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44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7-11-01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栏目: 专家论坛  微生物专栏  牙周专栏  论著  综述 
    专家论坛
    口腔微生物组在口腔精准医疗中的运用
    徐欣, 何金枝, 周学东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7,44 (6):  619-627.  DOI: 10.7518/gjkq.2017.06.001
    摘要 ( 727 )   HTML ( 19 )   PDF(pc)(1391KB) ( 560 )   收藏
    现代医学已从“以疾病为导向”转至“以患者为导向”,开启了以个体化医疗为目标的精准医疗时代。人体的生理功能不但由自身基因组决定,还受共生菌群即人类微生物组的塑造与影响。目前,人类微生物组的研究已经超越了简单解析组成成员与疾病之间的相关性,开始深入分析其对复杂疾病发病、诊断及治疗的贡献,这些突破性研究成果有望成为推动个性化精准医疗的重要助力。本文着重介绍口腔微生物组的最新研究进展、口腔微生物组在疾病早期风险预警、早期诊断、治疗及疗效评估等方面的探索性运用,讨论了口腔微生物组在精准医疗发展中的潜力,以及整合口腔微生物组信息,实现精准医疗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生物专栏
    肠道微生物调控骨代谢的研究进展
    吴琪, 刘程程, 郑黎薇, 李继遥, 周学东, 徐欣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7,44 (6):  628-635.  DOI: 10.7518/gjkq.2017.06.002
    摘要 ( 908 )   HTML ( 11 )   PDF(pc)(1194KB) ( 456 )   收藏
    人类胃肠道内栖居着数量众多且种类繁杂的微生物群,肠道菌群稳态的维持对于宿主正常代谢活动的有序进行至关重要。随着人体微生物组研究的开展,肠道菌群变化对骨代谢活动的影响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对肠道微生物与骨健康的关系、肠道微生物影响骨代谢的潜在机制以及肠道微生物对牙槽骨可能发挥的调控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肠道微生物与骨代谢相关疾病的病因学研究以及疾病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益生菌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王志强, 马丽娟, 周海静, 杨兰, 聂红兵, 薛龙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7,44 (6):  636-641.  DOI: 10.7518/gjkq.2017.06.003
    摘要 ( 1068 )   HTML ( 8 )   PDF(pc)(1154KB) ( 690 )   收藏
    益生菌作为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表现出诸多对宿主的益生性。抗肿瘤作用作为其益生性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对益生菌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牙周微生物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进展
    何林林, 杨卓, 刘程程, 丁一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7,44 (6):  642-646.  DOI: 10.7518/gjkq.2017.06.004
    摘要 ( 733 )   HTML ( 10 )   PDF(pc)(1126KB) ( 385 )   收藏
    代谢综合征是一组以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物质发生代谢紊乱为特征的症候群,被公认为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已有研究表明牙周炎与代谢综合征各症候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联。本文将牙周微生物与代谢综合征各症候的关系及潜在的相关机制(致炎通路和氧化应激)进行综述,以期为代谢综合征防治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二腺嘌呤核苷酸信号系统及其在口腔细菌致病机制中的研究展望
    程兴群, 徐欣, 周学东, 李雨庆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7,44 (6):  647-653.  DOI: 10.7518/gjkq.2017.06.005
    摘要 ( 1022 )   HTML ( 5 )   PDF(pc)(1668KB) ( 492 )   收藏
    环二腺嘌呤核苷酸(c-di-AMP)是在继环腺嘌呤核苷酸(cAMP)、四(五)磷酸鸟嘌呤核苷((p)ppGpp)、环二鸟嘌呤核苷酸(c-di-GMP)后新发现的一种第二信使分子,在细菌和支原体中广泛存在。c-di-AMP调控细菌多项生理活动,如细胞周期、细胞壁稳定性、细胞形态、刺激宿主免疫反应以及应对外界环境胁迫等。本文总结了信使分子c-di-AMP自发现以来的研究进展,这些信息可丰富对c-di-AMP调控作用的全面理解。同时,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在口腔常见细菌(如变异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等)基因组中均存在编码c-di-AMP合成酶的基因,对于这一类基因的功能研究将为深入认识c-di-AMP信号系统在口腔细菌致病过程中的潜在作用提供重要线索,并为研究其在口腔细菌致病性中的调控机制开辟新天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蔗糖浓度下外源性右旋糖酐酶与氟化钠对粘放线菌生物膜的影响
