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 2014, Vol. 41 ›› Issue (4): 463-467.doi: 10.7518/gjkq.2014.04.022
章筱悦 陈振琦
Zhang Xiaoyue, Chen Zhenqi.
摘要:
健康的牙周条件是维持口颌系统健康的必要条件,研究显示:唇腭裂裂隙区易发生深层的牙周破坏,罹患牙龈炎和牙周疾病,唇腭裂人群的牙周疾病进展风险更高,裂隙侧较非裂隙侧更易发生牙周组织破坏;唇腭裂患儿的口腔卫生情况和平均牙龈指数明显差于健康儿童;单侧和双侧唇腭裂患者均存在明显的菌斑积聚和牙龈出血;唇腭裂患者的菌斑积聚量和牙龈炎的发生率高于健康人群,双侧唇腭裂患者的菌斑积聚量又高于单侧唇腭裂患者,裂隙侧的菌斑指数高于非裂侧,裂隙侧的牙周探诊深度大于非裂侧;唇腭裂患者常伴有的角化龈减少、牙龈退缩、牙龈炎症和牙槽骨高度降低等牙周软硬组织问题,都有可能影响牙周健康状况;唇腭裂患者假丝酵母菌的定植率明显高于健康者,尤其是接受过3次以上手术和双侧唇腭裂患者的假丝酵母菌定植率最高;裂隙区植骨术是一种改善牙槽嵴形态和增加骨量的方法,植骨术有利于牙周状况的改善,为裂隙邻牙提供健康的牙周支持组织,裂隙区牙龈炎症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本文就唇腭裂患者的口腔卫生和牙周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中图分类号:
[1] | 侯亚丽,马利. 亚洲人群干扰素调节因子6基因多态性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相关性研究的Meta分析[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0, 47(4): 397-405. |
[2] | 薛伶俐,李雅冬. 经首次根治性手术治疗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生存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0, 47(2): 166-174. |
[3] | 宋少华,莫水学. 唇腭裂患者序列治疗中的正畸治疗[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9, 46(6): 740-744. |
[4] | 邓程丹,石冰,李杨. 唇腭裂患者的脑部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9, 46(5): 617-620. |
[5] | 刘丹,毛渤淳,雒如燕,崔珂,石冰,龚彩霞. 唇腭裂患者家庭抗逆力及其影响因素[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9, 46(3): 297-301. |
[6] | 刘玲玲,刘树泰. 上颌腭侧软组织厚度的测量方法及影响因素[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9, 46(2): 234-237. |
[7] | 杨如倩,赵蕾,丁一. 日本和美国口腔卫生士发展及教育现状[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9, 46(1): 119-124. |
[8] | 刘育豪,白娜,程梦龙,石冰,李芷慧,龚彩霞. 视频示范法对围手术期唇腭裂患儿父母的心理干预效果分析[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9, 46(1): 26-29. |
[9] | 赵金,赖光云,汪俊. 全身麻醉下儿童口腔疾病治疗家长接受度现况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8, 45(6): 739-744. |
[10] | 柯正建,黄诗言,徐舒豪,李小兵. 个体化口腔健康宣教对无托槽隐形矫治青少年患者口腔卫生状况的影响[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8, 45(5): 534-538. |
[11] | 徐晶, 张晓蓉. 正畸治疗对上气道形态影响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7, 44(5): 544-449. |
[12] | 陈之怡, 陈振琦. 唇腭裂患者前牙区恒牙的发育异常[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7, 44(4): 393-397. |
[13] | 潘颖丹, 刘艺琴, 肖立伟. 替牙期唇腭裂患者的正畸治疗[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7, 44(4): 380-384. |
[14] | 龚彩霞, 哈品, 石冰. 心理护理在唇腭裂治疗中的应用[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7, 44(4): 377-379. |
[15] | 蒲泓伶, 陈丽先, 龚彩霞, 吴敏, 石冰. 0~6岁唇腭裂患儿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7, 44(4): 385-38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