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 2016, Vol. 43 ›› Issue (5): 549-553.doi: 10.7518/gjkq.2016.05.013

• 综述 • 上一篇    下一篇

出生队列研究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哈茜 陆海霞 冯希平   

  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预防科 上海 200011
  • 收稿日期:2015-12-15 修回日期:2016-02-23 出版日期:2016-09-01 发布日期:2016-09-01
  • 通讯作者: 冯希平,教授,博士,Email:fxiping1808@qq.com
  • 作者简介:哈茜,住院医师,硕士,Email:772849693@qq.com
  • 基金资助: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新教师类)(201300731200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400496)

Use of birth cohort study in dental research

Ha Qian, Lu Haixia, Feng Xiping   

  1. Dept. of Preventive Dentistry, The Ninth People’s Hospital, School of Medicine,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11, China
  • Received:2015-12-15 Revised:2016-02-23 Online:2016-09-01 Published:2016-09-01

摘要: 队列研究是流行病学研究中可信度较高的研究方法之一,对于揭示疾病发生的病因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理论意义。出生队列作为其中的典型研究方式,具有病因学证据强度高、可获得人群基线资料、可证实预防措施的有效性等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在口腔医学研究中开展出生队列研究对于口腔疾病的预防有着重大意义。本文详细介绍了3个国家较为大型的包括口腔医学研究的出生队列研究的方法与研究内容,并且回顾了这些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

关键词: 出生队列, 口腔医学, 危险因素

Abstract: Cohort studies are highly reliable bases for epidemiological research to reveal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disease causes and effects. As a typical design, a birth cohort study provides significant advantages over other cohort studies. For instance, birth cohort studies generate high-quality etiological evidence and easily provide baseline data. Such studies also help confirm the effectiveness of preventive measures. Therefore, a birth cohort study on the prevention of oral diseases should be established in dental research. This paper aims to introduce the methods and contents of three large scale birth cohort studies from three different countries. This paper also aims to review the main research outcomes of these studies.

Key words: birth cohort study, dental research, risk factor

中图分类号: 

  • R 78
[1] 谭永臻,梁新华. 口腔局部麻醉药抗菌机制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4, 51(1): 74-81.
[2] 王楠楠,贺红,花放. 正畸相关釉质脱矿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4, 51(1): 91-98.
[3] 戴清仪,郝昊,华成舸,黄波,杨征. 口腔及颅颌面部常见运动防护用具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3, 50(3): 366-373.
[4] 于林彤,宋光泰. 铒激光在儿童口腔医学中的应用[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0, 47(3): 351-355.
[5] 郝福,孙睿.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第二原发癌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9, 46(5): 585-592.
[6] 郝一龙,周瑜,陈谦明. 正中菱形舌炎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9, 46(3): 333-338.
[7] 卿凤,钱捷. 地理信息系统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与展望[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9, 46(3): 367-378.
[8] 吴秦,赵铱民. 口腔医学领域的机器人研究及应用现状[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8, 45(5): 615-620.
[9] 梁静, 王凯, 吴家媛. CD24在口腔医学中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7, 44(5): 608-613.
[10] 朱远兵, 汪俊. 定制牙托膜片切牙区厚度变化的影响因素[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7, 44(5): 583-586.
[11] 黄艳丽,郭维华,田卫东. 糖尿病前期和牙周炎的相互关系[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6, 43(6): 706-710.
[12] 李鑫,周进茹,李紫嫣,陈文川. 第三代生物医用材料在口腔领域中的应用[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6, 43(3): 309-313.
[13] 周进茹,陈西文,李鑫,李紫嫣,朱智敏,陈文川. 美学教育在口腔修复研究生培养中的必要性探究[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6, 43(3): 263-267.
[14] 袁昌青,耿国梁,姜文静,徐全臣,董静,邓婧,孙培.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萎缩性舌炎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研究[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5, 42(5): 553-556.
[15] 李星1 张舒2 苏乃川2 李琳华1 王璟3. 口腔医学随机对照试验报告的质量研究[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4, 41(2): 156-161.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王昆润. 二甲亚砜和双氯芬酸并用治疗根尖周炎[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6): .
[2] 汤庆奋,王学侠. 17β-雌二醇对人类阴道和口腔颊粘膜的渗透性[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6): .
[3] 潘劲松. 颈总动脉指压和颈内动脉球囊阻断试验在大脑血液动力学中的不同影响[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5): .
[4] 王昆润. 后牙冠根斜形牙折的治疗[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5): .
[5] 杨锦波. 嵌合体防龋疫苗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5): .
[6] 王昆润. 下颔骨成形术用网状钛板固定植骨块[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4): .
[7] 汪月月,郭莉莉. 口腔机能与老化—痴呆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研究[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4): .
[8] 丁刚. 应用硬组织代用品种植体行丰颏术[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4): .
[9] 田磊. 局部应用脂多糖后结合上皮反应性增生的变化[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4): .
[10] 戴青. 口腔念珠菌病的新分类[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