    房宏志, 田媛媛, 喻譞, 杨英明, 杨惠, 胡涛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7,44 (6):  654-659.  DOI: 10.7518/gjkq.2017.06.006
    摘要 ( 600 )   HTML ( 3 )   PDF(pc)(1314KB) ( 184 )   收藏
    目的 探索在不同蔗糖浓度条件下,外源性右旋糖酐酶(Dex)与氟化钠(NaF)对粘放线菌生物膜的影响。方法 利用结晶紫染色法测定粘放线菌生物膜量。用二甲氧唑黄(XTT)法检测细菌生物膜的活性。用pH仪测定细菌培养初始液体培养基的pH值(pH1)及培养18 h后培养基的pH值(pH2),并计算ΔpH(pH1-pH2)。结果 在不同蔗糖浓度条件下,各组细菌生物膜量先随蔗糖浓度升高而增加,至蔗糖质量分数为0.5%时到达峰值,继而随浓度升高生物膜量减少;在蔗糖质量分数为1%时,Dex+NaF组生物膜量明显小于Dex组或NaF组。随着蔗糖浓度的增加,各组生物膜活性有降低趋势。相同蔗糖浓度下,Dex组生物膜活性与对照组相似(P>0.05);NaF组生物膜活性较之对照组有轻度增加(P<0.05)。随着蔗糖浓度增加,各组ΔpH变化趋势为先增大后减小;在蔗糖质量分数为0.25%~2%时,Dex和NaF单独使用及联合使用时均能抑制细菌产酸。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Dex和NaF对细菌生物膜的形成、生物膜活性及细菌产酸的作用受蔗糖浓度的影响。在蔗糖质量分数为1%时,Dex和NaF联用对粘放线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表现出协同作用。在蔗糖质量分数为2%时,Dex和NaF能协同抑制细菌生物膜产酸。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牙周专栏
    细胞焦亡与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关系及其在牙周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
    唐秋玲, 李格格, 潘佳慧, 侯玉帛, 孟阳, 于维先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7,44 (6):  660-663.  DOI: 10.7518/gjkq.2017.06.007
    摘要 ( 897 )   HTML ( 13 )   PDF(pc)(1182KB) ( 772 )   收藏
    细胞焦亡是一种典型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主要通过炎症小体的介导,并伴有大量促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牙龈卟啉单胞菌作为牙周炎的关键致病菌,一方面可通过激活牙周组织中巨噬细胞内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炎症小体,促进细胞焦亡,引发牙周组织免疫病理损伤;另一方面,牙龈卟啉单胞菌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焦亡,逃逸免疫系统的杀伤作用,促进自身生存。本文就细胞焦亡及其在牙周炎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炎性衰老在糖尿病牙周炎中的作用机制及研究现状
    张鹏, 丁一, 王琪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7,44 (6):  664-668.  DOI: 10.7518/gjkq.2017.06.008
    摘要 ( 712 )   HTML ( 13 )   PDF(pc)(1125KB) ( 219 )   收藏
    糖尿病牙周炎近来被认为是一种衰老相关疾病,其预防和控制是临床治疗的难点。炎性衰老目前被发现是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就炎性衰老及其在糖尿病牙周炎中潜在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研究糖尿病患者牙周炎发生发展的机制和治疗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在牙周病学中的应用
    关巍, 汪昌宁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7,44 (6):  669-673.  DOI: 10.7518/gjkq.2017.06.009
    摘要 ( 900 )   HTML ( 5 )   PDF(pc)(1125KB) ( 393 )   收藏
    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ADM)是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处理供体皮肤,脱去其表皮层中所有细胞成分,而获取的结缔组织基质成分,因而ADM保留了细胞外基质的生化特性和三维空间框架结构,具有组织相容性,可用于修复组织缺损及牙周组织再生。ADM作为一种创伤修复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已有体外培养、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等相关研究,本文将对ADM的材料特性、作用机制以及在牙周病学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齿垢密螺旋体糜蛋白酶样蛋白酶复合物及其致病作用
