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 2014, Vol. 41 ›› Issue (1): 102-107.doi: 10.7518/gjkq.2014.01.023
黄龙 翦新春
Huang Long, Jian Xinchun.
摘要:
槟榔为一级致癌物,咀嚼槟榔引起口腔癌缘于槟榔中的槟榔碱(ARC)、槟榔鞣质、槟榔特异性亚硝胺(ASNA)和活性氧(ROS)等具有细胞毒性、遗传毒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ARC可诱导口腔成纤维细胞、角质形成细胞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程序性死亡。槟榔鞣质有否遗传毒性和致突变性至今仍有争议,不同类型的短期筛选试验结果差异很大,但含鞣质的槟榔多酚是槟榔的主要致癌成分。3-甲基亚硝氨基丙醛可诱发人颊黏膜角质形成细胞的DNA链断裂和DNA蛋白交联。3-甲基亚硝氨基丙腈为强致癌剂,可诱发试验动物肿瘤,靶器官包括鼻腔、食管、舌等。槟榔咀嚼过程中可产生大量的ROS,造成DNA氧化性损伤和激活癌基因的方式促使癌症的发生。相对分子质量为3.0×104~10.0×104的槟榔提取物组分中一种新发现的蛋白聚糖通过增加胞内ROS水平及一系列信号级联放大,上调口腔癌细胞低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最终诱导细胞自噬。细胞自噬有利于保护癌细胞免遭ARC诱导的程序性细胞死亡,促进口腔癌的发展。槟榔提取物还可能通过ROS增强舌鳞状上皮细胞癌细胞株刺激血小板聚集的效应,从而促进舌癌转移。
[1] | 傅豫, 何薇, 黄兰. 铁死亡在口腔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4, 51(1): 36-44. |
[2] | 姜玥莹,何宇添,李婷,周蓉卉. 近红外荧光探针在口腔癌诊断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3, 50(4): 407-413. |
[3] | 范琳,孙江. 微针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3, 50(4): 472-478. |
[4] | 林慧平,徐婷,林军. 人工智能在口腔癌和口腔潜在恶性疾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3, 50(2): 138-145. |
[5] | 王太萍,石兴莲,李喆臻,刘梅,姜健红. 口腔癌患者心理因素及干预现状分析[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3, 50(2): 203-209. |
[6] | 陈荟宇,白明茹,叶玲. 信号素3A与口腔常见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2, 49(5): 593-599. |
[7] | 吴南,李斌. 吡咯喹啉醌对舌鳞状细胞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抑制作用研究[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0, 47(4): 406-412. |
[8] | 李辉莉,方厂云,苏征. 槟榔碱对颊黏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0, 47(1): 32-36. |
[9] | 黄璐,戴杰,吴燕岷. 唾液生物标志物在口腔癌筛查中的应用[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0, 47(1): 68-75. |
[10] | 原振英,管翠强,南欣荣. DNA甲基化与口腔疾病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9, 46(4): 437-441. |
[11] | 吴东蕾,刘静. 氧化应激损伤与口腔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9, 46(1): 62-67. |
[12] | 李倩,张平,陈娇,曾昕,冯云. 唾液组学在口腔癌诊断中的应用[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8, 45(6): 710-715. |
[13] | 韩曈曈,陈乔尔,朱友明. p53相关长链非编码RNA及其与口腔癌的关系[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8, 45(5): 597-602. |
[14] | 屈茜1 房付春1 吴补领1,2. 长链非编码RNA在牙周炎和口腔肿瘤疾病中的作用[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6, 43(1): 62-. |
[15] | 邵小钧 席庆. 食用槟榔及其与口腔癌间的关系[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5, 42(6): 668-67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