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 2012, Vol. 39 ›› Issue (4): 461-463.doi: 10.3969/j.issn.1673-5749.2012.04.012

• 综述 • 上一篇    下一篇

饥饿状态的粪肠球菌的研究进展

宁杨综述 凌均棨审校   

  1. 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病科;广东省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055
  • 收稿日期:2011-10-07 修回日期:2012-04-25 出版日期:2012-07-01 发布日期:2012-07-01
  • 通讯作者: 凌均棨,Tel:020-83862621
  • 作者简介:宁杨(1984—),男,河南人,博士
  • 基金资助:

    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基金资助项目(2010-439)

Research advances on Enterococcus faecalis in the starvation phase

Ning Yang, Ling Junqi.   

  1. Dept. of Conservative Dentistry and Endodontics, Guanghua School of Stomatology, Hospital of Stomatology,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do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Stomatology, Guangzhou 510055, China
  • Received:2011-10-07 Revised:2012-04-25 Online:2012-07-01 Published:2012-07-01

摘要:

作为顽固性或继发性根管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粪肠球菌可以饥饿状态在恶劣的环境中长期生存。在饥饿状态下,粪肠球菌可保持较低的代谢水平并形成生物膜,从而提高其对外界刺激的耐受水平。本文就饥饿状态与活的不可培养状态,饥饿状态下的粪肠球菌的生长状况,饥饿状态下的粪肠球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饥饿状态下的粪肠球菌对外界刺激的耐受水平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粪肠球菌, 饥饿状态, 生物膜

Abstract:

As the most frequently found pathogen of persistent periapical infections, Enterococcus faecalis(E.faecalis) can survive for long periods as starvation status in nutrient-limited environment. In the starvation phase, E. faecalis possesses the biofilm formation capability with low metabolism activity and increased resistance to environmental stress. The review is focused on starvation status and 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status of E.faecalis, the growth condition, biofilm formation capability and resistance to various stresses of E.faecalis under starvation phase.

Key words: Enterococcus faecalis, starvation phase, biofilm

[1] 税钰森,吕潇颖,李静雅,杨燃. 粪肠球菌在口腔及全身系统性疾病中的致病相关因素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0, 47(2): 225-234.
[2] 杨子,侯本祥. 持续性根尖周炎根管内外生物膜特性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9, 46(2): 238-243.
[3] 林冬佳, 彭志翔, 高燕. 粪肠球菌与巨噬细胞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8, 45(4): 433-438.
[4] 房宏志, 田媛媛, 喻譞, 杨英明, 杨惠, 胡涛. 不同蔗糖浓度下外源性右旋糖酐酶与氟化钠对粘放线菌生物膜的影响[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7, 44(6): 654-659.
[5] 刘诗雨, 田宓, 石黎冉, 潘韦霖, 王一尧, 李明云. 尼古丁和美卡拉明对牙周致病微生物的影响[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7, 44(4): 421-425.
[6] 陆笑, 翁春辉, 王劲茗, 刘少娟, 刘芹, 林珊. luxSem>/AI-2密度感应对缓症链球菌生物膜致病力的影响[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7, 44(4): 411-420.
[7] 刘琨,侯本祥. 粪肠球菌和变异链球菌脂磷壁酸的生物学活性[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7, 44(1): 118-124.
[8] 周双双 郑欣 周学东 徐欣. 菌斑生物膜产碱代谢与龋病[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6, 43(5): 573-577.
[9] 朱宸佑,邓佳,曹钰彬,刘孟轲,杨醒眉. 生物膜在位点保护中的应用[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6, 43(2): 187-189.
[10] 刘奕1 费伟1 王丽娜2 张思宇3 王艳君1 吴红崑4. 十肽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生长和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5, 42(4): 401-405.
[11] 欧美珍 凌均棨. 多胺对细菌生物膜作用的多样性[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5, 42(3): 361-363.
[12] 张瑞瑞 孙克勤. 根管治疗后疾病中粪肠球菌的致病性和检测及清除[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5, 42(3): 357-360.
[13] 王浩浩 程磊. 口腔修复材料界面对菌斑生物膜的影响[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5, 42(3): 352-356.
[14] 王丽丽,李娜,李祥伟,孙宏晨. 粪肠球菌与复发性根尖周炎的相关性及其机制[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5, 42(2): 199-202.
[15] 欧美珍,凌均棨. D-型氨基酸对细菌生物膜解离分散的作用[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5, 42(2): 203-205.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王昆润. 二甲亚砜和双氯芬酸并用治疗根尖周炎[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6): .
[2] 汤庆奋,王学侠. 17β-雌二醇对人类阴道和口腔颊粘膜的渗透性[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6): .
[3] 王昆润. 后牙冠根斜形牙折的治疗[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5): .
[4] 杨锦波. 嵌合体防龋疫苗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5): .
[5] 王昆润. 下颔骨成形术用网状钛板固定植骨块[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4): .
[6] 丁刚. 应用硬组织代用品种植体行丰颏术[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4): .
[7] 戴青. 口腔念珠菌病的新分类[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4): .
[8] 王金涛 刘美娟 孙宏晨 欧阳喈. 牙槽嵴牵张成骨[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4, 31(02): 146 -148 .
[9] 蔡霞,李成章. 前列腺素E_2受体EP亚型在牙周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5, 32(06): 461 -462 .
[10] . 本刊对一稿两投问题处理的声明[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8, 35(S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