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 2016, Vol. 43 ›› Issue (1): 13-.doi: 10.7518/gjkq.2016.01.004
翟菲1 祈森荣2 侯本祥1
Zhai Fei1, Qi Senrong2, Hou Benxiang1
摘要:
目的 比较2种锥形束CT(CBCT)诊断牙根纵裂的准确性,评估根充物、观察面、牙根观察位置对CBCT诊断的影响。方法 纳入20例单根恒下颌前磨牙作为研究对象,牙根置于人下颌骨标本第一前磨牙牙槽窝内,根据先后不同处理步骤依次拍摄4次大视野及小视野CBCT,记录下列4种情况:无根纵裂+无根充物、无根纵裂+热牙胶根充、有根纵裂+无根充物、有根纵裂+热牙胶根充。2名牙体牙髓科主治医师对结果进行判读。结果 1)无论根管内是否存在根充物,小视野CBCT诊断牙根纵裂的灵敏度均明显高于大视野CBCT(P<0.05)。2)根管内存在根充物时,小视野CBCT及大视野CBCT正确诊断根纵裂的部位均是在轴位根尖1/3区。结论 不论根管内是否存在根充物,小视野CBCT均是诊断牙根纵裂的最佳选择。根管内存在根充物时,CBCT根尖1/3受伪影影响最小,诊断牙根纵裂的灵敏度最高。
中图分类号:
[1] | 李继遥,郑广宁. 原发性牙根纵裂的诊治策略[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0, 47(4): 373-382. |
[2] | 唐蓓,赵文俊,王虎,郑广宁,游梦. 根管超填导致下牙槽神经损伤2例[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0, 47(3): 293-296. |
[3] | 章婷婷,胡常红,彭燕,周文翘,张慧聪,刘蝶. 300例不同年龄段有牙颌人群上唇软组织侧貌的锥形束CT三维测量分析[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0, 47(2): 182-188. |
[4] | 王春林,刘从华,宋思吟,周丽淑,林丽佳. 运用锥形束CT诊断上下颌横向发育不调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0, 47(1): 121-124. |
[5] | 黎祺, 黄少宏. 岭南地区广府民系人群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和根管形态的锥形束CT研究[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9, 46(6): 640-649. |
[6] | 曹焜,李家锋,孙玉华,鲍强,卢秋宁,唐巍. 下颌下窝的锥形束CT影像分析[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9, 46(2): 209-212. |
[7] | 孟怡彤,张晓东. 成人个别正常颌上气道不同软件三维测量的比较研究[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8, 45(6): 690-694. |
[8] | 徐迅, 黄建生, 甘泽坤, 罗震. 上颌第一磨牙区腭侧骨板的锥形束CT测量结果及其临床意义[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7, 44(6): 686-690. |
[9] | 袁艺航, 张成晓雪, 王扬, 何双双, 宋雪娟, 王虎. 成都正常人群上颌前牙区鼻腭管相关解剖结构的锥形束CT研究[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7, 44(5): 566-572. |
[10] | 吴杉杉, 张茹, 侯本祥. 钙化根管的诊断与治疗[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7, 44(3): 279-283. |
[11] | 罗志强, 叶钟泰. 新疆地区不同人群上颌窦外侧骨壁厚度的锥形束CT测量分析[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7, 44(1): 55-58. |
[12] | 秦琨1 张东坡2. 不同材料烤瓷冠与金属冠磁共振成像伪影的比较[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6, 43(5): 507-510. |
[13] | 毛小泉,蒙亚娇,李海芳. 根样釉珠1例[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6, 43(4): 406-408. |
[14] | 高静,申静,张海峰,靳淑凤. 锥形束CT与根尖片对实验性根尖周炎根管治疗结果的评估[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6, 43(3): 292-294. |
[15] | 郭文豪,游梦,罗晶晶,王凯利,王虎,郑广宁. 4例口腔颌面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6, 43(2): 146-15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