    苗棣, 吴亚菲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7,44 (6):  674-678.  DOI: 10.7518/gjkq.2017.06.010
    摘要 ( 661 )   HTML ( 9 )   PDF(pc)(1191KB) ( 354 )   收藏
    齿垢密螺旋体作为龈下菌斑红色复合体中的一员,与牙周炎症密切相关。其表面的糜蛋白酶样蛋白酶复合物(CTLP)是齿垢密螺旋体的一个重要的毒力因子。CTLP参与介导了齿垢密螺旋体的多种致病机制,包括对组织细胞和组织蛋白的黏附及侵入,与其他牙周致病菌协同形成致密生物膜,产生细胞毒作用,破坏上皮屏障、侵入深层牙周组织,降解组织蛋白,调节宿主源性蛋白酶的激活,引发宿主的免疫调控紊乱,具有多方面的致病作用。深入研究CTLP,有助于诠释口腔螺旋体的致病机制,丰富牙周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机械牵张力促进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向分化
    薛令法, 张岱尊, 肖文林, 于保军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7,44 (6):  679-685.  DOI: 10.7518/gjkq.2017.06.011
    摘要 ( 657 )   HTML ( 7 )   PDF(pc)(2135KB) ( 539 )   收藏
    目的 旨在研究p38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和转录因子Osterix在间断性机械牵张力刺激下促进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成骨向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C57BL/6J小鼠BMSC分为空白对照组、牵张力组和牵张力阻断组(p38MAPK通路抑制剂SB203580+牵张力),采用Flexercell体外细胞力学加载装置,施加频率为0.5 Hz、形变率为0.8%的牵张力,每天2次,每次30 min,分别在实验第1、3、5 d收获BMSC。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成骨基因ALPCOL IOCN的mRNA水平变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P-p38-MAPK蛋白的表达情况。通过小干扰核糖核酸(siRNA)技术沉默小鼠BMSC的osterix基因,Western blot检测Osterix 蛋白的表达情况,RT-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ALPCOL IOCN的mRNA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牵张力作用后,可观察到成骨相关基因ALPCOL IOCN及转录因子Osterix的mRNA水平增高。沉默osterix后,小鼠BMSC成骨相关基因ALPCOL IOCN的mRNA水平也随之降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牵张力组小鼠BMSC中Osterix和P- p38-MAPK的蛋白质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B203580作用后,小鼠BMSC成骨相关基因ALPCOL IOCNosterix的mRNA水平降低。结论 间断性牵张力可通过活化p38MAPK-Osterix通路促进小鼠BMSC成骨分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颌第一磨牙区腭侧骨板的锥形束CT测量结果及其临床意义
    徐迅, 黄建生, 甘泽坤, 罗震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7,44 (6):  686-690.  DOI: 10.7518/gjkq.2017.06.012
    摘要 ( 929 )   HTML ( 7 )   PDF(pc)(2074KB) ( 582 )   收藏
    目的 收集锥形束CT(CBCT)资料,分别沿垂直方向和腭侧骨板方向测量上颌第一磨牙区牙槽骨高度和宽度,为上颌第一磨牙区种植体偏腭侧植入及治疗计划制定等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选取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CBCT影像资料库中169例患者资料为研究对象,测量上颌第一磨牙缺失时缺牙区的垂直向牙槽骨高度和宽度、腭侧骨板方向的牙槽骨高度和宽度,以及上颌第一磨牙存在时的垂直向牙槽骨高度和宽度。每个项目反复测量3次,间隔2周后作第2次测量,6次测量数据取均值。结果 上颌第一磨牙牙槽骨平均高度9.33 mm,平均宽度13.28 mm。90例第一磨牙缺失的患者,缺牙区牙槽骨平均高度6.99 mm,平均宽度8.93 mm。垂直向牙槽骨高度不足5.0 mm者有28例,沿腭侧方向测量时,以3.5 mm为最小宽度,有10例(35.7%)可以获得比垂直方向更多的骨量;以4.0 mm为最小宽度,有9例(32.1%)可以获得比垂直方向更多的骨量;以4.5 mm为最小宽度,有6例(21.4%)可以获得比垂直方向更多的骨量。结论 上颌第一磨牙缺失时,存在部分病例沿腭侧方向比垂直方向能获得更多的骨量,可为上颌第一磨牙区种植体偏腭侧植入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四川籍人群副颏孔的观测分析
    孙旭, 梁星, 张利, 文才, 赵颖, 赖穗萍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7,44 (6):  691-695.  DOI: 10.7518/gjkq.2017.06.013
