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 2015, Vol. 42 ›› Issue (6): 733-738.doi: 10.7518/gjkq.2015.06.027
苟敏 蔡潇潇
Gou Min, Cai Xiaoxiao.
摘要:
目前,种植修复多采用两段式种植体,由于行使生理功能时的咀嚼负荷、制造的误差和种植体-基台连接处的微动,种植体-基台微间隙不可避免。微间隙在颌骨内的深度越深,种植体颈部周围牙槽骨吸收越多;内连接系统比外连接系统有更小的种植体颈部周围骨吸收,带锥度的内连接系统的骨吸收比对接式连接系统小;种植体—基台的密合性越好,种植体颈部周围牙槽骨的吸收越少;应用平台转移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种植体颈部周围牙槽骨的吸收。种植体—基台微间隙对种植体颈部周围骨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微间隙处的微渗漏和微动来实现的,微渗漏又分为细菌微渗漏和小分子微渗漏,细菌和小分子可以通过微间隙进入种植体内部定居、繁殖,成为种植体周围炎的一个感染灶,微动可以产生局部应力,并且促进微渗漏的发生。总之,在临床治疗中,对于对接式连接系统,选择微间隙平齐或者高于牙槽嵴水平的种植深度,对于带锥度的内连接系统,选择微间隙低于牙槽嵴顶水平的种植深度,尽量选择内连接系统和密合性较好的种植系统,合理应用平台转移技术,以达到保存种植体颈部周围牙槽骨的目的。本文就种植体—基台微间隙对种植体颈部周围牙槽骨的影响及机制作一综述。
中图分类号:
[1] | 伍春兰,唐华,陈军. 成人骨性Ⅱ类高角开牙合患者上下切牙区牙槽骨形态的三维研究[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1, 48(4): 426-432. |
[2] | 孟秀萍,侯建华,李怡然,孙梦瑶. 龈壁提升术材料选择及边缘设计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1, 48(3): 280-286. |
[3] | 王琳璇,王琦,赵云,米方林. 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激酶受体及其膜结合配体对牙槽骨改建作用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9, 46(6): 724-729. |
[4] | 付栩楠,谢志刚. 种植固定修复中基台机械并发症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9, 46(5): 571-577. |
[5] | 于婉琦,周延民,赵静辉. 口腔种植体新材料的研究现状[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9, 46(4): 488-496. |
[6] | 高鑫,曾融生. 骨保护素在口腔领域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9, 46(3): 316-319. |
[7] | 曹焜,李家锋,孙玉华,鲍强,卢秋宁,唐巍. 下颌下窝的锥形束CT影像分析[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9, 46(2): 209-212. |
[8] | 姜懿轩,莫龙义,贾小玥,徐欣,刘程程. 植物雌激素防治牙周炎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8, 45(5): 571-578. |
[9] | 万乾炳. 氧化锆基台的研究现状和临床应用效果[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8, 45(1): 1-8. |
[10] | 吴琪, 刘程程, 郑黎薇, 李继遥, 周学东, 徐欣. 肠道微生物调控骨代谢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7, 44(6): 628-635. |
[11] | 徐迅, 黄建生, 甘泽坤, 罗震. 上颌第一磨牙区腭侧骨板的锥形束CT测量结果及其临床意义[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7, 44(6): 686-690. |
[12] | 刘双, 李纾. 表观遗传学及其调控与牙周病[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7, 44(5): 523-527. |
[13] | 安宁, 唐正龙. 甲状旁腺激素调控牙周组织改建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7, 44(4): 466-470. |
[14] | 侯琳 马肃 陈力 陈蕊 刘培红 秦春林. 被动吸烟对鼠牙槽骨钙、磷含量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4, 41(5): 526-529. |
[15] | 闫秀娟 吴晓光 郗红 王珂 李毅. 二膦酸盐干预牙槽骨吸收及其机制[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4, 41(4): 424-42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