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rd molar, first molar, mesial movement, anchorage loss,"/>
• 论著 • 下一篇
王珊,王林,赵春洋,严斌,张卫兵
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研究所 江苏 南京 210029
WANG Shan, WANG Lin, ZHAO Chun-yang, YAN Bin, ZHANG Wei-bing
摘要: 目的 探讨萌出中的上颌第三磨牙是否会使上颌第一磨牙向近中移动。 方法 选择18~24 岁正畸患者18 例,均拔除4 颗第一前磨牙矫治,且随机拔除一侧上颌第三磨牙,两侧其余治疗条件保持一致。治疗3 个月后观察两侧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量是否存在差异。 结果 1)拔除上颌第三磨牙的一侧,其上颌第一磨牙在治疗3 个月后未发生明显的近中移动;2)未拔除上颌第三磨牙的一侧,其上颌第一磨牙在治疗3 个月后的近中移动量为1 mm;3)治疗3个月后,未拔除上颌第三磨牙侧的第一磨牙近中移动量大于拔除第三磨牙侧的第一磨牙的近中移动量,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在正畸治疗的初始阶段,若上颌第三磨牙的萌出间隙不足,其萌出会对其近中的上颌第一磨牙产生影响,导致其近中移动而丧失支抗。
[1] | 柴安,雷荣昌,蒋智升,曲彬彬,郭锦材,李鹤,邵奇. 评估下颌第三磨牙拔除难度分类方法的概述[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3, 50(6): 718-722. |
[2] | 刘云通,刘畅,高丽钞,罗瑜雪,曹钰彬,华成舸. 术后下牙槽神经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3, 50(4): 479-484. |
[3] | 刘程程, 丁一. 妊娠期常见口腔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疗和管理策略[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1, 48(6): 621-628. |
[4] | 谢瑜,周懿. 截冠术:下颌第三磨牙保守拔除术[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0, 47(1): 17-21. |
[5] | 潘韦霖,曹钰彬,刘畅,刘济远,李春洁,潘剑,华成舸. 不同翻瓣设计对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疼痛的影响: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9, 46(2): 142-148. |
[6] | 赵文俊,刘媛媛,郝晓琪,王凯利,任家银,郭文豪,郑广宁. 46例患者第三磨牙区多生牙的影像学分析[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9, 46(1): 20-25. |
[7] | 徐迅, 黄建生, 甘泽坤, 罗震. 上颌第一磨牙区腭侧骨板的锥形束CT测量结果及其临床意义[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7, 44(6): 686-690. |
[8] | 胡俊, 李秀芬, 华成舸, 马丽源. 24例自体牙移植的临床疗效观察[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7, 44(4): 437-439. |
[9] | 张睿, 张玲阁, 李喜红, 李锐. 改良三角瓣对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及其临床应用[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7, 44(2): 153-156. |
[10] | 温小萌, 马文盛. 下颌第三磨牙萌出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7, 44(1): 114-117. |
[11] | 胡艺蝶 周力 王艳民. 拔牙矫治与下颌第三磨牙萌出状况的关系[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5, 42(3): 367-370. |
[12] | 龙明生 陆俊 刘彩云 董红. 上颌第三磨牙根管形态的显微研究[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4, 41(3): 262-264. |
[13] | 蔡勇涛1,2 罗顺云1 李旭艳2. 45°涡轮钻在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的改良应用[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3, 40(5): 577-579. |
[14] | 姜世同1 刘军2 陈玉长2 王作君3 马德庆1 焦广军1 姜良坤1. 近中水平阻生下颌第三磨牙的矫治探索[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2, 39(6): 730-732. |
[15] | 卿萍 高姗姗 朱卓立 樊弘毅 于海洋. 伴靠近下颌神经管埋伏牙的种植修复1 例[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2, 39(6): 736-73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