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 论文 •    

牙菌斑微生态研究现状

何俐   

  1. 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
  • 出版日期:2002-07-20 发布日期:2002-07-20

  • Online:2002-07-20 Published:2002-07-20

关键词: 牙菌斑, 微生态, 细菌粘附

[1] 黄晓慧,祁本婷,杨洁,刘玉,孙卫斌. 机械性邻面菌斑控制措施对牙周非手术治疗效果影响的系统评价[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1, 48(6): 656-663.
[2] 黄培勍,彭显,徐欣. 口腔挥发性硫化物的产生与针对性防治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1, 48(5): 592-599.
[3] 李诗佳,陈秋宇,邹静,黄睿洁. 尼古丁对口腔细菌单独或混合培养时菌群数目调控的研究[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1, 48(3): 305-311.
[4] 杨志雷,刘宝盈. 龋病牙菌斑微生态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0, 47(5): 506-514.
[5] 郏乐铭,贾小玥,杨燃,周学东,徐欣. 益生菌制剂在牙周病防治中的应用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0, 47(5): 515-521.
[6] 邓晓宇,张蕴涵,邹静. 低龄儿童龋的早期生物学管理[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0, 47(5): 581-588.
[7] 陈艳艳,彭显,周学东,程磊. 定量光导荧光技术在龋病及牙周疾病诊治中的应用[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9, 46(6): 699-704.
[8] 杜倩,任彪,周学东,徐欣. 根面龋微生态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9, 46(3): 326-332.
[9] 黄慧,张琼,邹静. 低龄儿童龋微生物群落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6, 43(3): 295-297.
[10] 霍静怡,苏畅,刘美延,沈丽曼,王珏,李雪. 儿童3种刷牙方法清除菌斑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5, 42(5): 528-530.
[11] 程远 殷艳丽 赵蕾. 龈沟产线菌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4, 41(5): 593-597.
[12] 耿奉雪 潘亚萍. 生物膜中不同定植阶段细菌间的相互作用及模型[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4, 41(4): 431-435.
[13] 胡永啸 谢志刚. 牙周病微生态改善疗法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3, 40(3): 326-329.
[14] 郭强1,2 徐欣1 周学东1. 口腔细菌代谢产碱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3, 40(1): 80-85.
[15] 陈珊珊1,2 齐霞1,2 赵蕾2. 分散蛋白B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3, 40(1): 42-46.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王昆润. 二甲亚砜和双氯芬酸并用治疗根尖周炎[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6): .
[2] 汤庆奋,王学侠. 17β-雌二醇对人类阴道和口腔颊粘膜的渗透性[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6): .
[3] 潘劲松. 颈总动脉指压和颈内动脉球囊阻断试验在大脑血液动力学中的不同影响[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5): .
[4] 王昆润. 后牙冠根斜形牙折的治疗[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5): .
[5] 杨锦波. 嵌合体防龋疫苗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5): .
[6] 王昆润. 下颔骨成形术用网状钛板固定植骨块[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4): .
[7] 汪月月,郭莉莉. 口腔机能与老化—痴呆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研究[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4): .
[8] 丁刚. 应用硬组织代用品种植体行丰颏术[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4): .
[9] 田磊. 局部应用脂多糖后结合上皮反应性增生的变化[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4): .
[10] 戴青. 口腔念珠菌病的新分类[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