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 论文 •    

口腔中影响白色念珠菌粘附的因素

刘为国,黄敏   

  1. 大连大学医学院
  • 出版日期:2002-07-20 发布日期:2002-07-20

  • Online:2002-07-20 Published:2002-07-20

关键词: 白色念珠菌, 粘附, 口腔上皮细胞

[1] 杨偲睿,任彪,彭显,徐欣. 药物联用逆转白色念珠菌唑类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2, 49(5): 511-520.
[2] 李姗姗,杨芳. 变异链球菌与白色念珠菌相互作用在龋病发生中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2, 49(4): 392-396.
[3] 刘千溪,吴佳益,任彪,黄睿洁. 粪肠球菌与口腔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2, 49(3): 290-295.
[4] 熊开新,邹玲. 白色念珠菌、黏性放线菌与根面龋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1, 48(2): 187-191.
[5] 李帆,张利娟,谭凯璇,张颖,卢洁,李姗姗,杨芳. 基于重水拉曼技术的氯己定对白色念珠菌抑菌效能的研究[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1, 48(1): 35-40.
[6] 文书琼,郭君怡,戴文晓,王迪侃,王智. 白色念珠菌影响口腔黏膜癌变的机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9, 46(6): 705-710.
[7] 杜倩,任彪,周学东,徐欣. 根面龋微生态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9, 46(3): 326-332.
[8] 郝一龙,周瑜,陈谦明. 正中菱形舌炎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9, 46(3): 333-338.
[9] 徐仰龙,杨德琴. 变形链球菌粘附调节基因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8, 35(S1): -.
[10] 孙昌娟,徐屹,. 牙周病原菌粘附共聚机制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6, 33(04): 270-271.
[11] 费晓露,丁一,徐屹. 牙周可疑致病菌对口腔黏膜上皮的粘附和侵入[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5, 32(06): 452-454.
[12] 马守治,程辉,闫福华. 口腔修复材料对细菌在其表面粘附和生长的影响[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5, 32(05): 373-374.
[13] 何海波,唐休发. E-钙粘附素/连环素复合体在口腔癌中的作用[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5, 32(05): 359-361.
[14] 葛颂,吴亚菲,刘天佳. 纤维蛋白原与牙周病[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5, 32(04): 288-290.
[15] 林靖雯,陈谦明. 富组蛋白抗白色念珠菌作用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5, 32(04): 294-296.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张新春. 桩冠修复与无髓牙的保护[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6): .
[2] 王昆润. 长期单侧鼻呼吸对头颅发育有不利影响[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5): .
[3] 彭国光. 颈淋巴清扫术中颈交感神经干的解剖变异[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5): .
[4] 杨凯. 淋巴化疗的药物运载系统及其应用现状[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5): .
[5] 康非吾. 种植义齿下部结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5): .
[6] 柴枫. 可摘局部义齿用Co-Cr合金的激光焊接[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4): .
[7] 孟姝,吴亚菲,杨禾. 伴放线放线杆菌产生的细胞致死膨胀毒素及其与牙周病的关系[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5, 32(06): 458 -460 .
[8] 费晓露,丁一,徐屹. 牙周可疑致病菌对口腔黏膜上皮的粘附和侵入[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5, 32(06): 452 -454 .
[9] 赵兴福,黄晓晶. 变形链球菌蛋白组学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8, 35(S1): .
[10] 庞莉苹,姚江武. 抛光和上釉对陶瓷表面粗糙度、挠曲强度及磨损性能的影响[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8, 35(S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