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偲睿,任彪,彭显,徐欣. 药物联用逆转白色念珠菌唑类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2, 49(5): 511-520. |
[2] |
李姗姗,杨芳. 变异链球菌与白色念珠菌相互作用在龋病发生中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2, 49(4): 392-396. |
[3] |
刘千溪,吴佳益,任彪,黄睿洁. 粪肠球菌与口腔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2, 49(3): 290-295. |
[4] |
熊开新,邹玲. 白色念珠菌、黏性放线菌与根面龋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1, 48(2): 187-191. |
[5] |
李帆,张利娟,谭凯璇,张颖,卢洁,李姗姗,杨芳. 基于重水拉曼技术的氯己定对白色念珠菌抑菌效能的研究[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1, 48(1): 35-40. |
[6] |
文书琼,郭君怡,戴文晓,王迪侃,王智. 白色念珠菌影响口腔黏膜癌变的机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9, 46(6): 705-710. |
[7] |
杜倩,任彪,周学东,徐欣. 根面龋微生态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9, 46(3): 326-332. |
[8] |
郝一龙,周瑜,陈谦明. 正中菱形舌炎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9, 46(3): 333-338. |
[9] |
林靖雯,陈谦明. 富组蛋白抗白色念珠菌作用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5, 32(04): 294-296. |
[10] |
秦伟,林正梅. 感染根管内白色念珠菌的检测和治疗[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5, 32(03): 236-238. |
[11] |
刘为国,黄敏. 口腔中影响白色念珠菌粘附的因素[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2, 29(04): -. |
[12] |
聂敏海,钟利. 都柏林念珠菌的特征和鉴定[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2, 29(01): -. |
[13] |
曲娟,程祥荣. 义齿软衬材料与念珠菌的粘附[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1, 28(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