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 2012, Vol. 39 ›› Issue (2): 273-276.doi: 10.3969/j.issn.1673-5749.2012.02.038

• 综述 • 上一篇    下一篇

正畸弓丝形态的研究进展

张林 段沛沛综述 陈扬熙审校   

  1.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正畸科 成都 610041
  • 收稿日期:2010-10-21 修回日期:2011-02-21 出版日期:2012-03-01 发布日期:2012-03-01
  • 通讯作者: 陈扬熙,Tel:028-85502207
  • 作者简介:张林(1984—),女,四川人,博士
  •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801316/c170804)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arch form in orthodontics

Zhang Lin, Duan Peipei, Chen Yangxi.   

  1. Dept. of Orthodontics, West China Hospital of Stomatology,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41, China
  • Received:2010-10-21 Revised:2011-02-21 Online:2012-03-01 Published:2012-03-01

摘要:

在正畸临床治疗过程中,弓丝形态的设计和应用至关重要,其不仅关系到正畸治疗效果,而且对治疗周期、治疗后的稳定性等有着重要影响。不正确的弓丝形态的应用容易造成牙弓、牙槽弓、基骨弓形态的不一致,从而可能引起口颌肌系统功能不协调,容易导致复发。很多学者对怎样确定正确的正畸弓丝形态进行了大量研究,包括寻找适合大多数患者的理想弓形以及适合于个别患者的个体弓形。本文将对标准理想牙弓形态以及个体牙弓形态的拟合理论、应用现状以及优缺点作一综述。

关键词: 正畸学, 牙弓形态, 弓丝, 正常

Abstract:

The size and shape of the arch wire used in orthodontic treatment have considerable implications on the treatment effect, treatment cycle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dentition. Using improper arch wire may cause mismatching of shape among dental arch, alveolar arch and basal arch, affecting the equilibrium of teeth between tongue and circumoral muscle forces. This always leads to relapse. Arch form relative to orthodontic therapy has been examined in various studies, including the classic and individual arch wire form. The aim of the article is to give a review on the relevant researches about the combination of the classic and individual arch wire form. The theory, practical applications and problems of these methods are described.

Key words: orthodontics, dental arch form, arch wire, normal occlusion

[1] 张琦,范存晖,杨茜,李然,徐晓琳,丁玮,王文惠,杨彩秀. 替牙期骨性Ⅲ类单侧完全性唇腭裂与非唇腭裂患者牙弓形态的对比研究[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2, 49(2): 144-152.
[2] 杨虹,晋瑜,赖文莉. 安慰剂调节正畸牙移动疼痛的随机交叉对照试验[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0, 47(4): 424-430.
[3] 宋少华,莫水学. 唇腭裂患者序列治疗中的正畸治疗[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9, 46(6): 740-744.
[4] 高洁,马锐,葛振林. 热激活镍钛弓丝矫治效率的系统评价[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9, 46(4): 393-399.
[5] 赵梦远,李思佳,白沄子,田臻,白丁. 患者对正畸治疗的顾虑及偏好的问卷调查研究[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9, 46(3): 287-291.
[6] 李天成,夏恺,邹淑娟,刘钧. 正畸治疗中拔牙对上气道影响的系统评价[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9, 46(2): 156-165.
[7] 王耀骏, 严斌, 王林. 牙周膜本构模型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7, 44(5): 538-543.
[8] 刘尚愚, 冯云霞. 三维数字化技术在口腔正畸学中的应用[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7, 44(3): 350-353.
[9] 宿洪丽. 口腔正畸学临床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7, 44(1): 41-44.
[10] 杨瑾廷 韩向龙 白丁. 数字化三维诊疗技术在口腔正畸学中的应用[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5, 42(4): 446-449.
[11] 华小川 杨苹 周治 刘晓君. 骨钙素与低强度激光对正畸牙移动速度的影响研究[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5, 42(1): 16-18.
[12] 马文强1 张扬根1 周腾飞1 申蓓蕾2 龙虎1 赖文莉1. 微笑美学基础知识教育对大学生主观感知变化的影响[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5, 42(1): 31-33.
[13] 田静 1 高辉 2 刘颖 1 孙留振 3 肖丹娜 2. 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前牙弓形态的特征分析[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3, 40(2): 156-159.
[14] 徐晖综述 赵青 白丁审校. 错畸形患者牙周炎症消除后的正畸治疗[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2, 39(5): 624-627.
[15] 刘海霞, 阿达莱提·阿合买提江. 3 006 名乌鲁木齐市中小学生错畸形状况调查 [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0, 37(3): 280-280~283.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张新春. 桩冠修复与无髓牙的保护[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6): .
[2] 王昆润. 长期单侧鼻呼吸对头颅发育有不利影响[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5): .
[3] 彭国光. 颈淋巴清扫术中颈交感神经干的解剖变异[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5): .
[4] 杨凯. 淋巴化疗的药物运载系统及其应用现状[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5): .
[5] 康非吾. 种植义齿下部结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5): .
[6] 柴枫. 可摘局部义齿用Co-Cr合金的激光焊接[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4): .
[7] 孟姝,吴亚菲,杨禾. 伴放线放线杆菌产生的细胞致死膨胀毒素及其与牙周病的关系[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5, 32(06): 458 -460 .
[8] 费晓露,丁一,徐屹. 牙周可疑致病菌对口腔黏膜上皮的粘附和侵入[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5, 32(06): 452 -454 .
[9] 赵兴福,黄晓晶. 变形链球菌蛋白组学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8, 35(S1): .
[10] 庞莉苹,姚江武. 抛光和上釉对陶瓷表面粗糙度、挠曲强度及磨损性能的影响[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8, 35(S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