三维牙颌模型的重建、3D打印等技术在唇侧直丝弓托槽间接粘接领域的应用与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