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 2013, Vol. 40 ›› Issue (4): 421-425.doi: 10.7518/gjkq.2013.04.001

• 专家论坛 •    下一篇

隐形切口技术在唇裂唇鼻畸形整复术中的应用

石冰   

  1. 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西口腔医院唇腭裂外科(四川大学) 成都 610041
  • 收稿日期:2012-10-10 修回日期:2013-03-15 出版日期:2013-07-01 发布日期:2013-07-01
  • 通讯作者: 石冰, Tel: 028-85501462
  • 作者简介:石冰(1964—), 男, 山东人, 教授, 博士
  • 基金资助:

    卫生部口腔颌面外科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基金资助项目(2011)

Invisible incision technology in the cleft lip repair of application

Shi Bing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Oral Diseases, Dept. of Cleft Lip and Palate Surgery, West China Hospital of Stomatology,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41, China
  • Received:2012-10-10 Revised:2013-03-15 Online:2013-07-01 Published:2013-07-01

摘要:

在对唇裂鼻唇畸形解剖学认识的基础上, 以及在对唇裂整复术中上唇皮肤解剖标志点几何学移动规律研究与应用的过程中,笔者提出了按照“由内至外” 的唇鼻畸形矫治原理, 开发设计了系列用于初期与鼻唇继发畸形的隐形切口技术, 现已用于临床,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改变了传统鼻唇继发畸形矫治中“由外及内”畸形整复的原则, 深化了对唇鼻畸形矫治的认识。

关键词: 隐形切口, 唇裂, 手术

Abstrac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rinciple of lip and nasal deformity correction according to the “from inside to outside” norm in the cleft lip and nasal deformity, which originates from the deep understanding of cleft lip and nasal anatomy, as well as the study and application process to of anatomical points in regularly geometrical movement of lip skin. The development and design of a series of technology to primary and secondary correction of cleft lip and nose with invisible lip incision have been formed achieved, and they have been employed in clinical process, having good clinical effects. The traditional process of cleft lip and nose repair carried out from “the outside to the inside?” was improved now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lip and nasal deformity correction has been more thorough.

Key words: invisible incision, cleft lip, repair

[1] 石海涛,黄金霞,潘剑. 内镜技术在上颌窦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0, 47(4): 452-457.
[2] 李承浩,李业平,石冰. 唇裂鼻畸形整复核心问题之华西观点[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9, 46(4): 383-386.
[3] 李业平,郑谦,尹恒,郭春丽,石冰,李承浩. 影响单侧唇裂鼻畸形二期整复主观评价结果的鼻测量指标探究[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9, 46(4): 407-412.
[4] 刘育豪,白娜,程梦龙,石冰,李芷慧,龚彩霞. 视频示范法对围手术期唇腭裂患儿父母的心理干预效果分析[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9, 46(1): 26-29.
[5] 石冰. 再谈唇隐裂整复的手术方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8, 45(4): 373-377.
[6] 马艳群, 李红, 侯本祥. 根尖周膜新附着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8, 45(3): 331-334.
[7] 刘航航, 罗恩. 手术机器人在颅颌面非肿瘤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8, 45(1): 85-90.
[8] 端莉梅, 景建龙. 接受计算机导航技术颌面部手术治疗患者的心理研究[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8, 45(1): 20-25.
[9] 陈瑶1,申静2. 超声骨刀在根管外科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6, 43(6): 672-676.
[10] 王静,袁荣涛,董蒨. 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与3D打印技术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6, 43(6): 725-728.
[11] 刘盼1,多力昆?吾甫尔1,蔡志刚2,孙坚3. 维吾尔族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中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的表达研究[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6, 43(6): 645-650.
[12] 李儒煌,王霄. 根尖手术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6, 43(6): 721-724.
[13] 高静,申静. 根尖显微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6, 43(6): 717-720.
[14] 吕娇 赵文峰. 牙周病非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6, 43(5): 594-598.
[15] 李承浩 李精韬 石冰. 猪舌模拟腭裂整复的手术初探[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6, 43(5): 500-504.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吴奕添综述 王家伟审校. TiUnite 表面种植体的临床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0, 37(02): 218 -218~220 .
[2] 冯正虎, 李春青, 王凌, 韩冰, 聂红兵, 苏雪莲.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在不同浸润方式的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1, 38(1): 7 -9 .
[3] 蒋德鲜. 拔除第一双尖牙对垂直距离的影响[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0, 27(02): .
[4] 史建陆. 正畸牙移动牙周膜微循环变化研究[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1): .
[5] 邵胜. B系统热塑牙胶充填根管时牙根表面的温度测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2, 29(04): .
[6] 蒋欣泉. 自体涎腺移植预防放射性口干症的可行性研究[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1, 28(02): .
[7] 吴波. 四环素控释纤维治疗难治性牙周炎[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4): .
[8] 陈渊华综述 蔡玉惠审校. 口腔仪器比色技术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9, 36(5): 613 -615 .
[9] 武影. 乙二胺四乙酸与牙周组织修复[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4, 31(S1): .
[10] 徐艳,丁一. 菌斑化学控制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1, 28(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