    摘要 ( 649 )   HTML ( 4 )   PDF(pc)(2432KB) ( 251 )   收藏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BCT)观测四川籍人群副颏孔(AMF)的解剖学数据,为临床颏孔(MF)区种植手术及颏部外科手术等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 调取890例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患者的CBCT资料,由一名专业口腔医生对AMF的发生率、直径、同侧MF直径、与同侧MF的直径比例、中心距离、相对位置及与相邻牙的相对位置等进行观察测量。所有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四川籍人群AMF的发生率为6.63%,AMF及同侧MF的平均直径分别为(1.65±0.25)mm和(3.84±0.64)mm,AMF与同侧MF的平均直径比例为0.4±0.1,AMF与同侧MF的中心距离平均为(5.45±0.85)mm。AMF与相邻解剖结构的相对位置变异较大,多位于同侧MF的后下位和前上位,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之间。结论 四川籍人群AMF的发生率较高,平均直径为1.65 mm,与同侧MF及相邻牙的相对位置多样。临床进行MF区种植手术及颏部外科手术时应注意AMF的存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热压铸瓷面瓷贴面的临床效果评估
    魏煦, 杨芸, 张凯, 孙方方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7,44 (6):  696-700.  DOI: 10.7518/gjkq.2017.06.014
    摘要 ( 874 )   HTML ( 10 )   PDF(pc)(7155KB) ( 383 )   收藏
    目的 考察热压铸瓷面瓷贴面在后牙缺损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 对28例患者的35颗后牙牙体缺损,包括18颗重度磨耗活髓后牙和17颗根管治疗术后面牙体缺损的后牙,采用热压铸瓷面瓷贴面修复。根据改良美国公共卫生署修复体评价标准,分别于修复后完成当日和1、6、12、24、36个月对面瓷贴面进行随访复查,结果采用χ2检验分析。结果 后牙热压铸瓷面瓷贴面的修复体外形、边缘适合性、牙龈状况、继发龋和邻面接触点在观察期间显示良好。有2例下颌前磨牙面瓷贴面在粘接2年后出现脱落,χ2检验分析修复体固位的A级成功率在6个时间节点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个月内各项评估A级成功率在90%以上。结论 热压铸瓷面瓷贴面用于重度磨耗活髓后牙与根管治疗术后面牙体缺损后牙的短期修复效果良好,为后牙牙体缺损微创修复提供了一种选择方式,但其远期效果仍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综合征性腭裂儿童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的研究
    杨峰, 束煌, McPherson Bradley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7,44 (6):  701-706.  DOI: 10.7518/gjkq.2017.06.015
    摘要 ( 852 )   HTML ( 4 )   PDF(pc)(1060KB) ( 599 )   收藏
    目的 观察非综合征性腭裂(NSCP)儿童的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与同龄正常儿童相比是否存在差异,并分析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 对54例3~8岁居住于城市地区的NSCP儿童,按养育者受教育程度,以初中毕业为标准分为2组,养育者受教育程度初中毕业及以上的儿童记为NSCP-A组,养育者受教育程度初中毕业以下的儿童记为NSCP-B组,分别与相应的正常儿童(匹配年龄、性别、居住地和养育者受教育水平,记为正常对照A、B组),进行标准化语言能力测试(包括整体语言、语言理解、语言表达、语义和句法5个项目),观察NSCP组与正常对照组的测试结果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NSCP组与正常对照组间的标准化语言能力测试得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SCP组在语言表达和句法应用能力项目上的得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NSCP-B组在句法项目上的得分均值低于常模正常值。结论 与正常儿童相比,NSCP儿童对复杂语言结构的分辨和运用能力相对不足;养育者的受教育水平对患儿的语言能力有明显影响,养育者较高的受教育水平可以有效地提高NSCP患儿的语言表达和句法能力。因此,对NSCP儿童的序列治疗,应重视对患儿复杂语言结构运用能力的培养,以提高该群体的整体预后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A型肉毒杆菌毒素在口腔颌面部的临床应用
    佘杨杨, 农晓琳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7,44 (6):  707-711.  DOI: 10.7518/gjkq.2017.06.016
    摘要 ( 736 )   HTML ( 6 )   PDF(pc)(1165KB) ( 551 )   收藏
    A型肉毒杆菌毒素(BTX-A)是肉毒杆菌产生的一种细菌外毒素,通过抑制神经-肌肉接头处乙酰胆碱的释放而发挥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BTX-A可应用于口腔颌面部整形美容及一些口腔疾病的治疗,为口腔疾病替代治疗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方向。本文综述了BTX-A的作用机制、在口腔颌面部的临床应用、禁忌证、操作注意事项、并发症及治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激光在口腔正畸临床应用中的进展
