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 2015, Vol. 42 ›› Issue (2): 203-205.doi: 10.7518/gjkq.2015.02.020

• 综述 • 上一篇    下一篇

D-型氨基酸对细菌生物膜解离分散的作用

欧美珍,凌均棨   

  1. 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病科;广东省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055
  • 收稿日期:2014-01-14 修回日期:2014-07-20 出版日期:2015-03-01 发布日期:2015-03-01
  • 通讯作者: 凌均棨,教授,博士,Email:lingjq@mail.sysu.edu.cn
  • 作者简介:欧美珍,博士,Email:omz2004@126.com

Effects of D-type amino acids on biofilm dissociation

Ou Meizhen, Ling Junqi   

  1. Dept. of Conservative Dentistry and Endodontics, Guanghua School of Stomatology, Hospital of Stomatology,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do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Stomatology, Guangzhou 510055, China
  • Received:2014-01-14 Revised:2014-07-20 Online:2015-03-01 Published:2015-03-01

摘要:

生物膜是细菌主要的生存方式,受营养等因素的限制其存在的寿命有限,成熟生物膜分泌的某些因子促使生物膜解离,恢复细菌的单细胞浮游状态。促进生物膜的解离分散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和前沿方向,D-型氨基酸对细菌生物膜的解离分散作用是新近几年来受到关注的研究领域,本文就D-型氨基酸对细菌生物膜相关作用的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 生物膜, 生物膜分散, D-型氨基酸

Abstract:

Biofilms are the major form in which bacteria exist in nature. Biofilms have finite lifetimes because of limited nutrition and other limiting factors. Mature biofilms produce compounds to disassemble and release the bacteria back to their planktonic existence. Recent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the search for compounds that promote dissociation of biofilms and inhibit biofilm formation, including D-type amino acid. This review summarizes some recent breakthroughs and progress in studies on the role of D-type amino acids on bacterial biofilms.

Key words: biofilm, biofilm disassembly, D-type amino acid

[1] 杨子,侯本祥. 持续性根尖周炎根管内外生物膜特性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9, 46(2): 238-243.
[2] 房宏志, 田媛媛, 喻譞, 杨英明, 杨惠, 胡涛. 不同蔗糖浓度下外源性右旋糖酐酶与氟化钠对粘放线菌生物膜的影响[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7, 44(6): 654-659.
[3] 刘诗雨, 田宓, 石黎冉, 潘韦霖, 王一尧, 李明云. 尼古丁和美卡拉明对牙周致病微生物的影响[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7, 44(4): 421-425.
[4] 陆笑, 翁春辉, 王劲茗, 刘少娟, 刘芹, 林珊. luxSem>/AI-2密度感应对缓症链球菌生物膜致病力的影响[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7, 44(4): 411-420.
[5] 周双双 郑欣 周学东 徐欣. 菌斑生物膜产碱代谢与龋病[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6, 43(5): 573-577.
[6] 朱宸佑,邓佳,曹钰彬,刘孟轲,杨醒眉. 生物膜在位点保护中的应用[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6, 43(2): 187-189.
[7] 刘奕1 费伟1 王丽娜2 张思宇3 王艳君1 吴红崑4. 十肽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生长和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5, 42(4): 401-405.
[8] 欧美珍 凌均棨. 多胺对细菌生物膜作用的多样性[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5, 42(3): 361-363.
[9] 王浩浩 程磊. 口腔修复材料界面对菌斑生物膜的影响[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5, 42(3): 352-356.
[10] 张剑英 凌均棨. 表面蛋白抗原P及其在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形成中的作用[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5, 42(1): 111-113.
[11] 耿奉雪 潘亚萍. 生物膜中不同定植阶段细菌间的相互作用及模型[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4, 41(4): 431-435.
[12] 李红 侯本祥. 持续性根尖周炎根外生物膜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3, 40(6): 754-757.
[13] 薛红蕾1 杨德琴2. 具核梭杆菌在牙菌斑生物膜中的作用[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3, 40(5): 657-660.
[14] 李欣忆 段丁瑜 徐屹. 生物膜和浮游状态下细菌的基因和蛋白质表达差异[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3, 40(5): 661-666.
[15] 宋登贤 陈新梅 郑黎薇. 难治性根尖周炎的病因探讨与治疗新理念[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3, 40(3): 330-333.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王昆润. 二甲亚砜和双氯芬酸并用治疗根尖周炎[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6): .
[2] 汤庆奋,王学侠. 17β-雌二醇对人类阴道和口腔颊粘膜的渗透性[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6): .
[3] 潘劲松. 颈总动脉指压和颈内动脉球囊阻断试验在大脑血液动力学中的不同影响[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5): .
[4] 王昆润. 后牙冠根斜形牙折的治疗[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5): .
[5] 杨锦波. 嵌合体防龋疫苗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5): .
[6] 王昆润. 下颔骨成形术用网状钛板固定植骨块[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4): .
[7] 汪月月,郭莉莉. 口腔机能与老化—痴呆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研究[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4): .
[8] 丁刚. 应用硬组织代用品种植体行丰颏术[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4): .
[9] 戴青. 口腔念珠菌病的新分类[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4): .
[10] 王金涛 刘美娟 孙宏晨 欧阳喈. 牙槽嵴牵张成骨[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4, 31(02): 146 -1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