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 论文 •    

端粒G-四联体——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胡晓文   

  1.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临床医院
  • 出版日期:2004-12-20 发布日期:2004-12-20

  • Online:2004-12-20 Published:2004-12-20

关键词: 端粒, G-四联体, 肿瘤治疗, 靶点

[1] 傅豫, 何薇, 黄兰. 铁死亡在口腔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4, 51(1): 36-44.
[2] 韩冲,何东宁,余飞燕,吴东潮. 口腔种植术后疼痛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4, 51(1): 99-106.
[3] 柴国超,张素欣. 涎腺导管癌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中高频突变基因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1, 48(6): 731-736.
[4] 肖妍荻, 杨华梅, 但红霞. 抗肿瘤靶向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在口腔中的表现及处理对策[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8, 45(2): 140-144.
[5] 王琨,葛奕辰,崔博淼,苟雅萍,孙崇奎,龙敏,肖丽,英李燕. 端粒酶卡侯体蛋白1干扰慢病毒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裸鼠致瘤作用的研究[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7, 44(1): 32-36.
[6] 陆文昕,葛奕辰,肖丽英,李燕. WD40编码的Pi>53 RNA反义转录子基因和蛋白及其功能[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6, 43(2): 244-248.
[7] 胡玲 孙崇奎 苟雅萍 李燕 肖丽英. shRNA慢病毒对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端粒酶卡侯体蛋白1基因的沉默效应[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3, 40(6): 720-723.
[8] 邹多宏,杨宏宇,周健,. B7-H3基因调控肿瘤免疫治疗的新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6, 33(06): 457-459.
[9] 雷志敏,赵怡芳,尚政军,. 肿瘤血管形成方式及其分子机制[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6, 33(06): 466-468.
[10] 李勇,田卫东. 淋巴管——肿瘤治疗的新靶标[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4, 31(04): 270-272.
[11] 周刚,樊明文,陈谦明. 口腔扁平苔藓的免疫发病机制[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4, 31(04): 265-267.
[12] 李自娟,钟鸣. c-myc与口腔肿瘤和人端粒酶逆转录酶的关系[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4, 31(01): 28-29.
[13] 王新红 汪说之 陈新明. 口腔癌与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3, 30(01): 24-26.
[14] 余杨. E1A基因治疗恶性肿瘤的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2, 29(03): -.
[15] 王罡. 纳米控释系统与肿瘤[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2, 29(02): -.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王昆润. 修补颌骨缺损的新型生物学相容材料[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6): .
[2] 陆加梅. 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患者术前张口度与关节镜术后疗效的相关性[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6): .
[3] 王昆润. 咀嚼口香糖对牙周组织微循环的影响[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6): .
[4] 宋红. 青少年牙周炎外周血分叶核粒细胞的趋化功能[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6): .
[5] 高卫民,李幸红. 发达国家牙医学院口腔种植学教学现状[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6): .
[6] 侯锐. 正畸患者釉白斑损害的纵向激光荧光研究[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5): .
[7] 轩东英. 不同赋形剂对氢氧化钙抗菌效果的影响[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5): .
[8] 房兵. 唇腭裂新生儿前颌骨矫正方法及对上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5): .
[9] 杨美祥. 前牙厚度在预测上下颌牙量协调性中的作用[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4): .
[10] 赵艳丽. 手术刀、电凝、CO_2和KTP激光对大鼠舌部创口的作用[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