    陈静, 黄晓峰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7,44 (6):  712-716.  DOI: 10.7518/gjkq.2017.06.017
    摘要 ( 1011 )   HTML ( 12 )   PDF(pc)(1126KB) ( 730 )   收藏
    近年来,激光逐渐被正畸医生和学者们关注,并应用于正畸领域中。在预防釉质脱矿、软组织处理、缓解疼痛、釉质蚀刻、去除托槽粘接剂、促进牙齿移动等方面,激光的正畸应用已经有了巨大的进步。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激光的应用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激光在乳牙牙髓切断术中的应用进展
    罗薇, 陈柯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7,44 (6):  717-720.  DOI: 10.7518/gjkq.2017.06.018
    摘要 ( 811 )   HTML ( 9 )   PDF(pc)(1117KB) ( 517 )   收藏
    牙髓切断术对保持乳牙部分活力和保存乳牙至恒牙萌出至关重要。目前,尚无一种牙髓切断方式能达到理想状态,对于儿童这个生理和心理都特殊的群体来说,激光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方法,它在软组织切割、局部止血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本文就近年来不同类型激光在乳牙牙髓切断术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减少粘接固位种植牙冠周围残留粘接剂方法的研究进展
    夏婷, 施斌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7,44 (6):  721-725.  DOI: 10.7518/gjkq.2017.06.019
    摘要 ( 1061 )   HTML ( 10 )   PDF(pc)(1126KB) ( 1244 )   收藏
    粘接固位种植义齿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广泛,近年来,关于残留粘接剂与种植体周围疾病相关性的研究日渐增多,如何改良粘接技术以减少种植牙冠边缘粘接剂残留也是临床医生关心的问题之一。本文就减少粘接固位种植牙冠周围残留粘接剂的方法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固定修复体适合性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李学盛, 李鸿波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7,44 (6):  726-730.  DOI: 10.7518/gjkq.2017.06.020
    摘要 ( 649 )   HTML ( 10 )   PDF(pc)(1128KB) ( 463 )   收藏
    固定修复体是口腔临床常用的修复方式之一,融合了美学性能和舒适度,备受医生、患者的青睐。适合性是指修复体组织面与基牙预备体之间的密合度,与修复体完全就位于基牙上相关,反映了修复体制作精密的程度,是检测口腔材料性能、修复体最终质量和远期效果的关键指标之一。目前,常用来评估固定修复体的适合性的方法有:临床探查法、肉眼观察法、显微镜直接测量法、印模技术法、片切法、Micro-CT法等。本文将就这些评价方法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美学区即刻种植即刻修复的研究现状
    马全诠, 蔡潇潇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7,44 (6):  731-736.  DOI: 10.7518/gjkq.2017.06.021
    摘要 ( 1217 )   HTML ( 32 )   PDF(pc)(1064KB) ( 846 )   收藏
    目前,种植义齿已成为修复天然牙缺失的重要方法。传统的种植修复需要经历漫长的治疗过程。然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即刻种植即刻修复渐渐成为近几年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其具有缩短治疗周期,减少患者就诊次数,更好地保存维持软硬组织的优点。美学区指微笑时能够露出的所有区域,在患者的社交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是目前研究的重点。本文就美学区即刻种植即刻修复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植体的选择和植入位置、微创拔牙技术、骨缺损的处理、临时冠的作用和制作方法以及未来发展的展望等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颌骨肿瘤切除后眶底缺损的即刻修复重建
    乔翔鹤, 李龙江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7,44 (6):  737-742.  DOI: 10.7518/gjkq.2017.06.022
    摘要 ( 881 )   HTML ( 6 )   PDF(pc)(1131KB) ( 398 )   收藏
    上颌骨及上颌窦肿瘤的治疗常需行上颌骨全切除术,由此所致的眶底缺损常引起复视、眼球下陷、下睑外翻等并发症,导致一系列的功能障碍和眶周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身心健康。临床上,对于眶底缺损的修复重建方法很多,主要包括软组织瓣移植联合赝复体修复,非血管化和血管化骨瓣移植,生物材料的应用等。本文就近年来上颌骨全切除后眶底缺损的各类修复重建方法及其优缺点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