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 2013, Vol. 40 ›› Issue (5): 695-697.doi: 10.7518/gjkq.2013.05.036

• 综述 • 上一篇    下一篇

自然杀伤细胞2族成员D及其配体在口腔肿瘤中的免疫调节作用

邬腊梅 杨宏宇   

  1.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深圳 518036
  • 收稿日期:2012-05-07 修回日期:2013-03-13 出版日期:2013-09-01 发布日期:2013-09-01
  • 通讯作者: 杨宏宇,Tel:0755-83923333-5630
  • 作者简介:邬腊梅(1988—),女,江西人,硕士
  •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973339);广东省科技厅国际合作基金资助项目(2010BO50100007);深圳市科技计划基础研究基金资助项目(JC200903180665A)

Immunoregulatory effects of natural killer group 2 member D receptor and its ligands on oral tumors

Wu Lamei, Yang Hongyu.   

  1. Dept.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Shenzhen Hospital of Peking University, Shenzhen 518036, China
  • Received:2012-05-07 Revised:2013-03-13 Online:2013-09-01 Published:2013-09-01

摘要:

在人类,口腔恶性肿瘤十分常见且发病率高,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自然杀伤细胞2族成员D(NKG2D)与其配体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1类相关分子结合可激活自然杀伤细胞,在肿瘤发生的早期启动机体的固有免疫监视和清除作用。NKG2D的配体主要有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1类相关分子A和B以及UL16结合蛋白,深入研究NKG2D及其配体在口腔肿瘤免疫中的调节作用,有助于发掘新的有效对抗口腔肿瘤的治疗方式。本文就NKG2D及其配体在口腔肿瘤免疫中的调节作用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肿瘤, 免疫调节, 自然杀伤细胞2族成员D, 自然杀伤细胞2族成员D配体

Abstract:

Oral malignancy, a very common disease with high incidence in humans, poses great threats to human health and life. The activating receptor natural killer group 2 member D(NKG2D) and its ligand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immune response to oral tumors by initiating innate immune surveillance and immune clearance at the early stage of tumorigenesis. Two types of ligands have been observed, namely,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1 class-related molecule A and B and UL16-binding protein. Extensive studies on the function of NKG2D and its ligands in oral tumor immunity are helpful in discovering new approaches against oral cancer. This review presents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immunoregulatory effects of NKG2D receptor and its ligands on oral tumors.

Key words: tumor, immunoregulation, natural killer group 2 member D, natural killer group 2 member D ligand

[1] 和子慕, 李风兰. 数字化口腔定位支架在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现状[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4, 51(1): 28-35.
[2] 傅豫, 何薇, 黄兰. 铁死亡在口腔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4, 51(1): 36-44.
[3] 吴佳敏,夏斌,杨禾丰,许彪. 癌相关成纤维细胞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微环境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3, 50(6): 711-717.
[4] 赵玲帆, 周杨, 叶鑫鑫, 张强. 肾移植术后腮腺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1例[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3, 50(4): 419-422.
[5] 张超颖,李怡宁,龚佳幸,王慧明. 2022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头颈部肿瘤分类的解读:牙源性和颌面部骨肿瘤[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3, 50(3): 263-271.
[6] 盛南宁,王珏,南欣荣. 性别决定基因盒9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作用机制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3, 50(3): 314-320.
[7] 李春洁, 毕小琴, 朱桂全. 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游离皮瓣修复术的并发症预防及处理[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3, 50(2): 127-137.
[8] 李潭,梁新华. 盘状蛋白结构域受体1在调控恶性肿瘤进展和治疗中的作用[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3, 50(2): 230-236.
[9] 罗婉逸,韩居熺,周学东,彭显,郑欣. 具核梭杆菌促进结直肠癌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3, 50(1): 52-60.
[10] 甘建国,高攀,王晓毅. 循环肿瘤细胞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1, 48(2): 205-212.
[11] 沈洁,何地,刘雁鸣. 下颌下腺良性肿瘤功能性手术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1, 48(2): 230-237.
[12] 孔利心,任彪,程磊. 环氧合酶2/前列腺素E2通路调控口腔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0, 47(4): 431-438.
[13] 崔钰嘉,孙建勋,周学东. 黄连素的生物学功能及治疗口腔疾病研究的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0, 47(1): 115-120.
[14] 曾刊,李鑫,汪成林,杨静,叶玲. 骨微环境相关细胞对肿瘤细胞骨转移的作用及机制[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0, 47(1): 95-101.
[15] 陈宏丽,杨敬,尹刚,李皓缘,乔燕. 锌指蛋白3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意义及对口腔鳞状细胞癌干细胞的影响[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9, 46(6): 631-639.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王昆润. 修补颌骨缺损的新型生物学相容材料[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6): .
[2] 陆加梅. 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患者术前张口度与关节镜术后疗效的相关性[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6): .
[3] 王昆润. 咀嚼口香糖对牙周组织微循环的影响[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6): .
[4] 宋红. 青少年牙周炎外周血分叶核粒细胞的趋化功能[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6): .
[5] 高卫民,李幸红. 发达国家牙医学院口腔种植学教学现状[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6): .
[6] 侯锐. 正畸患者釉白斑损害的纵向激光荧光研究[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5): .
[7] 轩东英. 不同赋形剂对氢氧化钙抗菌效果的影响[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5): .
[8] 房兵. 唇腭裂新生儿前颌骨矫正方法及对上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5): .
[9] 杨美祥. 前牙厚度在预测上下颌牙量协调性中的作用[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4): .
[10] 赵艳丽. 手术刀、电凝、CO_2和KTP激光对大鼠舌部创口的作用[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1999, 26(04): .