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 2012, Vol. 39 ›› Issue (5): 565-567.doi: 10.3969/j.issn.1673-5749.2012.05.002
刘天爽1 樊成2 李振春3 陈小冬3
Liu Tianshuang1, Fan Cheng2, Li Zhenchun3, Chen Xiaodong3.
摘要:
目的应用真实破裂过程分析(RFPA)软件分析不同切端瓷贴面的破坏过程。方法使用RFPA 软件在模拟的上颌中切牙矢状面解剖外形上,根据临床常用的4 种牙体预备外型:I 型、L 型、U 型和贴面冠型,建立全瓷贴面模型12 种,分析比较不同设计的瓷贴面复合体的破损过程。结果不同切端类型的瓷贴面在对刃加载条件下,破损出现的位置均在粘接剂层。I 型和L 型最先出现粘接剂破损的位置在切端贴面与牙体交界区,U型和贴面冠型则在舌侧贴面与牙体交界区或颈缘。I 型、U 型和贴面冠型所承受的最大负荷间无明显差异,L 型承受的最大对刃负荷明显小于其他3 种设计。结论提高贴面复合体强度的最直接方法就是选择高强度的粘接剂,L 型贴面复合体的抵抗对刃负荷能力较差。
[1] | 钱慧芬,林云红,吴美莹,代自超,李星星. 瓷层厚度和变色基底对瓷贴面修复四环素牙光学性能的影响[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0, 47(4): 413-417. |
[2] | 魏煦, 杨芸, 张凯, 孙方方. 热压铸瓷面瓷贴面的临床效果评估[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7, 44(6): 696-700. |
[3] | 张雅蓉, 刘洋, 张玲, 于海洋. 不同切端设计的上前牙瓷贴面受载能力的定量研究[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7, 44(3): 301-303. |
[4] | 陈丽娟1 孟庆飞2 万延俊1. 不同设计类型的IPS Empress铸瓷贴面前牙美学修复的疗效观察[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6, 43(5): 511-514. |
[5] | 陆轩,陈小冬,邢文忠,李振春. 全瓷贴面修复的临床效果评估[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5, 42(2): 170-172. |
[6] | 李中杰 浩志超综述 孟玉坤审校. 瓷贴面修复牙体不同预备类型比较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2, 39(4): 543-546. |
[7] | 刘晶莹综述 刘晓明审校. 不同牙体预备对瓷贴面力学性能和临床修复效果的影响[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2, 39(3): 404-407. |
[8] | 孙学武 郝鹏杰 肖丽静. 即刻牙本质封闭对瓷贴面预备后基牙敏感程度的影响[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1, 38(3): 265-267. |
[9] | 钱海馨 张修银 杨丹苓. IPS-EMPRESS Ⅱ全瓷修复变色牙的临床效果[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1, 38(3): 274-276. |
[10] | 卫文娟综述 孙迎春,高平审校 . 瓷贴面修复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0, 37(5): 604-607. |
[11] | 喇娜,罗云. 瓷贴面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应用[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8, 35(S1): -. |
[12] | 张莘,谢海峰,章非敏,. 瓷贴面修复的临床影响因素[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6, 33(04): 320-3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